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是兒(李世民)打江山,爸爸(李淵)坐嗎?看看史書記載

一國之君中國曆史 2024-03-13 09:07:32

是的,唐朝就是李世民打下的江山,李淵先坐,然後屁股還沒坐熱,就以開國之君身份讓給李世民坐,不讓還不行。

對于這一點,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轍說的很清楚:

《栾城後集 唐高祖》:唐高祖起太原,其謀發于太宗,諸子不與也。及克長安,誅鋤群盜,天下爲一,其功亦出于太宗。蓋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歸向,其在太宗者審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長立建成,建成當之不辭。于是兄弟疑間,卒至大亂。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其謀略來自于唐太宗李世民,諸子並不贊同,等到攻克長安,誅滅群盜,天下統一,其功勞都來自唐太宗李世民。

上天的賦予,人心的歸向,都在唐太宗這裏是很清楚明白的,等到立太子裏,唐高祖以長子李建成爲太子,李建成並未推辭,于是兄弟之間起了疑心,李建成不足以號令,其過錯在于唐高祖。

蘇轍就認爲唐朝建立的功勞全部在李世民身上,李淵卻立李建成爲太子,導致兄弟反目,責任在于李淵。

《大唐創業起居注》:時皇太子在河東,獨有秦王侍側耳,謂王曰:隋曆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今遭羑裏之厄,爾昆季須會盟津之師,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爲英雄所笑。王泣而啓帝曰:芒砀山澤,是處容人。請同漢祖,以觀時變。

李世民

雖然《大唐創業起居注》說李淵才是太原起兵的首創者,但是李世民對于起兵顯然准備得更早。

《新唐書》:太宗爲人聰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節下士。時天下已亂,盜賊起,知隋必亡,乃推財養士,結納豪傑。長孫順德、劉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與晉陽令劉文靜尤善,文靜坐李密事系獄,太宗夜就獄中見之,與圖大事。時百姓避賊多入城,城中幾萬人,文靜爲令久,知其豪傑,因共部署。計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許,已而許之。

早在太原起兵一年之前,李世民已經知道隋朝一定會滅亡,並開始慷慨施舍錢財,招納能士豪傑。

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均因故逃亡,而太宗卻將他們收留藏匿,這兩人後來成爲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晉陽縣令劉文靜因爲結交李密而下獄,李世民親自到監獄中探望劉文靜,與其商議奪取天下的計謀,兩個商議好後,通過裴寂告知李淵,起初李淵並不同意,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太原起兵不是一件小事,需要長年的策劃與准備,不可能說要起兵,馬上就能起兵的,李世民顯然准備多年。

《新唐書》: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

在《新唐書》李淵本紀中,則直接記載了李世民首先與劉文靜謀劃反隋,等到計謀已定,而高祖尚不知道,想以實情相告,又怕他不聽從。

李淵

爲了讓李淵同意,李世民暗地與裴寂商議,裴寂挑選晉陽宮的宮女私下侍奉李淵,這可是死罪,宮女的處置權是歸屬隋帝的,李世民就是逼李淵起兵。

《舊唐書》:十三年,爲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爲副。群賊蜂起,江都阻絕, 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

《舊唐書》也直接說明李世民與劉文靜首先謀劃,然後勸李淵起兵。

以李淵的水平來看,李世民勸他起兵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劉文靜建議李淵“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也就從太原率軍打入關中,控制關中,再以圖天下。

李淵于是讓李元吉留守太陽,帶著李建成、李世民及三萬軍隊一路南下。

《舊唐書 高祖本紀》:隋武牙郎將宋老生屯霍邑 以拒義師。會霖雨積旬,饋運不給,高祖命旋師,太宗切谏乃止。

在李淵率軍進入關中的路上,遇到隋朝武牙郎將宋老生屯兵霍邑以抗拒義軍,恰值連續十天下雨不停,運輸的糧食不能供給,另有傳言說突厥聯合劉武周准備攻打太原。

李淵就准備回軍太原,幸虧李世民直言勸谏,李淵才停止回軍,選擇繼續前進。

從這一點來看,李淵的大局觀還是不行,遇到一點挫折,就想放棄,如果李淵真的回軍太原,那關中就不一定是唐朝的了。

李世民對外征戰

起兵只是個開始,真正打江山還是需要南征北戰,而爲李淵南征北戰的,就是李世民。

1、平定隴西薛舉、薛仁杲父子

《新唐書 太宗本紀》:武德元年,爲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薛舉寇泾州,太宗爲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爲舉所敗。八月,太宗疾間,複屯于高坑城,相持六十馀日。已而舉死,其子仁杲率其衆求戰,太宗按軍不動。久之,仁杲糧盡,衆稍離叛,太宗曰:“可矣!”乃遣行軍總管梁實柵淺水原。仁杲將宗羅睺擊實,太宗遣將軍龐玉救實,玉軍幾敗,太宗率兵出其後,羅睺敗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世民擔任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晉升封爵爲秦王。

此時剛剛建立的唐朝迎來重大挑戰,盤踞在隴西的薛舉進犯泾州,李世民擔任西討元帥,職位提升爲雍州牧。

當時,李世民生病,其手下將領劉文靜、殷開山被薛舉打敗,一個月後,李世民病愈,與薛舉對峙60多天,薛舉去世,他的兒子薛仁杲率軍求戰,李世民仍然按兵不動。

時間一長,薛仁杲斷了軍糧,軍衆漸漸叛離,李世民此時開始主動出擊,擊敗其將宗羅睺,薛仁杲出城投降,隴西由此平定。

隴西平定後,唐朝解除了後顧之憂,開始向東發展。

李世民先後平定隴右、河東、中原、河北

2、平定山西劉武周、宋金剛

《新唐書 太宗本紀》:劉武周據並州,宋金剛陷滄州,王行本據蒲州,而夏縣人呂崇茂殺縣令以應武周。高祖懼,诏諸將棄河東以守關中。太宗以爲不可棄,願得兵三萬可以破賊。高祖于是悉發關中兵益之。十一月,出龍門關,屯于柏壁。三年四月,擊敗宋金剛于柏壁。金剛走介州,太宗追之,一日夜馳二百裏,宿于雀鼠谷之西原。軍士皆饑,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剛將尉遲敬德、尋相等皆來降。劉武周懼,奔于突厥,其將楊伏念舉並州降。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劉武周占據並州,宋金剛攻破浍州(今山西翼城縣一帶),王行本占據蒲州(今山西運城),整個山西都快要丟完了,這裏原本是李淵起兵之地。

最初,李淵沒有派李世民出戰,派的是太常少卿李仲文與左衛大將軍姜寶誼,結果唐軍被劉武周的將領雀鼠谷(今山西介休)伏擊,全軍覆沒。

李淵之後又派右仆射裴寂率軍出戰,結果裴寂在介休被宋金剛打得全軍覆沒,只身一人逃走,李淵沒有辦法,只能再次讓李世民率軍出戰。

李淵其實並不想讓李世民參戰以獲取更高的軍功,但是整個唐朝除了李世民之外,沒有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非得請讓李世民出場才能擊敗強敵。

李世民率軍出戰,用了五個月時間在在柏壁(今山西新绛)擊敗宋金剛,宋金剛逃走,李世民輕裝追擊,李世民兩天沒有吃飯,直到打敗對方,宋金剛一直逃到了突厥,劉武周聽說宋金剛失敗,也逃往突厥。

李世民的功勞已經封無可封了

至此,整個山西平定,重新歸于唐朝統治。

3、平定洛陽王世充與河北窦建德

《新唐書 太宗本紀》:四年二月,窦建德率兵十萬以援世充,太宗敗建德于虎牢,執之,世充乃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窦建德率領10萬軍隊援助王世充,在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大敗窦建德,俘虜了他,不久,王世充也投降了唐朝。

一戰擒兩王,李世民功績無人可比,這兩大勢力被平定,唐朝直接占據了中原與河北。

唐朝的天下,李世民打下來的有:隴右、河東(山西)、中原、河北,唐朝超過一半的疆土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李淵至始至終就是當個甩手掌櫃。

之後,李世民被封爲天策上將,功高震主,封無可封。

4、平定河北劉黑闼

由于李淵的騷操作,喜歡殺害投降的將領,導致叛亂四起。

薛仁杲投降唐朝,被李淵所殺,蕭銑投降唐朝,也被李淵所殺,窦建德投降唐朝,被李淵所殺。

由此導致了窦建德舊部的不滿,劉黑闼召集窦建德舊部起兵反唐,劉黑闼擊敗淮安王李神通、幽州總管羅藝,殺死定州總管李玄通,擊敗左武候將軍李世績,生擒薛萬均兄弟。

唐朝名將沒有人是劉黑闼的對手,因此李淵又只能派李世民出戰,李世民用了兩個月,終于在洺水之戰中擊敗劉黑闼,劉黑闼北逃突厥。

李淵只是坐江山,打江山是李世民

幾個月以後,劉黑闼在突厥的支持下,再次起兵攻唐,被李建成、李元吉聯手擊敗,劉黑闼兵敗逃走,後被手下部將俘虜送給唐朝,直接被李建成斬首。

除了江淮的輔公祏、江南的蕭銑是被李靖平定之外,其他主要的割據勢力都是被李世民平定的,沒有李世民,李淵這個皇帝也當不成。

在整個唐朝統一天下的戰爭中,李淵一直是坐鎮長安當甩手掌櫃,由李世民四處征戰,消滅各地割據勢力。

唐朝的開國名將,絕大多數出自李世民的秦王府,李淵這個正牌皇帝身邊幾乎沒有什麽開國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幾乎全是李世民的親信。

李淵這個開國之君在玄武門事變中被李世民所控制,一個月後就讓出皇帝寶座,所有這一切都是李世民用功績與能力換來的,李淵是以開國之君身份成爲太上皇的唯一一人。

所以,李淵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1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