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汽車關稅新規將生效,耶倫喊話西方團結,共同施壓中國減産

袁周院長 2024-05-26 14:15:59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決定從8月1日開始,執行特朗普政府時期決定的對華“301條款”。一同執行的,-還有拜登政府決定的,對中國電動車、電池以及半導體産品征收新的關稅。

拜登政府的這一法案,將影響到從中國進口的180億美元商品,導致美國零售業遭受巨大的損失。根據路透社此前分析,拜登政府正在憑借對華提高關稅的措施,向美國民衆展示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但是這一措施明顯違反了自由貿易的共識,並可能導致中美爆發更爲廣泛且直接的貿易戰措施。

根據美國數據咨詢公司穆迪的分析,拜登政府提高關稅,受到損失的主要還是美國普通民衆,因爲他們承擔了這些所有增加關稅92%的成本,每個美國家庭,將爲此付出額外1300美元的成本支出。

耶倫

除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提高關稅的決定之外,美國商務部長耶倫也在采取措施,試圖號召盟友對中國新能源産業“圍而攻之”。

近日,美國財長耶倫在德國法蘭克福表示,爲了應對中國的所謂“産能過剩”,西方國家必須要團結起來,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制造業,否則歐美企業將會被置身于危險之中。

耶倫強調,美國並不希望執行反華措施,而是中國的“産能過剩”可能會導致全世界都受到威脅,因此遏制中國的“産能過剩”是一個具有戰略性且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因此建議西方國家應該聯合起來,一起和中國溝通如何避免“産能過剩”一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在新能源産業上的崛起和發展,是在市場競爭中茁壯發展,而不是依靠所謂的産業補貼發展而來。除此之外,中國在應對氣候問題上,一直都在積極采取行動,這本身就是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産業的一個例證。然而美國不斷在全世界宣揚中國“産能過剩”,只能用貿易保護主義來解釋。

中美兩國

因爲按照美國制裁中國的邏輯,美國的高端制造業,比如飛機、芯片以及部分高端制造業,美國可以說占據了全球半壁江山,是不是說美國的高端制造業也出現了産能過剩,歐洲國家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對美國的“産能過剩”進行制裁?

美國糾結盟友妄圖對中國新能源産業發動制裁,對華樹起所謂的“反對之牆”,名爲保證“貿易公平”但實際依舊是“貿易保護”,保護本國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每次工業革命都站在世界前端。而在這次新能源産業的轉型上,美國明顯落後于中國,這是美國在二戰後首次沒有主導一個關鍵産業的發展。所以,美國必須要爲自身的新能源企業創造更多“市場空間”,以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幫助美國新能源産業再次站在世界之巅。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抛出的橄榄枝,歐盟似乎並不太感冒。就連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也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態度軟化。馮德萊恩在對華貿易問題上,一直都主張強硬態度,出了名的配合美國對華戰略。但馮德萊恩在近期的一場辯論會上表示,歐洲不會追隨美國的腳步,采取和美國一樣的“一攬子”對華加稅方案,而是要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進行量身定做。歐盟未來對中國所采取的加稅計劃,將會是出于“去風險化”,而不是“脫鈎”。

美國和歐盟

不過有觀點認爲,這可能是馮德萊恩的被迫之舉。下個月將會舉行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選舉,馮德萊恩有意尋求連任。但在歐盟內部,在對華新能源電動車的增稅問題上,一直都有爭議,以德國爲首的歐盟國家,反對這一做法。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德國官員和商界都普遍擔憂歐盟提高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可能會導致中國采取針對歐洲的反制措施,尤其是針對歐洲的寶馬、大衆等汽車制造商。德國總理朔爾茨也表示,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制造商,都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瑞典首相克裏斯特森業表示,瓦解全球自由貿易是一個壞主意。

除此之外,中國將采取的反制舉措,也可能是歐盟集體轉向的一個關鍵原因。5月21日,歐盟中國商會發文表示,中國商務部可能正考慮對歐盟大排量汽車征收臨時關稅,這一舉動被西方媒體廣泛理解爲對歐盟的報複性警告措施,這可能也動搖了歐盟在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進行額外征稅的信心。

1 阅读:1818
评论列表
  • 2024-05-27 13:49

    這關稅加征,真的是要搞事情?或進一步收緊?就別搞得我們都喝不到便宜粥了

  • 2024-05-27 08:24

    美國這種對華關稅加征的舉動,只會讓美國普通民衆背負更多的成本,心疼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