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當了父母的人,都不敢看這部片,你會重新“成爲”你的父母嗎?

營有料 2024-05-22 19:22:32

多年前還沒有結婚,沒有成爲母親,看過這樣一個影片,名字叫《歸途列車》。

那時的自己佩服于女孩放棄枷鎖,抛棄一切的魄力,也感歎于父母“望子成龍”的壓力。

時過境遷,身份轉化,再看這部影片,卻不禁潸然淚下......

《歸途列車》以冷靜而真實的鏡頭,記錄了中國數百萬農民工家庭的艱難生活,全片以張琴一家爲主線,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只有家長裏短,但看完卻又有數不盡的窒息和無奈。

對于父母和子女來說,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所經曆的悲歡離合。

1

張琴的爸媽在她還沒有斷奶的時候,就去廣州的工廠沒日沒夜的勞作,只爲給家庭創造富足的生活,能讓兩個孩子不再走自己的老路。

女兒張琴和弟弟留在湖南的農村生活,跟著外公、外婆相依爲命。

父母和孩子平時唯一的交流,就是電話裏面的寥寥幾句。

倆人沒有文化,只覺得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只要電話一接通,第一句話永遠都是“學習成績怎麽樣了,考試有沒有進步?”

好不容易搶到票回家過年,在年夜飯上也是督促女兒好好上學,“爸爸媽媽這麽辛苦賺錢都是爲了你們,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千萬不能幹對學習無益的事。”

這種團聚並沒有帶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交流,反而暴露了他們之間的隔閡和誤解。

從小到大,張琴得到的愛只有外公、外婆的關懷。

她不理解爲什麽爸爸媽媽永遠都把辛苦挂在嘴邊,不理解爲什麽別人有爸爸媽媽陪伴,她只有在過年才能見到父母一面。

她不理解,爲什麽滿懷期待的電話,永遠都是以“學習成績”爲開頭。

她渴望自由,渴望體驗城市的生活,卻又無法理解父母爲什麽要這樣拼命工作,爲什麽讀書對她那麽重要,她太想要愛了,也太想離開這個對她來說充滿枷鎖的環境了。

這種悲喜不互通的狀態在影片中反複出現。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而孩子卻無法感受到這份愛和期望,只覺得被束縛和壓迫。

這種矛盾和隔閡,最終導致了張琴的叛逆和選擇辍學的決定。

在影片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常常是僵硬而表面的。

他們很少深入交流彼此的內心感受和想法,只是簡單地問候一下,然後各自沉默。這種溝通的隔閡,使得他們之間的情感變得日益疏遠。

父母在春節團聚時問張琴的學習情況,她只是簡單地回答幾句,然後就轉移了話題。

而父母也很少主動詢問女兒的內心想法,只是關心她的學業和生活。這種表面的交流,無法真正拉近彼此的距離,反而讓他們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張琴的叛逆情緒達到了頂點。

或許是年夜飯上,爸爸又一次“辛苦論”的說教刺激到了她,她終于展現出了她的叛逆,對著父親自稱“老子”。

女兒的頂撞讓爸爸怒火中燒,父女兩個厮打在一起。

這頓年夜飯最終在弟弟的沉默、爸爸的委屈憤怒、外婆的眼淚,和媽媽的妥協中結束了。

第二天,媽媽去廟裏祈福,希望張琴可以“改邪歸正”,但是這一切張琴都不知道。

她已經決定辍學並離開家鄉,並在深圳的酒吧裏面找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

這一決定徹底打破了父母的期望,也讓他們陷入了極度的困惑和痛苦之中。

他們不明白女兒爲什麽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認爲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而張琴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這種彼此之間的理解不足,讓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和脆弱。張琴的選擇,讓父母感到失望和無助,而她自己也在選擇的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掙紮。

張琴離開家之後,10年間一直漂泊在外,哪裏能賺錢就去哪裏,像一片無根的落葉,即便是過年也沒有回家,只趁著爸媽不在,才會回去看看外婆和弟弟。

對于張琴來說,這10年,父母就像陌生人,再無聯系。

2

《歸途列車》之所以讓人感到沉重,是因爲它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對于像張琴這樣的孩子來說,讀書確實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

張琴的父母深知這一點,他們爲女兒安排的計劃也是正確的。

然而,正是因爲溝通上的問題和情感上的疏離,導致這一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我們能看到父母爲孩子設計的未來藍圖在現實面前變得無力,張琴的叛逆和決絕,似乎是在向父母多年累積的期望發起挑戰。這種沖突背後的原因,既有個人的,也有社會的。

教育的失敗,在張琴身上,顯得尤爲慘烈。

《歸途列車》讓我們認識到,教育永遠都不只是蒼白的說教。

無論是貧困還是富裕的家庭,都應當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因爲當逆反和沖動達到頂峰,矛盾無法調和時,釀成的錯是不可逆的。

作爲父母,我們需要明白,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知識的積累,更需要情感的滋養。

我們應當學會與孩子溝通,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他們。只有在愛的教育中,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關懷,才能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擁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

張琴的父母爲了她的未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情感交流,他們的努力最終未能得到理想的回報。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的責任,家庭中的愛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教育也不只是冷冰冰的“成績”,更應是爲了塑造一個健康、快樂、有愛心的人。

紀錄片雖然結束了,但是值得溫暖的是,張琴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她現在生活在一個她喜歡的城市,嫁給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人。

已爲人母,她也逐漸理解了父母的用意,不善言辭,卻又笨拙的想給孩子規劃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未來,他們每周都會視頻幾次,年少的隔閡也漸漸消失在了其中。

爲人父母/子女在生活中是如何與家人相處交流的?歡迎大家在留言區進行討論~

0 阅读:5

營有料

簡介:營口有料,歡迎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