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2023年營收和虧損都創下了新高,虧損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苕國土魚 2024-04-30 21:53:19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孚能科技)2009年12月成立,2020年7月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是全球領先的軟包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産商,以及中國首批實現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量産的企業之一。

孚能科技主要從事軟包锂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在交通、儲能、裝備和能源物聯網等應用領域快速發展,目前已和國內外知名的OEMs確定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2023年,孚能科技的營收大幅增長了41.8%,達到了164億元,從11億元到164億元,孚能科技只用了三年時間就增長了15倍,這個速度就算在動力電池行業,也是挺嚇人的。

主要的增長來自于“電池包”和“電芯”産品,“電芯”産品增長了7倍多,2022年還是一項小業務,2023年就發展爲三大支柱業務之一;“電池包”業務增長46.2%,超過小幅下跌的“模組”業務,成爲新的最大業務;儲能電池系統下跌了近六成,占比下降至不到1個百分點。

産品或業務結構的大幅變化,是成長期行業和企業的普遍現象,孚能科技利用行業窗口期,做大規模並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還是做得不錯的。

昨天看的三一重工,2023年國外市場占比已經超過國內市場,今天的孚能科技也是這樣的表現。而且孚能科技表現得還要誇張一些,2023年國外市場收入增長1.25倍,不僅超過了下跌中的國內市場,而且把國內市場往三分之一占比的區間擠壓。這種變化來得太過迅猛,要知道,僅在兩年前,孚能科技國內市場的占比還高達83.5%,是絕對的主力市場。

一看淨利潤的表現,歲月靜好馬上就結束了,近四年來,“多賣多虧”的現象,在孚能科技身上一直存在。以前營收規模小,但基本能盈利,就算虧損的2018年,虧損額也只有8000萬元。然而,2023年虧損也隨同營收一並創下了曆史新高,達到了18.7億元。

孚能科技自己總結了導致虧損的五大原因,分別是:高價庫存導致毛利下滑並計提資産減值損失,加大研發投入,承擔投資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和計提産品質量保證金等其他因素。我們就先把這些原因放在這裏,接下來看他們的總結是否客觀。

中國速度確實在改寫經濟規律,我們一般認爲成長期的行業毛利率是偏高的,從孚能科技毛利率的大幅波動看,成長期也是可以低毛利率,甚至是負毛利率經營的。以前這種玩法主要在互聯網行業流行,現在正在向風口期的制造來傳染,純電汽車是典型,與此相關的電池行業,也有類似的表現。

從銷售淨利率和淨資産收益率看,幾乎沒有一年是拿得出手的,這就是發展的代價,或許後續能更多地賺回來吧。

“模組”業務的下跌,可能是孚能科技有意控制這個毛利率爲負的産品産銷量;“電池包”和“儲能電池系統”業務的毛利率,在低位仍然在下跌。只有“電芯”業務的毛利率不僅原來就較高,2023年還有幾乎翻倍的增長,把其發展爲三大“支柱”業務之一,是孚能科技2023年毛利率能夠維持基本穩定,僅微跌0.7個百分點的重要原因。

國內市場2023年更卷了,原來就爲負的毛利率,仍然還在下跌之中;國外市場的毛利率雖然也在下跌,但仍然大大高于國內市場。是不是孚能科技有意擴大在這個更賺錢的市場領域發展呢?不管他們是怎麽想的,事實已經說明,他們已經這樣做了。

從孚能科技和三一重工的情況來看,防止內卷的出路似乎就是國際化,而國際化對貿易環境的依賴很大。那些成天喊打喊殺,啥都不怕的人,他們喊的時候是不管相關市場主體死活的,直到他們或者他們的家人失業的時候,後悔可能就來不及了。

營收大幅增長,還是能明顯體現出規模優勢的,期間費用占營收比從2020年的六成多,到2023年的12.8%,只用了三年時間。但這仍然高于2023年的毛利率,于是主營業務就已經虧損了。如果要說主營業務虧損的百分點,確實也是逐步下降的,2023年主營業務仍然虧損6.1個百分點。

期間費用中研發費用的支出確實是最大的項目,但比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領先的優勢並不明顯;銷售費用占營收比反而下降了0.6個百分點,比2022年增長了1.5億元,和虧損的金額差距很大。那麽,孚能科技總結的五大虧損原因中,毛利率低是事實,而且是核心原因之一,研發費用支出高只能算不太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他收益方面損失巨大,確實是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大的“資産減值損失”,主要是“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金額高達6.1億元,其他還有3000萬的“在建工程減值損失”。他們的總結中,“高價庫存導致毛利下滑並計提資産減值損失”這項描述是相當准確的。高價原材料庫存用光了,沒用光的已經計提了減值損失,是不是毛利率馬上就會升起來呢?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大幅波動中的市場,最終的結果仍然是很難預測的。

投資收益方面的損失主要是“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方面損失了2.8億元,和其他收益項目相抵後,淨損失2.1億元,算是虧損的次要原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方面主要是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資産的損失爲2.6億元,也算是虧損的次要原因之一。

看看他們2024年一季度的表現,仍然是虧損的狀態,雖然虧損金額同比有所收窄,但營收卻開始下跌了。成長中的市場變化莫測,結果往往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2024年1季度的毛利率並沒能提升,反而環比下跌了;同比增長還不錯,但盈利空間又被增長的期間費用占營收比吃掉了,主營業務仍然虧損了6.3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比2023年並沒有明顯改善。

孚能科技現金流量的表現方面和淨利潤一樣拉垮,考慮到營收高速增長時,都會在應收賬款和存貨方面大量占用資金,也不能說“淨流出”就不正常。由于近五年的固定資産類投資規模很大,利用行業風口期,大量融資是其解決資金缺口的主要途徑。

在償債能力方面,孚能科技控制得不錯,別看是持續虧損,長短期償債能力都還過得去。2023年末的“縮表”(總資産下降)現象,值得關注,而且2024年一季度末,還在持續縮表之中。

雖然有計提資産減值損失的影響,但孚能科技2023年末的存貨規模確實是在大幅下降之中的,應該說高價庫存真的不多了。存貨下降是導致縮表的原因之一,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我們再來看一看。

2023年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在增長,2024年一季度末,仍然處于增長之中,這當然反映了市場供求更有利于客戶方。但是,供應鏈上的欠款卻在下降,這些不計利息的負債也是有成本的,那就是不好計量的成本——企業的商業信用,在其現金余額在百億規模的情況下,按合同付款還是有必要的。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材料成本下降了,同樣的采購量和付款賬期,可占用的資金卻更少了。

同時下降的是有息負債,雖然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手握大量現金,適當去一去有息負債的杠杆,還是有必要的。哪怕項目建設還需要資金投入,或許還有虧損的坑要去填,但資金也得用起來,不然融資幹啥呢?

從2022年末開始,孚能科技的經營性長期資産增長並不是太大。雖然看現金流量表,固定資産類投資規模並不小,但其年折舊和攤銷金額較高,差不多有8億元,與投資的差額並不大。

在建工程的規模2023年末爲5.2億元,比前三個年末都要低,但我們並不能認爲他們投資的速度要下降了,因爲2024年一季度末的在建工程規模又增長至超過10億元了。

2023年末主要在建的項目有八項,其中余額高達4.2億元的“贛州新能源30GWH項目”是其主要構成。2023年末前有“16GWH锂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及其産能擴充改造”和“8GWH 锂離子動力電池項目(三期)”大量轉入固定資産,從財務表現上看,似乎已經接近完工,雖然相關信息說,這些項目沒有投産或者沒有全部投産,這可能更多是基于經營上的考慮而有所延遲吧。

新增的産能,必將對市場供求關系造成一定的影響,至少會增加孚能科技的銷售壓力。至于說2024年一季度末又是哪些項目增長了,我們就在半年報發布的時候有空再看了。

“蕪湖24GWh新能源電池項目”因爲“解除協議”而全額計提了減值准備,這在前面說資産減值損失的時候也提到過,這方面損失了3000萬元。

對于孚能科技來說,主要的問題是怎麽盡快扭虧,別讓投資者等得太久,畢竟不是誰都有長時間的耐心。雖然他們有這個潛力,但看著自己和同行們大幅增長的産能,似乎又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聲明:以上爲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0 阅读:6

苕國土魚

簡介: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高級會計師、曆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