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收現付制缺陷已暴露,養老金改革迫在眉睫,未來養老路在何方?

方臉與黑皮 2024-04-16 17:34:49

咱們國的養老金壓力,現在真不是鬧著玩的。這養老金爲什麽大家都這麽看中啊,因爲咱們都明白,它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道防線,保障著普通人的老年生活。但是,現在這道防線似乎有點岌岌可危了。爲什麽這麽說呢?

大家看看這數據,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交養老金的人和領養老金的人的比例,將來可能會達到驚人的2:1!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兩個人交的養老金,要養一個退休老人!這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有人說了,咱們這養老金制度,不是學的德國模式嗎?是現收現付制。沒錯,這個制度一開始,它就背了一個空帳。因爲咱們要對已經退休的老職工,還有工齡,都給予視同繳費。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但是,朋友們,時代在變,社會在發展,這個制度現在已經不太符合咱們國內的現狀了。

養老基金現在已經比較緊張了,而且越往後緊張的程度越高。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交的人越來越少,領的人越來越多,這壓力能不大嗎?更別提那些靈活就業者了,他們交的全額養老保險,退休後的養老金替代率卻是最低的。這合理嗎?

咱們再來說說養老金的差距問題。有的人退休了,一個月能領一兩千塊錢,有的人能領三四千,甚至五六千。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每個月的養老金,能領到一萬塊錢以上!這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啊!

那麽,導致這個問題的起因到底是什麽呢?很簡單,那就是這種養老保險最開始設計的時候,咱們國家正處于人口紅利最高峰的時候。

那時候年輕人多,退休的人少,所以還能勉強維持。但是現在呢?人口生育率不斷降低,獨生子女政策也推行了這麽多年,領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交養老金的人卻幾乎已經達到了飽和。這樣下去,收不抵支的風險只會越來越大。

有人說了,當年那些沒有交過養老保險的人,退休之後卻能領上養老保險金,這公平嗎?確實啊,是個人都感覺到不平衡,但我們也要看到,那些領高額養老金的人,他們或許在改革初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趕上了改革的紅利。

而現在交著高昂養老保險的人,他們也在爲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你不能說他們不值得,但眼下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啊,所以我個人認爲,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對于那些靈活就業者,我們能不能給予某種特殊的交社保的補貼呢?畢竟他們的交費壓力是最大的。比如快遞小哥、傳統農民、領不上失業金的失業人員等群體,他們的交費壓力能不能小一點?這樣既能減輕他們的負擔,也能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

第二,對于那些領取高額養老金的人,特別是之前沒有交過錢也領取高額的人,我們是不是應該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呢?比如設立一個上限,超過這個上限的部分就要進行稅收調節。畢竟養老保險是長效機制,交得多的人才是更大的貢獻者。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家怎麽看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