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淨利兩年雙降,中信證券又被深交所“盯”上了

達摩財經 2024-03-26 09:05:30

出品|達摩財經

“投行一哥”中信證券(600030.SH)遇上了大麻煩。

3月22日晚間,深交所發布公告表示,爲進一步壓實保薦人“看門人”責任,從源頭上把好上市入口質量關,深交所決定對聯綱光電保薦人中信證券啓動現場督導。

3月25日開盤,中信證券跳空低開,全天持續走低,截至當日收盤,中信證券下跌4.88%,股價報收于19.5元/股。同時,中信證券港股當日也同步下跌3.94%。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之前的3月15日,證監會曾連發多份文件,聚焦IPO市場等領域存在的問題。證監會方面人士表示,將對中介機構建立常態化滾動式的現場監管機制,以3年爲一個周期,原則上做到全覆蓋。

此次中信證券被啓動現場督導,也是上述文件發布之後,首例被啓動現場檢查的IPO保薦券商。

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一直在券商中保持領先地位,但是進入2024年以來,中信證券投行業務卻表現不太順利。在IPO過會數量、承銷規模和承銷保薦費收入,同比均出現下降的情況下,中信證券還能保住“投行一哥”的名號嗎?

禍起聯綱光電

被深交所現場檢查

聯綱光電是一家以光電信號傳輸技術爲核心,主要從事信號傳輸連接産品、電聲産品及3C配套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的企業。2023年6月28日,聯綱光電的上市申請被深交所受理。

招股書顯示,聯綱光電本次公開發行新股計劃不超過3872.0408萬股,占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智能制造中心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募集資金合計5.41億元。

在首輪、第二輪問詢函中,深交所分別問詢14個、11個問題,作爲保薦人的中信證券在回複函中發表了核查意見。不過,中信證券回複的內容與聯綱光電的觀點基本一致或者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輪問詢函中,深交所對聯綱光電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過高提出質疑,中信證券作爲保薦人的回複也引發了外界的熱議。

深交所指出,聯綱光電實際控制人徐耀立、徐耀志兄弟直接或間接控制發行人表決權的比例爲91.34%,加上二人的配偶合計持有聯綱光電6.66%股份,實際控制人家族合計控制98%的股份,即便本次發行上市完成後,實際控制人家族仍將合計控制公司72.70%的股份。招股說明書的風險提示中僅提示了兩名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高可能産生的不當控制風險,並未提及二人配偶亦持有公司股份。

因此,深交所要求聯綱光電說明實際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較高的情況下,相關內控制度是否健全且能發揮必要的作用,公司治理結構是否完善,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以及在招股說明書中提示相關風險。

對此,聯綱光電與中信證券在回複中列舉了8家實際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均超過90%且成功上市的案例,分別是,鼎龍科技、振邦智能、豐茂股份、華融化學、美碩科技、威力傳動、銀河微電、浩歐博。

中信證券表示,查閱近期完成上市的案例,與聯綱光電類似存在實際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較高的案例情況。發行人已建立較爲完善的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體系,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能發揮必要的作用。

該回複一經發布很快引發了市場關注,“拉踩式回複”、“逼宮深交所”等說法不絕于耳。對實控人占比過高是否能上市,也引發了諸多討論。

截至目前,深交所已發出三輪審核問詢及監管函件,要求聯綱光電及中介機構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財務內控規範性、信息披露真實准確完整性等事項進行核查說明。

深交所在本次對中信證券啓動現場督導的公告中也表示,聯綱光電及中介機構于近期提交了問詢回複,但回複內容不夠清晰,所涉問題仍未能予以充分說明。遂深交所決定對中信證券啓動現場督導。

投行業務承壓

整體業績下行

從2018年開始,中信證券一直在增加投行業務的營業收入占比。2022年,中信證券投行業務收入爲85.1億元,承銷規模一度超過高盛、摩根士丹利,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以來,中信證券投行業務明顯承壓。截至3月25日,中信證券在2024年共有31家IPO保薦項目,已有7個IPO項目主動撤回,包括認養一頭牛、大族封測、漢桐集成、中航石油、愛科百發、博納精密、輝芒電子等,項目撤回率達到22.58%。

而在2023年同期,中信證券的保薦家數達到80家,IPO主動撤回量只有3個,撤回率僅爲3.9%。

從已發行的數量來看,2024年中信證券承銷了4家項目,承銷及保薦費用爲2.56億元。而2023年同期,中信證券承銷項目爲9家,承銷及保薦費用爲11.64億元,今年承銷及保薦費用僅爲去年同期的兩成多。

由于近兩年中信證券投行業務的極速拓展,相應的違規現象也開始頻發。

2023年1月,上交所對中信證券兩名保代肖少春、路明予以監管警示,直指該二人在華大智造的IPO項目中存在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的情形,包括未充分關注華大智造與關聯方的合作事項,也未按要求進行核查報告;未督促華大智造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導致華大智造股票上市交易、合作事項取得進一步進展後才披露相關情況。

2023年4月,中信證券兩名保代徐欣、宋永新先是被西藏證監局取出具警示函,次月又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原因是,中信證券作爲華钰礦業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項目保薦機構,在2017年至2018年6月持續督導工作中存在對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現場檢查不到位、對銷售收入及主要客戶異常變化核查不充分等問題。

2023年的大妖股左江科技同樣也是由中信證券保薦。2023年11月24日,證監會對左江科技立案調查。1月30日,證監會通報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指出已初步查明,*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不僅僅是投行業務,中信證券的其他業務也都面臨收縮問題,其營收、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雙雙下降。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3年,中信證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600.47億元,同比下滑7.7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6.86億元,同比下滑7.6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