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萊雅,流量焦慮

金角財才 2024-04-27 05:02:45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

作者 | 塞爾達

中國化妝品行業,誕生了一個新龍頭。

4月18日,珀萊雅發布2023年財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爲89.05億元和11.94億元,均爲申萬三級行業品牌化妝品中最高。而在2022年,它的營收規模還僅排在第三位。

回顧珀萊雅的發展曆程,它由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逆襲成爲龍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分別是大S和李佳琦。

10多年前,在珀萊雅影響力還遠沒有今天這麽大時,牽手當時的國民女神大S,使這個品牌獲得了“初代流量”,打下了後續發展基礎;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直播電商發展如火如荼,李佳琦等頭部主播又令珀萊雅線上銷售爆發,甚至打敗昔日霸主歐萊雅,具備了真正成爲龍頭的動力。

無論是大S,還是李佳琦,合作的人變了,但珀萊雅的打法沒有變,依舊是照搬“重金投入+名人效應+流量至上”模式。財報數據顯示,珀萊雅去年銷售費用近40億元,銷售費用率接近45%,兩個數據均是化妝品行業最高;但研發費用不足2億元,研發費用率還沒有2%。

珀萊雅的打法在攻擂時能快速影響市場格局,在混亂中殺出一條血路。但攻擂需要流量,守擂則需要産品力,當珀萊雅終于成爲擂主後,需要進行轉軌才能把位置坐住。

新龍頭,增收又增利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珀萊雅實現營收89.05億元,同比增長39.45%,爲已發布去年財報的A股品牌化妝品公司中,唯一實現營收正增長的;

其余已公布財報的公司爲上海家化、福瑞達、水羊股份,去年營收分別爲65.98億元、45.79億元、44.93億元,營收相比2022年均出現下滑。

根據營收數據,珀萊雅正式成爲國內化妝品新龍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珀萊雅營收還落後于上海家化和福瑞達,三家公司彼時營收分別爲63.85億元、71.06億元、129.51億元;但一年後,珀萊雅已經和其余兩家拉開距離,可見其增長速度之快。

歸母淨利潤方面,珀萊雅同樣是已發布財報的品牌化妝品上市公司中最高,去年同比增長46.06%至11.94億元。相比之下,營收規模同樣龐大的上海家化和福瑞達,去年歸母淨利潤分別只有5億元和3.03億元,兩者合計都不及珀萊雅。

增收又增利的主要原因是珀萊雅毛利率依然堅挺。

2020-2023年,珀萊雅毛利率由63.55%逐年提高至69.93%,在已經很暴利的基礎還能持續上行。此外,由2022年起,珀萊雅毛利率持續高過另一品牌化妝品巨頭上海家化10個百分點以上。

珀萊雅強勁的盈利能力源于敢提價。比如,據相關媒體報道,其明星産品紅寶石淡紋緊致精華(30ml)推出後漲價達百元。2020年2月,該産品推出時價格爲239元/瓶,但目前在專櫃售價爲320元/瓶,在線上旗艦店售價329元/瓶。

珀萊雅方面曾表示,公司將對部分品類的産品進行提價,意在打造大單品策略。提價的邏輯主要是原料升級、包材升級、品牌升級,迎合消費升級。但産品毛利率不一定完全按提價率同比例增長。

當然,有價還需要有市,珀萊雅敢于提價是基于産品銷售情況確實不錯。

目前,珀萊雅集團旗下擁有珀萊雅、彩棠、Off&Relax(以下簡稱“OR”)等品牌,主品牌珀萊雅的總營收占比80.73%。

2023年,主品牌“珀萊雅”貢獻了營收71.77億元,同比增長36.36%;同期彩棠的營收同比增長75.06%至10.01億元。彩棠是化妝師唐毅成立的彩妝品牌,于2019年被珀萊雅收購,2021-2023年,彩棠的集團總營收占比從5.33%上升至11.26%。

珀萊雅和彩棠在産品銷售方面均采取“大單品策略”,例如珀萊雅從去年至今聚焦在對核心系列産品進行叠代升級,同時優化天貓、京東等渠道的貨品結構以提升核心大單品的排名。此外,珀萊雅以性別營銷見長,其圍繞女性議題的營銷經常出圈。

從大S到李佳琦

珀萊雅的增長主要受到線上銷售的驅動。財報顯示,集團有93.07%的銷售額來自于線上。此外,近年來珀萊雅逐漸發力線上直營渠道,線上直營渠道銷售額在整體銷售額中的占比從2021年的60.66%增至2023年的75.91%。

此外,珀萊雅毛利率的堅挺,發力線上渠道同樣功不可沒。財報顯示,去年珀萊雅線上毛利率爲70.83%,而線下毛利率只有58.82%,線上比線下高了12個百分點。

去年“雙十一”是珀萊雅的高光時刻。彼時,天貓美容護膚預售首日品牌成績單中,珀萊雅打敗曾經的榜單冠軍歐萊雅,成爲第一名,意味著一直給市場山寨“歐萊雅”印象的珀萊雅,正式完成了對歐萊雅的逆襲;此外,彩妝預售首日品牌成績單中,珀萊雅旗下品牌彩棠預售金額位列第二。

據珀萊雅後續發布的“雙十一”主要品牌經營數據,經初步核算,珀萊雅天貓旗艦店GMV爲18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40%;抖音平台GMV爲4.7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200%。

線上渠道爆發,是珀萊雅重營銷策略的具體反映。

早在2010年前後,珀萊雅就意識到,廣告和高知名度的明星在消費市場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因此大膽地邀請大S擔任品牌形象代言人,並在瑞麗等時尚美妝類知名紙媒以及湖南衛視等媒體強化傳播,利用大S在美妝護膚領域的影響力,讓其産品上了一個台階,營收也在隨後實現高速增長。

到了2016年,隨著年輕用戶開始成爲美妝護膚消費的主力軍,珀萊雅開始把品牌往年輕化轉型,將品牌定位升級爲“海洋文化護膚”;這個戰略轉型在2020年後進一步擴展,在追求年輕化同時,確立“科技護膚”品牌定位。

品牌年輕化,意味著營銷方式要更貼近活躍于移動互聯網的年輕消費群體,珀萊雅開始把銷售資源大量往線上傾斜,著重布局抖音、小紅書等線上新媒體平台,並借助頭部達人拓展品牌知名度。

據飛瓜數據顯示,2023年初,珀萊雅抖音帶貨主播就已經多達1943位;其中標注爲“美妝”標簽的主播最多,有115位;標注爲“明星”的主播有9位,包括賈乃亮、曹穎、朱梓骁等。除了直播,珀萊雅也以視頻、圖文等形式發布種草內容,目前珀萊雅在小紅書上的官方賬號粉絲已經超過了21萬。

此外,2023年“雙11”期間,珀萊雅和李佳琦再度合作,且合作的品類SKU相較于2022年“雙11”期間大幅增加。“帶貨一哥”也成爲珀萊雅成功逆襲歐萊雅的最重要推手。

回過頭看,無論是大S還是李佳琦,珀萊雅在逐步發展成爲化妝品一哥的過程中,打法其實都沒有變化過,一直是“重金投入+名人效應+流量至上”。

10多年前,爲其背書和引流的,是彼時的國民女神大S;而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今天,起到背書和引流最大作用的莫過于頭部主播,這就促使了“帶貨一哥”李佳琦成爲珀萊雅在當下最好的合作夥伴。

珀萊雅的這種商業模式,在攻擂時確實能起到快速影響市場格局的作用,但當它成爲“龍頭”“擂主”後,這種方式在守擂時就不一定好用了。

研發是守擂關鍵

今年一季度,國內化妝品市場複蘇不及預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化妝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未追上社零大盤。

有券商認爲,在後疫情及行業步入內卷階段,化妝品企業面臨的競爭將更加全面多維。對于這些公司來說,要想破局,一是渠道上淘系維穩、抖音建設放量;同時要在品牌上多梯隊布局、第二曲線逐步兌現;

更重要的是,産品上能持續叠代推新,重産品力、重系列化大單品孕育的綜合性品牌表現更佳,有望搶奪更多市場份額。

對于珀萊雅來說,上述三點中,前面兩點包括線上渠道和多梯隊布局已經不成問題,關鍵是第三部分所提及的産品力能否跟上。隨著國貨美妝越來越卷,創新與産品力既是突圍之路,也是珀萊雅守住龍頭地位的重要法寶。

這考驗著珀萊雅在研發上的決心,從目前情況來看,珀萊雅一直被市場诟病的“重營銷、輕研發”現象依然存在。

數據顯示,2023年,珀萊雅銷售費用爲39.7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44.61%。相比之下,研發費用僅1.74億元,研發費用率只有1.95%。橫向對比看,珀萊雅1.95%的研發費用率也低于上海家化和福瑞達的2.22%和3.35%;而44.61%的銷售費用則高于後面兩家企業的41.98%和31.59%。

重營銷、輕研發的珀萊雅,也由此面臨口碑問題。在“黑貓投訴”網站上搜索“珀萊雅”關鍵詞,顯示有超過2200條相關投訴內容。其中有不少投訴都集中于使用産品後過敏、長痘、在産品中發現蟲子等問題。這就是産品力跟不上的負面影響。

珀萊雅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近期不斷向市場釋出要往重研發方向轉型的信號。

2023年底,珀萊雅官宣上海研發中心和杭州龍塢研發中心,進一步展示了其完善研發布局的決心。企業20周年戰略發布會上,珀萊雅表示,“珀萊雅站在承前啓後的節點,將不斷向以消費者爲核心、以科技爲本、國際化的中國美妝公司目標邁進”。

在4月19日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珀萊雅談及研發方向時表示,公司2024年的研發建設方向包括:

基礎研究方面,繼續推進新技術和新原料開發管線規劃及應用,持續啓用計算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跨行業先進技術賦能;

應用研究方面,持續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研發功效明顯、膚感好、成本優的各層次護膚、美妝産品,完善各大單品未來叠代的技術布局;

在臨床研究上,持續進行産品的臨床研究和驗證,探索驗證原料和産品功效的新方法,結合先進儀器和統計學,應用並開發新的功效測試方法。

同時,珀萊雅在研發上也尋求外部合作,“穩定現有合作,拓寬、加深與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深度合作,賦能增值各項研究開發工作”。

不過,要改變“重營銷、輕研發”的戰略,說易做難。資源分配是首當其沖的大難題,如果是“既要、又要”式的同時在營銷和研發上燒錢,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行業背景下,面臨的業績壓力未免太大了。

但如果只在有限的預算內做內部調整,又會涉及到公司管理層、高管等各方利益平衡問題。比如,加大力度投入研發,減少營銷資源,就會令公司打廣告力度下降,代言人咖位低了,最終影響整條銷售線的kpi、待遇、獎金。內部資源爭奪往往又是企業矛盾爆發的關鍵導火線,不論公司規模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珀萊雅在釋出重研發轉型信號同時,在今年初確實就發生了重大的、引發市場熱議的人事變動。

今年1月份,市場就傳出“珀萊雅功臣”、公司CMO葉偉離職。據相關媒體報道,葉偉在1月11日證實了離職消息,但對離職原因及離職後的去向未做過多回應。

珀萊雅近年在産品與營銷層面的成功,葉偉是重要推手,他對于珀萊雅業績貢獻可謂是舉足輕重。就在珀萊雅馬上成爲行業龍頭之際,葉偉的突然離職讓市場感到意外。

這位珀萊雅功臣的離職,背後是否與珀萊雅未來戰略轉型有關,衆說紛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真的要改變“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往研發、産品力上面轉型,內部的人士動蕩是難免的。這時候更考驗公司的決心。

國貨美妝行業越來越卷,創新、高端化、産品力是化妝品公司的破局之路。從“重營銷”到“重創新”的轉型過程中,如何平衡營銷和研發的投入,是新化妝品一哥珀萊雅在守擂時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財新《珀萊雅2023年營收89.05億元 成國內第一大化妝品集團》

洞見學堂《蛻變:傳統國貨品牌珀萊雅的品牌升級之路》

0 阅读:1

金角財才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