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特批他加入黃埔軍校,犧牲後毛主席怒吼:老天不公,還我總指揮

紅色風雲錄 2024-04-11 09:20:18

1927年,文家市。

在盧德銘的支持下,毛主席不打長沙的主張得到了一致認同。隨後工農革命軍啓程,沿著羅霄山脈南下,向江西萍鄉進軍,開始了具有曆史意義的戰略轉移。

此時他們不知道的是,朱培德已經派人在十余地裏外設下埋伏,只待工農革命軍踏入埋伏圈。

其實,這一場戰鬥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在出發前,毛主席曾下令前衛團“搜索而進”,但團長蘇先駿覺得多此一舉,不當回事,等部隊踏入敵人的陷阱,一場混戰隨即爆發。

混亂中,盧德銘一邊派人保護毛主席,一邊自己率兵占領高地,狙擊敵人。就在掩護部隊撤離戰場時,一顆子彈擊中了盧德銘的胸部,頓時血流如注……

這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戰鬥,不但損兵折將700余人,還損失了毛主席頗爲倚重的大將盧德銘。在得知盧德銘犧牲的噩耗後,臉色煞白的毛主席朝著蘇先駿怒吼道:

“還我盧德銘,還我總指揮!”

盧德銘,6歲入私塾,8歲立志當兵拿槍,與土匪強盜作鬥爭,18歲決心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然而,等他千裏迢迢從四川老家奔赴廣州,黃埔軍校的考期已過。

盧德銘並未因此氣餒,幾經尋找,找到了多位在廣州的四川籍國民黨員,經他們引薦得以面見孫中山。

會見時,盧德銘向孫中山面陳自己的履曆、志願和來意,孫中山見盧德銘處事不驚、應變力強,對他心生好感,當場出了兩道題讓他作文。盧德銘很快交了卷,孫中山閱畢心中只有兩個人:

人才。

因此,孫中山寫了一張便條,讓盧德銘拿著去找黃埔軍校負責招生的人。就這樣,盧德銘成爲黃埔軍校二期辎重隊的一名學員。在校期間,由于盧德銘政治、軍事門門成績優秀,被孫中山譽爲“學生的楷模”。

經過黨組織的考察和實際鬥爭的考驗,盧德銘很快被吸收爲中共黨員。

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後,盧德銘率軍東下追趕起義部隊。在向警予的幫助下,盧德銘轉而趕往萍鄉,參加秋收起義,並被任命爲秋收起義軍事總指揮。

秋收起義受挫後,毛主席當即決定不能再打長沙,在一衆反對聲中,盧德銘堅決支持毛主席的主張,爲這場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會議立下了大功勞。

可惜,在轉戰途中,盧德銘不幸犧牲,令毛主席頗爲痛心。在得知盧德銘的遺體沒有找到後,毛主席朝著盧德銘犧牲的方向,深深地三鞠躬。

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工農革命軍終于將紅旗插上了井岡山,開創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最終燎原于整個中華大地。

盧德銘犧牲38年後,毛主席重上井岡山。在與當地領導交談時,毛主席感慨地說:

“……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一個很好的同志,有智慧,能吃苦,在文家市決定進軍路線的會上,就是他有力地支持我的提議……”

15 阅读:916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