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交流的未來走向!

三劍客 2024-05-16 19:40:34

劍客楚 三劍客

在許多軍官眼中,選調交流是除畢業分配之外,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個認識,到底對不對?對,因爲確實如此。君不見,很多軍官從艱苦邊遠地區和單位,調到了大中城市,流向了院校、科研單位、大機關,實現了家庭團圓,人生逆襲,成爲人見人羨的對象。

但也不對。理論上,軍官改變命運的機會,應該是立足本職,實現晉升和提職,而非選調交流。如果都寄托于這種“鯉魚跳龍門”式的選調交流,個人的命運是改變了,單位的處境則可能岌岌可危。

文|劍客楚

圖|大唐

編輯|劍客XY

當然,這絕非否定選調交流的作用。相反,作爲軍隊人事政策的組成部分,選調交流的好處顯而易見。

一是打破“畢業分配定終身”的職業發展格局。對大部分軍官來說,畢業分配到哪裏,基本上一輩子就在哪了。想再挪一挪,比登天還難。

這是不對的。分到“差單位”的軍官,發展、晉升的機會有限,最後不得不相信,只有“向後轉”,才能過上好日子;分到“好單位”的軍官,時間一長,就像溫水煮青蛙,失去能力危機與本領恐慌,慢慢不自覺懈怠下來。

二是有利于軍官的成長和發展。俗話說,一個崗位就是一座學校,一次經曆就是一位老師。通過選調交流,軍官經曆不同的崗位、環境和任務,接受鍛煉、磨砺和摔打,積累豐富的能力和經驗。過去常講的,要培養多崗位、複合型軍官,就是這個道理。

同時,實現選調交流後,軍官有機會結識更多的同行和領導,拓展人脈資源,從而爲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維護公平、平等的發展和晉升的機會。有句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對個人來說,能“挪”本身就意味著機會和希望,哪怕畢業分配的起點有差距,也不要緊,因爲還有選調交流的“二次機會”。這種機會越公平、平等,軍官對長期服役、多做貢獻的信心和勇氣,就會多增加一分。

軍官對選調交流的關注,從未減退。選調交流對個人的好處,有網友總結爲4點:

一是尋求更好發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一個單位待太長時間,必然遭遇發展和晉升的“天花板”。彎道超車很難,換道超車卻很容易。趁著年輕,抓住機會,孤注一擲,換個單位,再進一步。哪怕不成功,也沒什麽壞處。

二是改變服役地域。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軍官,把選調交流當成“救命稻草”。這也可以理解,誰不想去大城市,誰不想去“好單位”。

但也不能忘了,邊疆再苦,一線再累,總要人來守。有首歌唱得好,“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她?”

三是追求家庭團聚。兩地分居的軍官,通過選調交流,調到配偶子女,或父母所在地,這無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一件好事。

四是擺脫當前困境。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在單位發展不順,有的過得不開心,都非常正常。通過選調交流,換個新環境,重新開始,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句話叫願望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選調交流並非萬能良藥,不能包治百病。其本身也有局限性,主要有2點:

一是實施難度大。從程序上看,自計劃下達,通知基層單位,到逐級報名、統計、推薦,上報以後,又是逐級審核、遴選、考核,持續時間較長,至少是3個月,投入的人員、時間、精力不計其數。從標准上看,既然是選調交流,必然是優中選優,門檻極高。如果標准太低,都符合條件,就不叫選調了。從指標上看,選調交流最大矛盾,是名額有限。誰不想成長和發展,一遇選調交流,報名人員蜂擁而至,“僧多粥少”是必然出現的現象。

二是現實梗阻多。有網友說,雖然選調交流報名了,但既擔心哪個環節上出問題,又怕能力素質有短板。只要一天結果沒落地,心都在半空中懸著,都沒心思工作了。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單位和領導,選調交流動辄形成“集群效應”,擔不擔心人員思想不穩定,幹工作心猿意馬;或者優秀骨幹人才流失,單位工作“爛”攤子?

因此,有必要從制度和機制的層面,對選調交流進行調整優化。在此,劍客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議,可供商榷。

一是在制度上,進行頂層設計。真正的選調交流,是不區分地域、單位好壞的。尤其是從“好單位”往“差單位”選、從“好地方”向“差地方”流,缺乏制度機制保證,實施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亟待從頂層設計的角度,逐步建立完善,如規定在晉升中校副團、大校副師2個軍官成長路徑的關鍵節點上,必須要經過選調交流,且向艱苦邊遠地區和一線傾斜。

二是在待遇上,加大保障力度。如果待遇跟不上,選調交流也難以全面推開。特別是工作單位的變動,會給軍官帶來的一連串的家庭、生活的困難,如住房醫療、家屬就業、小孩上學等切身利益,需要從待遇保障上進行發力,從根本上解除後顧之憂。

三是在程序上,實行精准選人。選調交流,目的是幫組織按需選人,但實際中蛻變爲人人都想動一動。能否將組織需要與個人能力相結合,推動選調交流從過去的粗放型撒網捕魚,轉變爲將來的精准化直接匹配。

當然,直接匹配的結果絕不是只有一個人符合條件,而是還有很多人,但面變小了,也更精准了。類似于傳說中外軍采用的“電腦篩選”,設置硬性條件,兼顧個人意願,但對單位的影響更小。在此基礎上,精簡程序,縮短時間,探索“直通車”式的選調交流。

當然,監督也要跟上,防止出現地方上的“蘿蔔招聘”。有幹事說,選調交流對單位就是“渡劫”。選調成功,優秀骨幹人才走了,一時半會補不齊;選調不成功,這個群體還不小,需要1-3個月調整心態,加上前期選調的過程,大半年才能恢複激情幹勁,對部隊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四是在導向上,堅持戰鬥力至上。選調交流,從短期看,應該是選調優秀骨幹人才,滿足部隊需求;從長期看,是全面推開選調交流,優化人才配備,提高人崗適配率,盤活現有人才資源,有力提升部隊戰鬥力。扭住了戰鬥力這個關鍵點,你才能真正理解什麽叫真正的選調交流。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選調交流的路子已經走開,相信將越走越好!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