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徐特立妻子去世後,他將自己和夫人的合影隨身攜帶在身上

曆史偉人錄 2024-05-04 13:16:46
前言

衆所周知,徐特立先生是毛主席的老師,那麽,他的感情生活又是怎樣的?

徐特立的包辦婚姻

1877年2月,徐特立出生在湖南的一戶貧農家庭,四歲那年他還失去了母親,十二歲那年,生活無以爲繼,他又被過繼給伯祖母爲孫子。

在那個年代,父母包辦婚姻是常態,而徐特立的另一半也是如此,他的伯祖母給他迎娶了一個姓熊的孤女,讓她充當他的童養媳,兩人順利成爲結發夫妻。

按照正常的軌迹來說,他們應該青梅繞竹馬,再相伴一生,然而,徐特立注定是遨遊在空中的雄鷹,他的青年時代一直處于四處奔波的狀態,很少會停住自己步伐,而他的妻子熊氏對此沒有半點怨言,就那待在農村裏面,在他們短暫的家庭生活之中,兩人由于聚少離多,所以兩人湊在一起時,不似尋常夫妻那樣含情脈脈。

因此,在很多人眼中,熊氏對于徐特立來說可有可無,他明明可以找到更好的姑娘,然而,不管外界多少紛紛擾擾,徐特立都堅持自我,他一直恪守著婚姻道德,始終對他妻子保持忠貞。

徐特立年輕時,同幾位好友在鎮子上創辦了一所學校,之後他便忙得腳不沾地,在考慮學校選址時,徐特立並沒有將通勤時間計算進去,而是綜合考量了其他因素,直到一切准備就緒後才發現,學校距離他家竟然有五十華裏之遠。

一天,徐特立照舊回到家中,隨後一個接一個的麻煩接踵而至,妻子在家生下了第三個孩子,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又患上了嚴重的痢疾。家中的柴火不夠燒,米缸裏面的米已經難以爲繼,周圍也沒有什麽能夠幫襯他們的鄰居,也是在這個時候,徐特立醒悟過來,他不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校,家中的妻兒都需要他照顧,之前妻子一直默默地付出,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可他也不該一味的只懂得索取。

徐特立想著,自己家中有産婦和生病的兒子需要照顧,又不能耽誤學校的課程,應該怎麽兩全呢?

徐特立翻閱了自己在學校的課程表,經過比對後直接將每天的四節課都移到上午講完,下午他再匆忙趕回家裏忙活,回家後他就一頭紮進家務中,不但煮飯、煎藥,還洗衣服,忙忙碌碌下來就到了深夜,第二天再早早地起床趕回學校上第一堂課,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妻子休養好才算是有所好轉。

你呀,只管國,就我管家呀

而徐特立能和毛主席認識,也和他從事的事業有關。1913年,徐特立到湖南第四師範任教,此時的毛澤東也是學生中的一員,次年,湖南四師並入了“一師”,他們又一並轉入了這裏,可以說,徐特立是毛澤東任課時間最長的老師之一。

徐特立在學校裏認真執教的模樣也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也將其當作自己最佩服的老師之一。

1925年,毛澤東因病從上海回到了湖南,他一邊養病,一邊從事農民運動,來到長沙之後,毛澤東更是親自拜會了徐特立,向他介紹共産黨,與此同時也希望老師能夠參加和支持湖南農民運動。

毛澤東一番深入淺出的解釋,給徐特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在此之前,徐特立一直秉持著“教育治國論”,如今竟然告訴他還有更加徹底的解決方式,思及此,徐特立毫不猶豫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大革命失敗以後,經過李維漢的介紹,徐特立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毛主席得知這一情況後,心中滿是喜悅:“真是疾風知勁草,歲寒知松柏啊!”後來,徐特立還參加了南昌起義等。

在事業上徐特立可謂是順遂,但是,在感情上,他的妻子確實是最好的賢內助。1919——1924年,徐特立到法國勤工儉學,同他的妻子分開了五年之久,1927年到1937年,徐特立又一路爲了革命奔走,他們夫妻之間的音訊斷了有十年之久。

1927年,蔣介石在長沙發動了“馬日事變”,徐特立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只能被迫離開長沙,然而,他想要抵達的目的地武漢此時也處于白色恐怖之中,徐夫人聽說這一消息後,對于丈夫的安全極爲擔心,生怕對方會因此受傷,甚至因此失去性命。但是,革命者都不畏生死。

徐特立離開之前未曾想過,自己這一去竟會和妻子分別十年之久。1937年12月,徐特立受到黨中央的派遣,前往湖南長沙建立八路軍駐湘辦事處,徐夫人才再一次見到自己的丈夫。只是,即便見面,徐特立也沒有辦法顧著妻子,他的工作依舊很忙,每天都在接待采訪者,此外就是查閱緊急文件。

徐夫人這麽多年來已經基本上適應了丈夫的工作模式,所以,她帶著兒媳和小孫女就那麽乖乖地待在一邊,沒有打擾到徐特立半分。

不過,雖然明白,徐夫人還是忍不住有一些小抱怨,等丈夫抽出時間和她們相見,徐夫人說道:“你呀,只管國,就我管家呀!”徐特立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稱贊道:“......你管家,我管國。你把家事管好了,就是對我管理國家事務的很大支持。”話落,在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首要的是爲人厚道,品行端正,不輕于棄妻

徐特立自己爲國盡忠,他的兒子同樣如此,他原本是有兩個兒子,然而,大革命失敗之後,他的長子犧牲于白色恐怖之中,所以,這次徐夫人帶著兒媳和孫女一塊來和徐特立見面。徐特立在得知兒子犧牲之後,久久難以回神。

但是,徐特立心裏同時也明白,兒媳的年紀還小,他們不能將其捆綁在他們的身邊,她應該去追求屬于她的幸福。

在得知有一位男同志追求自己的兒媳時,徐特立專門去了解了對方,對方也是共産黨員,而且在政治上很進步,人品方面更是沒有問題,對于兒媳再次追求幸福,他是支持的。

但是,兒媳舍不得離開徐特立夫婦,最後拒絕了這門婚事。

結果沒能達成徐特立所願,可他還是和兒媳分享了自己的戀愛觀:青年人選擇伴侶的條件,首要的是爲人厚道,品行端正,不輕于棄妻,年歲相當。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徐特立將兒子厚本和兒媳從長沙送去延安學習,在歸途中,厚本不幸病逝,徐老也因此失去了留在身邊的唯一兒子,只留下兒媳和孫女。

建國之後,徐特立身上的擔子更重,職位也越來越高,他第一時間派人將妻子接到北京定居,徐夫人來到北京之後,徐特立對于妻子的感情沒有半分變化,時刻關心著對方,較之以往更加的體貼。

徐特立還時常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們不需要對他給予特殊關照,好好照顧老夫人就可以。

睡覺時,他們家中的鋼絲床壞了一邊,徐特立就自己主動睡在壞掉的那邊,將平整舒適的那邊留給自己的夫人。

徐夫人和徐特立在十一二歲就結爲夫妻,此後一生相伴,七十多年風風雨雨,他們一直攜手共度,這樣的感情最爲難得。

1960年,徐夫人去世後,徐特立還一直將自己和夫人的合影一直放在自己的隨身口袋裏,走哪帶哪。那個年代的愛情,不知道羨煞多少人,徐特立老先生給所有人一個極好的示範。

文章信源&參考資料:

《老革命家的戀愛、婚姻和家庭生活 》: 工人出版社, 1985;

《徐特立》:團結出版社 , 1996

《偉人的家風》: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2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