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名醫丨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李韬:各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脊柱疾病

都市時報 2024-05-27 10:10:15

脊柱健康與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但人們普遍缺乏對脊柱健康的認識,常常忽視對脊柱源性疾病的預防。本期都市時報·春城名醫特邀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李韬博士爲大家普及脊柱相關疾病的診療和預防知識。

脊柱是人的“第二生命線”

李韬介紹,脊柱位于人體軀幹正中央,由椎骨組成,借助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接。脊柱從上到下可分爲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個部分。脊柱有四個自然彎曲,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後凸。這些彎曲能夠幫助脊柱在承受重力時更好地分散壓力,減少肌肉緊張,並爲脊髓提供一定的緩沖空間,保護脊髓和神經根免受損傷。

“脊柱是人體架構的主要組成部分,被稱爲人體的‘第二生命線’,是人體的支柱與棟梁。”李韬說,“首先,脊柱相當于整個人體的中軸,起到支撐身體的作用,因此可以將它看作是身體的頂梁柱;其次,脊柱內部除了骨頭、椎間盤韌帶之外,還有脊髓,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大腦向下延伸的部分,而且連接著分布到人體各部分的神經,可以將其視作各種感覺及運動的中轉站,在各種感覺及運動的傳導中起重要作用。”

兒童青少年多發脊柱畸形

人類從嬰幼兒到老年時期,都有可能患上脊柱的相關疾病,且這些疾病在骨科領域發病率較高。脊柱相關疾病主要有先天性、創傷性和退變性等,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傷性的脊柱相關疾病發病率在逐年降低。

“在兒童青少年時期,主要的脊柱疾病爲脊柱畸形。脊柱畸形分類很多,臨床上較常見的是特發性脊柱畸形,其發病率在脊柱畸形中占比約70%。”李韬說,臨床上通常把病因不明顯的脊柱畸形歸類爲特發性畸形,特發性脊柱畸形的早期主要表現爲身體出現駝背、高低肩等異常外觀,而未經及時恰當的治療,隨著畸形加重,往往會引發其它身體功能障礙,如呼吸困難、運動後氣短、心悸等心肺功能障礙,運動時出現身體異常,包括腰背部疼痛,肢體無力、麻木等症狀,甚至于因異常的外觀而出現抑郁、焦慮、敏感、自卑等情緒問題。”脊柱側彎的治療主要根據側彎的角度(Cobb角)來選擇,Cobb角在20°以下主要是觀察,可以配合運動療法及適度的功能鍛煉;Cobb角在20°—40°的病例,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支具佩戴治療輔以運動療法等。治療時間建議3—6個月複查脊柱X線片,了解側彎進展情況。對于側凸角度超過40°—50°的側凸則應進行手術治療。

李韬表示,在中老年時期,隨著年齡增長,脊柱結構會出現自然老化,即脊柱退行性改變,常見症狀有腰背痛、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骨質疏松症、腰肌勞損等。對于這些情況,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建議發生退行性疾病後,應到正規醫院檢查,根據醫生的專業建議采取合理的醫療幹預。

脊柱疾病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李韬說:“預防兒童及青少年脊柱側彎,應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家長可能是孩子脊柱側彎發現的第一人,一旦懷疑孩子有脊柱側彎,應盡快到醫院脊柱外科檢查明確診斷。確診後除治療外,要每天堅持訓練,切勿放松警惕,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期。”

對于中老年人脊柱相關疾病的預防,李韬建議,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動來加強對脊柱的保護,延緩退變進程。一是要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久坐、超負荷運動等不良習慣;二是要適當運動,增強腰背肌肉和骨骼強度,提高其受壓能力;三是要盡量避免受涼、過度疲勞、劇烈運動、脊柱外傷等因素對脊柱造成損傷;四是要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幹預。

※專家名片

李韬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北美脊柱外科學會(NASS)會員

中國康複醫學會會員

雲南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微創外科專業學組委員

雲南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微創學組委員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醫生,長期從事脊柱外科的臨床診療及研究工作。十余次赴美國參加國際脊柱側凸協會(SRS)年會、北美脊柱外科協會(NASS)年會及歐洲脊柱外科協會年會並作大會發言。先後在國內外頂尖脊柱外科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與和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15項。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雲南省衛生科技成果獎等多項獎勵。

擅長:脊柱畸形的臨床治療及頸腰椎退變性疾病的微創內鏡治療。

※欄目介紹

都市時報·春城名醫欄目通過發布最新醫療資訊、開展健康知識科普,搭建起醫患有效溝通平台,提高大衆對疾病的認識。欄目邀請昆明地區公立三甲醫療機構專家組成專家庫。如有健康困惑,掃碼關注“都市時報大健康”微信公衆號,看專家科普,入群咨詢。

來源: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劉加文

編輯:馮顔

審核:茹偉

二審:鍾玲

終審:彭德光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