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社工服務故事|從叛逆小子到陽光少年的“變形記”

佛山博睿社工 2024-04-22 16:05:39

當今社會,司法社工以其專業的素養和人文關懷,在法治社會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不僅致力于協助司法程序的順利進行,更在細微之處展現溫暖與關懷,用愛心和耐心爲涉案人員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助力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開啓新生活。

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小羅(化名),男,因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

初見,讓人頭疼的叛逆小子

初見小羅,一頭蓬松的金黃長發,略顯誇張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中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

入矯談話中,小羅對于自己被判處強奸罪仍存不解,認爲自己與女友的親密行爲屬于自願。工作人員向其普及法律知識,雖然行爲屬于雙方自願,但由于其女友尚未夠14歲,其行爲事實上是觸犯了法律底線,女友父母有權追究法律責任。

案件發生後,小羅與家人原本就不太和諧的關系變得更加惡劣,爲了逃避父母,小羅在暑假期間找了一份酒吧銷售工作,並在外面租房子住,經常深夜流連在外。同時,“強奸”的帽子和刑事案底也讓小羅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患上了輕度抑郁症,他認爲酒吧的氛圍可以讓自己忘卻煩惱,得到短暫的釋放。

針對小羅的情況,司法所高度重視,將小羅納入重點人管理,召開工作會議,圍繞監管措施、學習教育、個別談話、心理輔導、公益活動、家庭關系等方面討論制定矯治方案,並由司法社工以個案形式進行跟進,爭取小羅在矯正期內實現有效矯治,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順利度過矯正期,回歸融入社會。

>>區鎮兩級社區矯正工作組赴學校所在地縣司法局就小羅協管事宜進行座談溝通

成長,滿懷希望的准大學生

經過司法所行政監管與社會資源專業社工跟進“兩只手”的雙重介入,小羅逐步適應社區矯正相關規定,對工作人員的信任感也日漸加強,聽從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勸導,辭掉酒吧工作,搬回家與父母同住;父母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減少對其的責罵,支持小羅社區矯正。

小羅亦能准時參加司法所安排的教育學習,增強自身的法律知識和公民道德行爲,並且積極接受司法所鏈接的專業心理資源的輔導,抑郁症狀有所緩解。

9月20日,小羅開心的向跟社工報喜,表示收到了廣東粵西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要開啓大學生涯了。同時,小羅也表達了疑慮,通知要求10月11日到校辦理入學手續,未來也需長期在當地就學,那社區矯正該如何處理呢?工作人員向其普及《社區矯正法》和《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表示其可以申請變更社區矯正執行地至學校所在地的縣區,也可以申請外出,若申請變更執行地則需要提前一個月書面申請。

9月21日,小羅書面向司法所提出變更社區矯正執行地的申請,認爲在當地接受社區矯正既方便就學,也便于參加社區矯正的線下教育學習和公益活動,更有利于自身矯治。對此,司法所表達了支持,同時對小羅能考慮履行社區矯正規定的行爲表示了肯定。

>>司法社工深入走訪及時跟進小羅最新情況

蛻變,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

區司法局于9月25日向學校所在地縣級司法局發出申請變更社區矯正執行地的函件,並于10月9日收到複函,表示由于小羅未正式報到入讀,無法確定其居住地,且考慮到小羅寒暑假等假期返回戶籍地居住,不符合外出申請事由,不同意變更。在得知不同意變更的消息後,小羅的心情變得複雜,如申請外出,需經常性往返,交通和時間成本十分高;但放棄入學,大學生涯可能就此斷送。

司法社工及時安撫小羅情緒,建議其先申請外出辦理入學報到,同時表示會將其情況向上級反饋,爭取更優解決方案。針對小羅的情況,區鎮兩級矯正小組經過商討後,立足于社區矯正法的立法宗旨和目標原則,積極與學校當地縣級司法局溝通,找到一個最佳的監管矯治幫扶方案。

11月18日,區鎮兩級社區矯正工作赴學校所在地縣司法局就小羅協管事宜進行座談溝通,雙方達成共識,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工作組赴小羅所在學校與校方協調相關日常教育幫扶工作及簽訂工作保密協議。

從校方得知,小羅入學後已主動向校方領導老師告知其社區矯正對象身份事宜,學校將積極支持和配合社區矯正機構,共同改造小羅,強化其對未來的信心。目前,司法社工通過線上個別談話和心理輔導等方式,及時了解掌握小羅的情況。

小羅入學後,思想穩定,努力學習,積極上進,更成爲老師的好助手,主動承擔班級衛生輪值工作,協助老師處理晚修考勤等班級事務,並擔任班級普通話推廣員,負責晚修期間帶領班級朗誦課文和日常推廣宣傳工作;課余也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和社團,是校內某興趣社團成員。

專欄簡介

“服務故事”專欄,致力于呈現博睿社工各領域的真實案例與深度觀察。這裏,我們記錄社工們在日常工作中的點滴付出,展現社工如何以專業與智慧,爲服務對象點亮心燈。這裏,您將看到社工們總能以細膩的情感與堅定的信念,找到問題解決的鑰匙。這裏,我們將一同見證社工們的服務故事,感受他們如何用服務诠釋專業,用專業服務社會。

0 阅读:0

佛山博睿社工

簡介:邀您一同傳承博愛,傳達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