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般的大唐:明明國內四分五裂,仍用最後力氣毀滅三個超級強國

陶陶讀曆史 2024-05-15 07:25:51

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王朝。對內,唐朝經濟發達、人口衆多且包容開放,將中國封建政治推向了頂峰;對外,唐朝在對抗胡人的戰爭中屢戰屢勝,開疆拓土,甚至將大唐的國土一直推到裏海彼岸。

但在很多人看來,唐朝也是個晚節不保的王朝。特別是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國勢出現了天崩地裂一般的衰落。經過八年的平叛戰爭,人口由鼎盛時期的5200萬,下降到不到1500萬。與此同時,安史叛軍余部仍然在河北興風作浪,最終掀起了持續100多年的藩鎮割據。而在朝廷內部,唐朝皇室同樣承受著宦官專權、牛李黨爭等亂局的困擾。

而趁著唐朝的衰弱,周邊被唐朝壓制的國家紛紛興起,大肆侵吞唐朝國土,並形成了三個世界級的強國——吐蕃、回纥與南诏。

首先是吐蕃,這個興起于青藏高原的強國,從唐朝初年以來,便是中原政權的強敵。唐朝應對其他遊牧政權時,幾乎無往不利。但面對吐蕃,卻經常吃癟。

從當時的氣候來看,整個世界處于溫暖時期。因此青藏高原的氣溫要遠超其他時期。與其他遊牧民族不同,吐蕃不僅僅只有畜牧業,同時他們還會經營農業。因此其韌性和人口,要遠超突厥、回纥都遊牧政權。

安史之亂前,吐蕃與唐朝打得有來有回,兩國在西域以及我國西南地區展開激烈爭奪,互有勝敗。唐玄宗繼位後,開始實施節度使制度,將前線管理扁平化。這樣的新政策一度改變了唐蕃邊境不利的軍事形勢,唐軍成功將強悍的吐蕃人死死壓住。

然而安史之亂後,唐蕃邊境卻發生了劇變。當時河西、西域以及朔方邊軍都被調往關東,與安祿山的叛軍交戰,因此河西、隴右到西域的廣大地區都十分空虛。

因此吐蕃趁虛而入,先攻占了河西與隴右,使安西都護府成爲一片孤島。數十年後,安西都護府的唐朝精兵皆已老邁,吐蕃趁勢鯨吞了整個西域。此時吐蕃的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800萬平方公裏,人口也超過800萬,步入了極盛時期。

在歐亞大陸,吐蕃贊普的威名直抵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吐蕃不僅向東與唐開戰,向北與回纥開戰,向南與南诏爭鋒,向西還與阿拉伯帝國交戰。各條戰線均取得了優勢。

特別是對唐朝,吐蕃邊軍的前鋒直抵長安。正所謂“平時安西萬裏疆,今日邊關在鳳翔”。吐蕃人一路進攻西川,另一路進攻關中,甚至曾一度攻陷了長安。當時的吐蕃,是唯一有可能攻滅唐朝的外敵。

無論從哪方面看,吐蕃都絕對稱得上世界強國,唐朝忌憚它,無往不勝的阿拉伯帝國在它面前停止了擴張的步伐。偌大的印度,匍匐在吐蕃腳下,成爲了吐蕃人予取予求的奶牛。

在吐蕃步入鼎盛的同時,漠北的回纥也繁榮昌盛了起來。

回纥出身于鐵勒部落,曾是一介小族。後突厥國叛唐自立後,回纥成爲了唐朝拉攏的對象。在唐朝的支援下,回纥迅速興起,並且幫助唐朝消滅了後突厥國。由此回纥成爲了整個漠北的主人。

安史之亂時,唐朝屢戰屢敗,因此不得不向回纥借兵。于是回纥王子帶領4000精銳騎兵馳援長安。然而就是這區區4000騎兵,卻爲唐朝立下了蓋世大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特別是在決定唐朝命運的香積寺之戰中,郭子儀命回纥王子葉護帶領回纥精騎奇襲叛軍的背後,原本不利的戰局瞬間逆轉。

叛軍在唐軍兩面凶悍的夾擊之下,最終大潰。唐軍幾乎全殲了這支由十萬名作戰經驗豐富老兵組成的叛軍。《李嗣業傳》記載:“斬首六萬級,死者十二三。”“生擒二萬。”

回纥爲平叛立下了大功,因爲得到了唐朝君臣一致的稱贊。然而在平叛過程中,回纥盡探唐朝的虛實。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再也不是那個鼎盛大唐了,由此原本恭順忠誠的回纥變得愈發傲慢起來。而這,也造就了延續數十年的“回纥之禍”。

與吐蕃、南诏等國不同,唐朝與回纥幾乎從未發生過戰爭,這是曆代漠北政權中所罕見的。但即便如此,回纥對唐朝的禍害卻一點也不比吐蕃、南诏人差。

在平叛期間,回纥人的表現已經非常過分以及傲慢。回纥人在長安、洛陽大肆燒殺,以此作爲幫助平叛的“報酬”。

《舊唐書》載:及平洛陽,回纥恣行殘忍,縱火焚聖善寺和白馬寺,死傷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且大掠坊市,比屋蕩盡,人以紙爲衣。

在唐朝內戰中,回鹘騎兵和權貴商賈還在大唐的多個城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此時無暇顧及,而且還要仰仗回鹘助力的唐王朝,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權當沒看見。

叛亂平定後,回纥人的驕橫依然不減。一方面,回纥陽奉陰違,多次襲擊唐朝邊塞,掠奪人畜,甚至還暗中配合吐蕃,准備一同襲擊長安;另一方面,回纥人在唐朝橫行無忌,有如特權人士。他們在長安殺人越貨,公然掠賣奴隸,而唐朝懾于回纥的威脅,絲毫不敢管。同時,回纥還經常強迫唐朝購買自己的劣馬,換以精美的絲綢。而回纥對唐朝的強買強賣,甚至到了掏空唐朝國庫的地步。因此有學者認爲:“唐,實亡于回纥”。

從影響力來看,回纥橫跨漠北與西域,對于中亞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其軍事實力十分強大,號稱“控弦百萬”,絕對是世界上數得著的強國。

最後,是南诏。南诏興起于雲南,本是唐朝扶植的政權。安史之亂前,南诏逐漸出現獨立的野心,並與吐蕃勾勾搭搭。之後,南诏借口唐朝官員欺壓國王,悍然背唐自立。因此,唐玄宗先後派遣20萬大軍討伐南诏。但在兩次戰爭中,唐軍均全軍覆沒,至今在雲南,仍有埋葬唐軍的萬人冢。

爲了求得生存,曾作爲一介小國的南诏選擇投靠吐蕃,並與其一起進攻西川,並在戰場上屢屢得手。吐蕃人騎兵強,南诏的步兵很精銳,兩者狼狽爲奸,不斷掠奪唐朝的人口和財富。

南诏雖然投靠了吐蕃,但並不甘于接受吐蕃的統治。他們暗中積蓄實力,隨時准備脫離吐蕃的控制。

南诏一面與唐朝開戰,一面又暗中聯系唐朝。公元794年,南诏突然倒向唐朝,並突襲毫無防備的吐蕃,擊殺十多萬吐蕃人,獲得了空前的勝利。

此戰之後,南诏脫離了吐蕃的控制,正式成爲一個獨立的地方強國。當然,南诏也絕不服從于唐朝的統治。

從公元9世紀開始,南诏開始獨立攻擊唐朝,幾乎無歲不征。公元829年,南诏突襲成都,攻陷其外城,掠走了數萬人,成都以南八百裏之間,人畜爲空。在南诏的攻勢之下,導致唐屬越南、廣西、貴州等地多次易手。

四川原本是唐朝的大後方和最可靠的財賦重地。由于南诏的襲擾,川地再也不能爲唐朝提供穩定的財賦和人力,這也加劇了唐朝藩鎮割據的形勢。因此有學者提出:“唐,實亡于南诏”。南诏所投射的陰影,甚至讓宋太祖趙匡胤也感到恐懼。他給後代留下遺言,決不可效仿唐朝進攻雲南,希望以此來避免南诏之禍。

在攻略唐朝的同時,南诏還對東南亞諸國展開攻勢,並攻滅了今天緬甸地區的骠國,從而飲馬印度洋。曾經強大的骠國只能作爲南诏的屬國苟延殘喘。但不久後,名存實亡的骠國最終瓦解,緬甸回到了四分五裂的時代。

公元859年,南诏國王世隆見本國國勢已趨于極盛,于是悍然稱帝,向唐朝發動了全面進攻。其後,南诏軍隊大舉出擊,攻陷了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其後又“四犯西川,一入黔中”,妄圖將中南半島和四川同時納入囊中。

南诏雖然面積不算大,人口不算多,但其精良的武備,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仍使其成爲世界上具有相當大影響力的強國。直到今天,緬甸、泰國、老撾等國,依然將南诏人視爲自己的先民。

由此可見,唐朝在北方、南方和西方,都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政權。而唐朝自身受困于藩鎮割據,可謂是內外交困,以趨于亡。

晚年的唐朝就像身處一個強國環繞的“怪物房”,隨時都有覆亡的危險。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面臨如此危局,唐朝硬是喘著最後一口氣,將這三個世界級強國全部殲滅。

首先是回纥。晚唐的回纥,已經改名爲回鹘。唐文宗開成四年,回鹘發生內亂,宰相安允合等人密謀作亂,被彰信可汗覺察後誅殺。另一在外作戰的宰相掘羅勿借沙陀兵進攻彰信可汗,彰信可汗戰敗自殺。而他們的宿敵黠戛斯人也趁機起兵,攻破了回鹘可汗的牙帳。

唐會昌元年(841年)二月,回鹘再次發生內戰,牙帳附近的13個部落擁立王子烏希特勒爲烏介可汗,南保錯子山。

回鹘在黠戛斯人的壓迫下,被迫南下唐朝,准備尋求庇護。然而出奇的是,回鹘人卻決定軟飯硬吃。烏介部劫持了南歸的唐王朝太和公主,並以其爲人質,帶兵南下,企圖脅迫唐王朝把振武軍控制的一座城市送給回鹘,作爲東山再起之地。這一無理要求,唐朝自然不可能統一。

公元842年,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奉唐武宗密诏討擊回鹘,遣其弟張仲至率兵3萬迎戰,大破回鹘軍,斬首不可勝計,全部收降其7000帳。那颉啜逃遁,後被烏介可汗擒獲斬殺。

初戰獲勝,但回鹘余部仍有相當的實力。會昌三年正月,烏介可汗兵臨振武,劉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馬使王逢率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3000騎兵襲擊回鹘牙帳,劉沔親率大軍押後跟進,唐王朝與回鹘的決戰就此拉開了帷幕。

石雄觀察了地形,采取了地道戰的巧計。他按照測量好的線路,挖鑿了10余條地道,直通烏介可汗的牙帳。半夜夜深人靜,敵方人困馬乏的時候,唐軍士兵人不知鬼不覺的從地道裏殺出,直攻烏介可汗的牙帳。直到唐軍攻到帳下,回鹘兵才發覺被包圍了,驚慌失措的烏介,急忙帶領殘兵敗將騎馬逃跑。

此戰之後,烏介可汗徹底失敗,被迫逃到室韋。846年烏介可汗被殺。此後,南下中原的回鹘人幾乎全部被唐朝俘虜,總計達到30萬。他們被唐朝安置在江淮地區,從此融入了中國的血脈。

就在回鹘敗亡的同時,曾經盛極一時的吐蕃也進入了衰亡期。由于長期的窮兵黩武,吐蕃也開始陷入內亂。由于吐蕃采取了和唐朝類似的節度使制度,因此也出現了同樣的藩鎮割據局面。

于是唐朝趁此機會,向已經淪亡百年的河西、隴右地區發動攻勢。唐朝宣宗大中三年(849),唐朝首先收複了甘肅省東部的泰、原、安樂三州和石門等七關,其後又重新攻占了西川的重鎮的維州,河隴、西川兩大戰場皆告大獲全勝。

聽聞唐朝收複失地的消息,受吐蕃奴役已久的漢族百姓趁勢發動起義。其中瓜州豪傑張議潮暗中起兵,建立了歸義軍。在張議潮的指揮下,被吐蕃所占領的原唐朝諸州縣紛紛光複,其兵鋒直抵西州,也就是今天的吐魯番盆地。一時間,河湟四千裏大地,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如被吐蕃陷沒之前一樣。

河西隴右收複後,吐蕃的安西也保不住了。由于氣候變化,青藏高原已無法養活太多的人口,曾經強大的吐蕃帝國開始分崩離析。吐蕃駐紮于邊疆的軍隊、部落和所占領的廣大地區的官員們驚慌失措,有的自立,有的歸附唐朝。

公元869年,再也無法忍受吐蕃皇室壓迫的平民、奴隸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大起義。在這次起義中,吐蕃末代贊普被殺,吐蕃王權徹底被摧毀。由此,曾經中央集權的吐蕃政權徹底覆滅,青藏高原“碎了一地”,進入了群雄爭霸的階段,再也不能建立統一政權了。

回纥、吐蕃的滅亡後,唐朝終于可以對付南诏了。而安南都護高骈,成爲了南诏命中的克星。

公元864年,晚唐名將高骈臨危受命,就任安南都護。在高骈的領導下,唐軍對南诏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前後斬殺近10萬人。其後,唐朝修複邛崃關、大渡河諸城柵,又築城于戎州馬湖鎮,稱爲平夷軍,又築城于沐源川,都處于南诏與西川之間的要地,各置兵數千鎮守。構築起針對南诏的堅固防線

在高骈的經營下,唐與南诏的攻守之勢逆轉,南诏連續丟掉了交趾以及廣西。唐軍開始向南诏本土進發。

由于南诏人口不過百萬,損失如此多的青壯年,導致南诏國不得不征集15歲以下的幼童被迫從軍,國內完全依靠婦女耕種的地步。無奈之下,南诏被迫向唐朝投降,而後來南诏國王,也被迫放棄了帝號。

這次戰敗,讓南诏喪失了百年聚集的國力。南诏本就是一個窮兵黩武的國家,必須依靠搶掠來擴充自己的實力。一旦擴張所阻,就會入不敷出,進入衰亡時期。

公元902年,終于由漢人大臣鄭買嗣奪取其政權,並將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盡數斬殺,毀其王陵,剖棺戳屍。強盛一時的南诏,最終在唐朝之前,走進了墳墓。

南诏滅亡5年後,唐朝也咽下了他最後一口氣,爲權臣朱溫所篡奪。唐朝、吐蕃、回鹘、南诏的發展經曆都驚人的相似,都走過了從衰亡、內亂乃至于滅亡的過程。由于東亞怪物房的存在,導致唐朝等國必須擴充軍備,並利用藩鎮制度來維持軍事優勢。而這無疑會爲王朝的分裂埋下伏筆。再加上地球氣溫逐漸轉冷,農業、牧業減産,吐蕃、回鹘、南诏由此失去了維持的帝國經濟基礎。因此當他們敗給了唐軍之後,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

相比于三國,唐朝無疑更有韌性。硬是拼著最後一口氣,滅掉了三個世界級強國。唐朝,不愧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之一。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