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王海霞、趙皖平、李莉談涉老年群體司法保護——有力又暖心能動司法讓“銀發族”老有所依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3-06 09:13:55

王海霞代表

趙皖平代表

李莉代表

“免費贈送”的“禮品”、“包治百病”的“神藥”、“穩賺不賠”的“投資”……不斷翻新、花樣多多的養老詐騙陷阱,讓許多老年人深受其害。

2022年4月,全國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共立案偵辦養老詐騙刑事案件4.1萬余起,一審判決案件1645起4523人,二審判決324起1175人,案件重刑率達26%,追贓挽損308億余元。

“一直以來,人民法院對養老詐騙違法犯罪保持嚴懲高壓態勢,大力加強追贓挽損,最大限度降低受害老年人的經濟損失,建立健全預防治理和保障老年人權益的長效機制,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的法治意識和識騙防騙能力,在守住老年人的‘錢袋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潤溪鄉櫻桃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海霞對于人民法院在依法嚴懲養老詐騙犯罪、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評價。

王海霞建議,人民法院要注重對農村空巢老人開展普法宣傳工作,進一步推動法治宣傳進鄉村、進院壩,增強農村空巢老人的防騙意識和能力,助力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建設。同時,針對農村老人訴訟能力較弱的特點,提供上門立案、巡回審判等便民訴訟服務,讓農村老人更多地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據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有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比重的21.1%。說明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社會。爲了解決“懸空老人”等群體上下樓難題,不少老舊小區會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近10萬部。加裝電梯在給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便利的同時,也容易引發矛盾糾紛。

某小區某單元共6層12戶,2021年3月,該單元業主商議增設電梯,除吳某未簽名同意外,其余11位業主均表示同意。經過協商,吳某和其他業主就該電梯停靠點的設置達成了一致。但該電梯竣工驗收後,吳某和同層住戶蘇某卻認爲該電梯實際停靠點設置與原商定方案不一致,因而提起訴訟,要求拆除該電梯並要求重新設計、加裝電梯。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爲,該電梯的建設並沒有妨礙吳某、蘇某二人的出行,並且提高了絕大部分業主的出行便利,最終駁回了吳某、蘇某二人的申請。經過二審法院耐心細致的調解,最終促成了原、被告雙方達成和解,該電梯得以繼續使用。

“這個典型案例一經發布,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爲法院在依法辦案的同時,還兼顧了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善用互諒互讓、與鄰爲善的理念成功調解糾紛,既讓已加裝完工的電梯充分發揮實效作用、便民利民,同時又從根本上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表示,人民法院積極發揮審判職能,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有效實施,在司法審判中,大力弘揚以和爲貴、睦鄰友善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老年人住得安心又放心。

“我國老年人、殘疾人的數量衆多、特性突出,爲這類群體提供無障礙環境及設施服務,保障他們的訴訟權利得以實現,不容忽視。”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黃石市殘聯副主席、兼職副理事長李莉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于法院、檢察院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建議,並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答複和辦理。

“近年來,針對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參與訴訟的實際需求,人民法院不斷創新便老惠老司法服務,讓老年人切切實實感受到更多司法溫暖。”通過調研、走訪等方式,在了解到人民法院關切和保障老年群體合法權益、不斷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所做的各項工作後,李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對人民法院的工作表示肯定。

據了解,目前,爲精准滿足殘疾人、老年人司法需求,全國各級法院以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訴訟需求爲導向,在訴訟服務大廳設立殘疾人、老年人綠色服務窗口,幫助現場辦理訴訟事務並提供一窗通辦訴訟服務,實現助殘涉老綠色服務窗口全覆蓋、優先辦。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何雨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