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啥造不出戰略轟炸機,還是不需要制造

鹹菜時事辣評 2024-03-19 16:02:11

01.關于轟炸機分類介紹:

轟炸機,是軍用飛機中威力巨大的存在。除了能夠投擲常規炸彈之外,轟炸機還能攜帶核彈、核巡航導彈和空對地導彈,成爲天空中的壯麗飛翼。根據不同的威力和任務,可以將轟炸機分爲戰術、戰役和戰略三種類型,就像一支千秋三重奏。戰術轟炸機攜帶3至5噸的炸彈,體積小而精悍;戰役轟炸機則攜帶5至10噸的炸彈,能夠輕而易舉地橫跨上萬裏;而戰略轟炸機則可以攜帶10至30噸的炸彈,具有遠大的航程和無邊的威力。

當今世界,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和美國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並駕齊驅,盡顯雄壯之姿。與航母代表海軍一樣,轟炸機則代表了空軍的特點,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轟炸機具有突擊力強、航程遠、載彈量大和機動性高等特點,是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力。

其武器系統琳琅滿目,炸彈、航彈、空對地導彈、空艦導彈、巡航導彈和深水炸彈等無一不精。通過火控系統,轟炸機如虎添翼,實現全天候的轟炸能力和高精度的命中率。在電子設備方面,轟炸機配備了自動駕駛儀、地形跟蹤雷達、領航設備、電子幹擾系統和全向警戒雷達等,確保遠程飛行和低空突防的安全。現代轟炸機還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如虎添翼,可進行空中加油。

根據起飛重量、載彈量和航程的不同,轟炸機又分爲戰術、戰役和戰略轟炸機三類。戰術轟炸機現已被戰鬥轟炸機和攻擊機所替代;戰略轟炸機航程可達8000至12000至13000公裏左右,起飛重量超過100噸;而戰役轟炸機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型號較少。但現代攻擊機已經具備相當高的戰鬥性能,完全有可能替代戰役轟炸機。

02.戰略轟炸機和轟炸機之間存在一些顯著的差異:

任務性質方面,戰略轟炸機主要用于執行重要的戰略任務,包括核威懾任務,而轟炸機則更適合執行戰術任務,例如支援前線作戰和攻擊敵方軍事目標。

載彈量和航程方面,戰略轟炸機通常具備更大的載彈量和航程。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並且其航程可以達到8000至12000至13000公裏左右,甚至有些型號無需進行空中加油就能達到一萬公裏左右的航程。而轟炸機相對而言具有較小的載彈量和航程,航程通常在3000千米以下,最大起飛重量也不超過二十多噸。

電子設備方面,戰略轟炸機通常配備先進的電子設備,包括自動駕駛儀、地形跟蹤雷達、領航設備、電子幹擾系統和全向警戒雷達等,以確保其在遠程飛行和低空突防時的能力。

設計特點方面,戰略轟炸機通常具有較大的尺寸和載載荷能力,擁有強大的突擊力和機動性。

發展曆史方面,戰略轟炸機一直是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力,也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轟炸機則已經被戰鬥轟炸機和攻擊機全面取代。

綜上所述,戰略轟炸機和轟炸機在任務性質、載彈量和航程、電子設備、設計特點和發展曆史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

03.我國爲啥沒有制造戰略轟炸機

爲什麽中國還沒有造出戰略轟炸機和遠程戰略轟炸機呢?盡管我們現在擁有了許多裝備,但我們唯獨缺少能夠執行遠程轟炸任務的轟炸機。盡管經過多次改進,轟-6K已經可以被認爲是戰略轟炸機,但它並不具備洲際轟炸能力。

轟-6K的航程沒有超過8000公裏,而與之相比,美國的B-52轟炸機和俄羅斯的圖-95轟炸機的最大航程都基本上超過了1萬公裏,尤其是圖-95轟炸機的航程達到了16000公裏,比洲際導彈的飛行距離還要遠。轟-6是由前蘇聯授權生産的圖-16轟炸機發展而來,其于1954年開始服役,共生産了1500多架,不過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經全部退役。

中國的轟-6于1969年開始服役。起初的轟-6甲確實是圖-16的國産型號,但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現在的轟-6早已與圖-16沒有任何關系了。所以當一個92歲的俄羅斯老兵問到我們是否還在使用圖-16時,我們確實可以回答說我們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

從轟-6K首次正式亮相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這十年間中國空軍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直-20、運-20、殲-20、殲-16、空警-500等先進裝備都在這十年間開始服役並廣泛裝備。盡管在轟-6K之後,又衍生出了轟-6N和轟-6M這兩種型號,但在整體技術上與轟-6K並沒有太大變化。

其中,轟-6N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而轟-6M實際上是海軍版的轟-6K,即可以進行空中加油的版本。也就是說,這些年來轟炸機的進步實際上並不算大,甚至連一種新型的遠程轟炸機都沒有出現。

那麽,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際上很簡單,因爲在目前階段,我們並沒有迫切需要這種型號的轟炸機。

04.我國爲啥不需要制造戰略轟炸機的原因

我國不需要制造戰略轟炸機的原因有多個方面。首先,我國目前的國防戰略和軍事需求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滿足,沒有迫切需要戰略轟炸機來提升軍事實力。我國的國防政策是防禦性的,重點在于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而不是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擴張或侵略。因此,我國並不需要像美國那樣擁有全球部署的戰略轟炸機,來執行海外作戰任務。

其次,戰略轟炸機的研制和生産成本非常高昂,而且技術難度也很大,對于我國來說,目前的經濟和技術實力還不足以支撐這樣的項目。相比之下,我國更願意將有限的資源和資金用于發展更加實用的軍事裝備和技術,例如戰鬥機、軍用無人機等。此外,戰略轟炸機在作戰中容易受到敵方攻擊和幹擾,風險較大。相比之下,我國的軍事戰略更加強調“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注重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作戰效能。因此,我國更加注重發展信息化、智能化、機動性更強的軍事裝備和技術,而不是傳統的重型轟炸機。

綜上所述,我國不需要制造戰略轟炸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國防戰略、經濟實力、技術難度和作戰需求等方面的考慮。未來,隨著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可能會發展更加先進的軍事裝備和技術,但這是需要經過充分論證和決策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