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腎病,盡管尿蛋白很多,但基本不會進展到尿毒症

迎夏看健康 2024-05-23 06:29:49

今天我們來看一種有特殊反差的IgA腎病腎病:微小病變樣IgA腎病。

這種腎病的特殊性在于,盡管屬于IgA腎病範疇,但其尿蛋白的排泄量卻異常高(超過3.5克),遠超一般IgA腎病的水平。

很多腎友可能會疑惑:你說的這病,名字好奇怪,這到底是IgA腎病?還是微小病變腎病?

其實,腎病有三種診斷方式。也就是說,同一個病,診斷出的病名可以有三頂“帽子”:

1.臨床診斷:通過一系列的臨床檢驗項目,如尿蛋白、潛血、血壓、血肌酐等,進行初步判斷:包括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竭等等。

2.光鏡/電鏡診斷:利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觀察腎髒的組織結構變化,如微小病變腎病、膜性腎病、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腎病等等。

3.免疫熒光診斷:通過免疫熒光顯微鏡,觀察腎髒上的電子致密物(免疫複合物)是哪種類型,包括IgA腎病、IgG腎病、IgM腎病、C3腎病等等。

大多數腎友患上的腎病,都有3個名字。

以一位IgA腎病患者爲例:

這位患者被發現有蛋白尿和血尿,可診斷爲慢性腎炎;

在光鏡下觀察到系膜細胞、系膜基質增生,可診斷爲系膜增生性腎病;

同時在免疫熒光下發現,系膜區的電子致密物(免疫複合物)主要爲IgA,可診斷爲IgA腎病。

我們經常會遇到“系膜增生性IgA腎病”這一診斷,這種IgA腎病是最常見的,現在已經從系膜增生性腎病中獨立出來了。

(于是,當我們提及“系膜增生性腎病”時,現在的定義通常已經不再包括IgA腎病在內,它主要包括IgG腎病、IgM腎病等,也被稱爲“非IgA系膜增生性腎病”)

IgA腎病在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占比相當高,占據了半壁江山。特別是對于那些非腎病綜合征的腎炎患者,進行腎穿刺活檢後,IgA腎病的檢出率極高,一查一個IgA。

那麽,IgA腎病的系膜細胞,是否都會出現增生呢?

大部分是的,但也有少數例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介紹的“微小病變樣IgA腎病”。

微小病變是啥意思?

微小病變,顧名思義,病變表現輕微,甚至在光學顯微鏡下看起來完全正常。

只有使用電子顯微鏡進行更精細的觀察時,我們可以發現毛細血管壁外層的“柵欄”——足突,發生了變形。

這種足突的變形,就像是一道破損的柵欄,使得尿蛋白能夠大量地從血管壁柵欄的破洞中漏出。因此,微小病變腎病的患者通常都會表現爲大量蛋白尿(超過3.5克)。

一般IgA腎病的IgA沉積的位置在系膜區,沒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壁漏出的尿蛋白只是輕中度。即使出現了大量蛋白尿,也沒有低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不是很低),不能診斷爲腎病綜合征,也不用激素治療。

與一般的IgA腎病不同,微小病變樣IgA腎病在出現大量蛋白尿的同時,還常常伴有血漿白蛋白的顯著降低(低于30克/升)。這種臨床表現使得它符合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標准,進展速度更快。

尿蛋白更多,反而更好治

因爲尿蛋白多、伴有水腫,症狀明顯,基本不存在發現不了的患者,也不存在漏診。所以即使腎髒損傷速度很快,也能及時得到診治,預後較好。尿毒症患病率相對較低,超過90%的患者能夠保持穩定的腎功能。

治療反應與微小病變腎病相似。我們都知道,微小病變用藥後較爲容易響應,微小病變樣IgA腎病也是如此。

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他克莫司進行治療後,通常在兩周左右,尿蛋白就能得到明顯的緩解(降至0.3克以下)。對于複發頻繁的患者,可以考慮聯合中醫藥治療以降低複發率。

0 阅读:2

迎夏看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