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1.9萬個賬號和240萬條視頻,抖音治理不實信息這一年

讀懂數字財經 2024-01-19 15:03:51

“發布演繹虛構內容必須打標”“公益類賬號需認證”“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需標識”……近期,抖音發布了《治理不實信息年度總結》(以下簡稱《總結》),其中顯示,2023年,針對不當擺拍、僞公益、仿冒假冒等形式的不實信息現象,抖音持續加強治理,重點推出“打標”功能和賬號“新規”,共對1.9萬多個發布不實信息的賬號進行全面封禁等處置,清理視頻240多萬條。

新上線“識別擺拍模型”准確率達85%

2023年,互聯網平台出現了一批以不當擺拍爲噱頭的不實信息案例,如“前夫毆打前妻”“外賣員被偷後當街痛哭”“女子餐廳遭陌生人搭讪”等。

對此,2023年,抖音重點上線了“打標”功能,從源頭治理。首先,創作者發布演繹類作品前,可主動使用平台工具,對作品打標,如注明“虛構演繹,僅供娛樂”“取材網絡,謹慎辨別”等。其次,當平台發現某個作品真實性存疑時,會向創作者發送站內信,提示其作品疑似存在“演繹擺拍”,後者同樣可以使用平台工具,對作品補充打標,相關標識會在視頻下方自動展現。最後,如創作者未打標,但作品真實性存在爭議時,平台在核查的同時,也會主動對作品打標“真實性存疑”。

《總結》表示,爲了更精准識別擺拍內容,抖音還在2023年12月上線了識別擺拍模型,目前,該模型識別准確率達85%,每天提醒創作者爲近3萬條視頻補充打標。

北京師範大學近期發布的《網絡不實信息治理研究》表示,“針對虛假擺拍爲代表的網絡不實信息,短視頻平台聯合創作者對演繹虛構內容進行標識,有助于區分虛假擺拍,七成網民表示支持。”

6項新規系統治理不實信息

上線新功能的同時,2023年,抖音還更新並公布了《劇情演繹類作品創作規範》《公益內容治理規範》《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台規範暨行業倡議》《內容標識使用規範》等6項平台新規,系統治理不實信息。

依據《新規》,創作者除發布演繹類作品需打標外,發布涉及國內外時事、公共政策內容,需主動添加標攝時間、地點,如系引用,還需添加引用來源;同樣,在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新技術(AIGC)生成內容時也需要添加“創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等標識。

另外,針對發布特定內容的賬號,多個《新規》明確要求其必須進行專業資質認證。如公益類賬號必須認證且不得進行直播打賞、電商銷售等營利性行爲,同時嚴禁其以公益爲由,博取關注、騙粉騙贊、非法獲利;應用資訊類賬號如“某某發布”“某某新聞”等,同樣需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認證,避免仿冒假冒賬號發布不實信息。

樹立規範的同時還有精准治理,抖音《違規漲粉治理規範》明確表示,對發布不實信息獲取粉絲的賬號,將進行“粉絲精准抹除”“限制賬號被關注”等處罰,同時,取消其營利權限。

“一方面是對單個案例的嚴格治理,另一方面是不斷更新與公開平台標准,系統治理不實信息”,抖音平台治理相關負責人表示。

《總結》披露,2023年,抖音累計對1.9萬多個發布不實信息的賬號進行全面封禁等處置,清理視頻240多萬條,對102.3萬條不實信息視頻標記辟謠標簽。5月份上線用戶自主聲明能力後,用戶主動打標190萬多條視頻。

媒體辟謠團發布視頻播放量超5.5億次

2023年,除了推出“打標”和樹立“新規”治理不實信息,抖音繼續用各種方式傳播辟謠類信息。1至12月,平台辟謠官號發布“高考虛假賣慘營銷”“外賣小哥爬山送外賣系擺拍””等172條辟謠視頻。抖音媒體辟謠團發布視頻416條,累計播放量5.53億。

另外,抖音還上線了一鍵跳轉功能,針對一些真實性存疑的內容,用戶可點擊視頻下方鏈接,獲取更權威的官方辟謠信息。

北京師範大學的《網絡不實信息治理研究》認爲,網絡不實信息治理是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面臨辟謠難等多個問題。對此,《報告》建議,政府、媒體、平台、創作者、網民等社會各方發力,應共同治理網絡不實信息,“一個都不能少。”

“抖音長期關注、研究平台真實內容的傳播,致力于建設更好的內容生態,希望更多優質、真實的內容被記錄和傳遞”,抖音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虛假內容影響惡劣,平台會持續不斷進行打擊。”

0 阅读:0

讀懂數字財經

簡介:用數據,說點財經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