蕭峰、虛竹、段譽的結局爲何都是悲劇?金庸:把書名讀一遍就懂了

耳東品文史 2024-03-14 00:04:14

在故事的結尾,身爲大俠的主角終于擊敗了大惡人,他也如願抱得美人歸,從此過上了世人豔羨的生活。

似乎武俠故事的結尾就該是這般“圓滿”,不過類似的情節看多了之後難免讓人覺得乏味,甚至連“武俠故事”這種題材也被貼上了“俗套”的標簽。

而金庸的故事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不走尋常路,比如《天龍八部》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放眼整個武俠小說界,也難找出第二本如《天龍八部》一般“全員悲劇結局”的作品。

(主角三兄弟劇照)

是的,甚至就連三位主角的結局都不盡如人意,金庸爲何要如此安排?

一、三位主角的命運

其實抛開結局不談,在一部作品中同時存在三位主角的設定本就不常見,畢竟兩位主角就會爭搶戲份,而三位主角更是要將原本屬于一個角色的奇遇一分爲三,作者要處理起來自然是難上加難。

如何在不讓讀者覺得作者是在刻意“一碗水端平”的前提下還讓三位主角的經曆都格外吸引人?筆者是想不到,但金庸卻做到了,至少蕭峰、虛竹、段譽的人設都十分立體。

只是在結局的設定上著實讓人不解。

三人中,身爲大哥的蕭峰是最悲慘的,他的童年雖有父母相伴,奈何人到中年才知他身邊的一切都是一場騙局,他就好比那身處虛擬世界中的“楚門”一般,身旁的人都是陪他演戲,甚至他們還因爲他那契丹人的身份而對他這英雄刀劍相向,試問蕭峰如何能不寒心?

而更讓他痛苦的是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摯愛阿朱,最終又在宋遼大戰時不得不爲了天下蒼生而對遼帝做出以下犯上之舉,這些事情無疑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最終會選擇以斷箭自戳心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虛竹劇照)

不過爲何說虛竹和段譽也得了悲劇結局?

其實多數人可能有所不知,金庸在新修版中是將各部作品之間的壁壘打通了,比如《射雕英雄傳》原著第十二回中就提到了虛竹的名字:“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鬥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爲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

等于說虛竹、段譽都是客觀存在于“射雕三部曲”的世界觀裏的。

而這即是問題所在,既然丐幫的神功是由虛竹傳下去的,那爲何後世武林卻不見虛竹的身影?

他可不是什麽小角色,抛開靈鹫宮主的身份不談,他更是西夏驸馬,如此一個大人物最終卻是去向不明,這難道不是稀奇事兒嗎?

(掃地僧劇照)

金庸對虛竹的結局避而不談,多半是因爲虛竹的結局不太體面,根據掃地僧那“習武之人難免進入武學障”的說法,虛竹最終的結局難免會和蕭遠山、慕容博、鸠摩智一樣,因爲常年習武而走火入魔。

其實這也是爲何蕭峰選擇將丐幫的兩門神功傳給虛竹而非段譽的原因。

原著最後一回中就有提到過這麽一段設定:“二弟,我想煩你先學會了,日後轉而傳給繼任的幫主。要學這兩門功夫,必須武功精熟,悟性極強。三弟不喜學武,環顧這裏許多朋友,只有你最適合。”

虛竹確實是執迷于習武的,這一點從他當初在梅蘭竹菊的帶領下進入靈鹫宮後殿石窟的表現也能看出來,他對那石壁上的武功心法是興趣十足,他最終會因武學障而走火入魔也不足爲奇。

那麽段譽呢?書中則明確提到這麽一句:“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爲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于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

(段譽劇照)

以段譽的人設,若非遭受了什麽重大的打擊,又如何會出家?可別說大理段氏的皇帝都要出家,曆史上真實的段氏皇帝也有不出家的。

所以三位主角的結局爲何都不盡如人意呢?

金庸其實早已將答案藏在書名之中。

二、“天龍八部”的含義

《天龍八部》這書名不像《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那般通俗易懂。

而在原著開篇的釋名中,金庸就提到過這麽一句:“‘天龍八部’這名詞出于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陀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世間一切無常,終生(包括天、人、阿修羅……)除非修成‘阿羅漢’,否則心中都有‘貪、嗔、癡’三毒,難免無常之苦。”

再細品三位主角的經曆,恰恰就是對應了貪、嗔、癡三毒。

三、三人的執念

其中金庸是借虛竹展現了“貪”的一面。

比如原著最後一回中提到過:“色無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雖傷心,倒也沒想不開。我心裏雖不開心,是因爲終究做不成和尚。”

他已經娶了夢姑,照理說,他的結局已比兩位介意兄弟好得多,可他卻仍不滿足。

同時他對那些精妙武學的執迷也能證明他的“貪”。

而蕭峰則對應“嗔”,他因爲父輩的仇怨而被仇恨蒙蔽,以至于做出那些瘋狂的事情。

(天龍八部衆女子劇照)

至于段譽,則最好理解,他是三人中最“癡”之人,從頭到尾,他都癡迷于那些好妹妹,尤其是對王語嫣,他可以說是毫無尊嚴,哪怕對方愛答不理,他也不離不棄,那女子是成了他的心魔。

所以被貪、嗔、癡這三毒困擾的三位主角又如何能得到一個美好的結局呢?

不得不感歎金庸的安排著實是巧妙,從書名來看,他在創作這部作品之初多半就已想好了三位主角的結局。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