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新能源車進入慘烈“淘汰賽”

價值星球Planet 2024-03-21 17:58:26

作者 | 程佳

編輯 | 唐飛

2月18日,節後複工的第一天,新能源汽車行業就給了衆人一點震撼。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內部信中直言,“今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賽的第一年。”

何小鵬“淘汰賽開端”的觀點擲地有聲,同日,華人運通旗下超豪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高合汽車就傳出了“即日起將停工停産6個月”的消息。這家曾獲江蘇鹽城和青島國資投資的“明星車企”,成了2024年第一輛開進“ICU”的新能源汽車。

與“淘汰賽”如影隨形的是“價格戰”。

同在2月,比亞迪祭出“王炸”——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兩款車型,起售價雙雙降至7.98萬元。隨後五菱、長安、哪吒等多家車企紛紛選擇跟進。

據價值星球不完全統計,迄今有約10家車企下調了價格。

行業殘酷的洗牌在進行,但我們也看到,有的車企正脫穎而出走得更遠。

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仍處在發展黃金時期,且優勢明顯。另一方面,高合汽車陷入倒閉困境的同時,國內則兩家車企在近日宣布完成了大規模融資。

新能源車企倒閉到底冤不冤?

2024年開年即停擺的高合汽車,“出身”不凡。

創始人丁磊曾在2018年公開表示,“華人運通有來自美國的原始資本,還有政府投資,暫時沒有啓動社會私募的計劃,也不會有A、B、C、D數輪的投資。”

作爲高合汽車母公司的華人運通,成立于2017年。2017年8月,在鹽城市政府的支持與東海岸(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組織下,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華人運通技術公司正式成立並運營。彼時官方宣傳爲,“依據鹽城新能源産業的資源禀賦,引入國際一流團隊與江蘇悅達集團、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

之後,在鹽城政府內部多個場合中,“華人運通”的名字常常被提及。甚至在2024年,鹽城官媒所撰《萬億工業之城再出發》一文中,仍將“華人運通加大新車型推廣和市場開拓力度”歸爲鹽城“汽車産業轉型提速快跑”的案例……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但可惜的是,如今的高合汽車已經無力回天。

事實上,近年來“消失”的新能源車品牌不在少數。排在高合汽車之前,敗績表中還有威馬汽車、寶能汽車、雷丁汽車、奇點汽車、陸地方舟、康迪汽車、青年汽車、賽麟汽車、拜騰汽車、博郡汽車、樂視汽車、愛馳汽車、恒大汽車等諸多品牌的影子。

而上述車企背後無一例外都站著強大的投資人團隊,甚至部分車企是仰仗地方國資和産業鏈才得以落地交付。但令人惋惜的是,這些昔日出現在各大媒體頭條上的“當紅企業”,如今“泯然衆人”。

小鵬汽車最新發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小鵬汽車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03.8億元,毛利率下滑至1.5%,汽車毛利率爲-1.6%,換句話說,基本上是賣一輛車就虧一點錢。

圖源:pexels

與此同時,在造車這件事上相繼折戟的還有“財大氣粗”的房地産企業。2016年前後,萬達地産、寶能集團、恒大集團等昔日地産巨頭相繼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

但從最終結局來看,上述地産企業的造車夢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談及背後原因,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對價值星球表示,造成這一結局的原因複雜多樣。

“技術上的不成熟或滯後是其中之一,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度依賴電池技術、電機驅動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突破,若企業在這些領域缺乏核心競爭力,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資源上的不足也是重要因素,包括資金、人才、供應鏈等,一旦這些資源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詹軍豪還表示,市場定位、産品策略、管理水平等也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因素。

守疆拓土價格戰無一幸免

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還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車企都卷入了守疆拓土的“價格戰”當中,無一幸免。

值得注意的是,“降價”對于新能源車而言早已習以爲常。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向價值星球表示,新能源汽車降價頻率快、幅度大于過去燃油汽車,和技術更新叠代過快有必然聯系,“新能源汽車産品更新太快了,不像過去的燃油車,功能幾乎一成不變,燃油車放倉庫裏一年多時間還能賣出去,但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放的時間一長就更難賣出去了。”

“其次,就是市面上的新能源車企目前都面臨著産能過剩的問題,目前車企的銷售量是遠沒有達到工廠設計的産能,銷量少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每輛車分攤的研發成本等開支就很高,如此一來,導致的便是虧損。降價能夠很好提高車企的産能利用率。”張翔補充道。

即便“降價”非新鮮事,但像今年這般“激烈”仍是少見。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指出,新能源汽車頻頻降價的原因主要是技術發展、成本降低和市場競爭。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電池續航能力、充電速度等關鍵指標不斷提升,成本也在逐漸降低。同時,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企業需要通過降價來吸引消費者,擴大市場份額。”張孝榮認爲,目前卷進“價格戰”的車企更多是出于市場競爭的需要,被動卷進的情況較少。

張翔也認爲“價格戰”不可避免,“中國由汽車大國走向強國意味著行業集中度會提高,‘價格戰’意味著‘洗牌’。一般‘價格戰’都是由大型車企率先發起的,目的就是要把小型汽車踢出局,從而讓自身有更大的市場空間來進行發展。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車企都是被動轉進價格戰的,不降價車就賣不動,庫存壓力很大,資金沒辦法回籠。”

圖源:pexels

對于大型新能源車企而言,發起“價格戰”的底氣源自降價不會對利潤帶來影響。

浦銀國際一份新能源汽車行業觀察報告中指出,“考慮到上遊電池成本下降、車型靈活調整配置、車企銷量提升的規模效應以及出口銷量和高端車型的占比提升,我們認爲本輪價格競爭中,車企利潤的下降仍是遠小于汽車售價下行的。”

浦銀國際在報告中特意強調了“銷量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這意味著,因降價所帶來的銷量增長後,車企還將提升供應鏈商務談判的議價權,這有利于車企更好地實現成本控制。

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只會愈演愈烈。

誰爲消費者提供“兜底”保障?

在2024年的公司全員信中,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提及“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是淘汰賽的第一年”。

除了小鵬外,吉利也在公開信中指出2024年的車企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3月初,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談及今年車市的競爭情況。在他看來,現在的車市已經不只“淘汰賽”,而是進入了“生死時速賽”。

更早前,理想汽車CEO李想和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也預測,智能電動汽車競爭格局競爭激烈,最後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可能只會剩下5家公司。對此,余承東還爲行業的“洗牌”定了一個時間,“到2030年時,中國車企市場主要玩家不會超過5家。”

爲什麽會如此慘烈,主要是因爲賽道過于飽和。中汽協預測,2024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大約爲2680萬輛,但市面上車企給出的2024銷售目標合計近3000萬輛。這意味著“供大于求”,企業爲了降低庫存風險,只能加速出清。如果銷售環節不順利,就可能導致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這也是導致部分新能源車品牌消失的根本原因。

而當車企遭遇“生死劫”,其背後的員工、投資方、消費者的權益如何保障,成爲一個亟須解答的難題。

車企經營出現困難,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就是車企員工。公開報道顯示,包括寶能汽車、愛馳汽車、威馬汽車等公司在內的多家新能源車企,均發生員工網上公開討薪的事件。

押注造車新勢力的投資方,自然原先也是百般看好,只可惜結果是血本無歸。

最近爆出問題的高合汽車,原本被鹽城政府寄予厚望的。如鹽城早年所言,“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大力發展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等傳統優勢領域,堅定不移壯大新能源汽車産業,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跻身全國第一梯隊。”

但事與願違,高合汽車最終沒能完成投資方的宏達願望。

對此張孝榮認爲,既然參與競爭,就要承擔競爭失敗的後果。

而車企隕落後,最“慘”的還是那些曾經支持他們的消費者。習慣每日記賬的陳潔,在得知高合停工停産後,就對自己2023年花了60萬入手的HiPhi X進行了固定資産清理,“原本還想著開個幾年,殘值剩二十來萬時再賣出去,每年不到10萬元的折舊費用,對于我和家庭來說都能接受。但是如今高合這種情況,讓我十分擔心後續的維護和保養問題。”

在二手車交易平台看到高合同款車型99成新車都在以近乎腰斬價格出售時,陳潔的心已經涼了一大半,“原本是在威馬停産時聽到的段子,沒想到在自己身上成了現實。我現在也不求這台車日後還能賣錢,只求能安穩開幾年不出故障。”

圖源:pexels

不同于陳潔的氣定神閑,互聯網社交平台隨處可見的是買到“停産車”的維權車主,其中10萬威馬車主首當其沖。

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車企售後服務停擺引發車主擔憂”引起廣泛關注。

雖然威馬汽車後續修複了網絡服務,但車主的恐慌情緒並未消除。有車主認爲,由于新能源汽車的硬件多爲定制化智能設備,不具備通用性,且汽車的三電系統還涉及一致性問題,若企業不公開相關技術信息,維修即無法開展。因此,車企一旦陷入經營困境,車主的售後服務就會面臨重重障礙,乃至陷入售後無門的困境。不少車主呼籲,車企要充分尊重消費者,切實做好售後服務,爲消費者提供“兜底”保障。

針對公司員工、合作夥伴、投資者、消費者等群體的權益保障問題,張孝榮認爲,政府可以出台相關政策,加強監管和引導,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行業協會可以組織企業共同制定行業標准,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企業本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強售後服務、保障員工權益、加強與合作夥伴的溝通與合作等。此外,還可以探索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和應急預案,以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挑戰。

詹軍豪也對價值星球表示,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至今,有美好的前景,也有一地雞毛。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産業雖然充滿機遇,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只有那些能夠不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0 阅读:0

價值星球Planet

簡介:從全球化視角,帶你進入不一樣的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