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夥住深山古廟7年,主要靠香火度日,最少時一個月僅40元

等會育兒 2023-08-04 14:18:47

前言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的願望就是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然後娶妻生子過美滿的生活,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眼中的幸福生活。

而安徽一位80後的小夥,他並沒有普通人這樣的想法,而是獨自居住深山古廟7年,平時靠香火錢生活,有時候一個月的花費可能只是別人一天的花銷。他究竟爲什麽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呢?

佛學淵源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先凱,他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安徽一個比較貧困的小山村。王先凱的家裏在他出生之前已經有好幾個孩子了,所以他的出生並沒有爲家裏帶來重大的影響。

父親還是每天都下地勞動,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他還曉得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了,獨留父親和幾個孩子一起生活。

父親傷心之余,生活還是要繼續,所以除了每日的勞作之外,還需要照顧年齡最小的王先凱。

時間長了之後難免會有點力不從心,于是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將王先凱過繼給叔叔撫養。在那個時候大家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所以過繼這樣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于是王先凱的叔叔就成爲了父親,父親對他很好,還送他去讀書,雖然只是讀到小學畢業但是王先凱還是很感激父親的。

辍學之後,王先凱每日的生活就是幫父親去地裏勞作,日複一日,直到村裏組織外出打工掙錢,才是他第一次離開父親出門。

也許是從小的自卑,也許是天生的性格不擅交際,養成了王先凱沉默寡言的樣子。于是在外工作幾年,王先凱並沒有交到什麽朋友,每天都是獨來獨往的。

性格這種東西本來就很難改變,所以他越發的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之下,王先凱來到了鎮上的一座寺廟,這裏誦經的聲音以及香火之氣,讓王先凱的內心能夠得到久違的甯靜,能夠驅散他心中的孤獨感,于是他喜歡來這。

就在王先凱一邊工作一邊來寺廟的時候,家裏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王先凱的父親去世了,得知這一消息她趕忙回到家中,父親一生沒有娶親只有自己這個兒子,所以王先凱以兒子的身份爲父親操辦了喪事。

喪儀結束之後,本來王先凱的本意是回到親生父親身邊的,但是這位父親從來沒想過認回自己,于是王先凱帶著對父親的懷念以及對親生父親的怨恨回到了鎮上。

但是王先凱沒有再回到打工的地方,而是回到了那個寺廟。因爲只有在這裏王先凱才能感覺到內心的平靜,才沒有那麽強烈的孤獨感。

他每天都和寺廟裏的僧侶一起做早課,誦經,打掃衛生,心中對親生父親的怨恨竟然也少了許多。雖然時不時還會想到以前的事情,但是內心平和了許多,記得最多的也是歡樂的時光。直到王先凱上山砍柴大難不死之後,他好像一下子看開了。

成爲居士

人們說在鬼門關走過一遭之後,看待世界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可能王先凱就是屬于這一類。傷愈之後,王先凱決定正式皈依佛門,寺廟的方丈也送給了他一本佛經,他開始踏上了雲遊的道路,成爲一名修行的居士。

直到2014年,王先凱來到了溫泉鎮的後山村,偶然聽說這裏有一座古廟,裏面供奉的是不知名的藥神和華佗,相傳這位藥神平日裏治病救人無數,但是在采藥期間不慎跌入山間而亡。

巧的是這位藥神的屍身旁邊就有一座佛像,于是村民自然而然的將這尊佛像當成藥神供奉起來。這幾年,寺廟中原先的住持不在了,寺廟也漸漸的荒廢,只有村民又是自發的前往寺廟整理一番。

聽到此處,王先凱覺得這就是自己的棲身之處,他和藥神冥冥之中挺有緣分的,兩人都曾經跌入山間,藥神一定是經曆完世間的所有磨難然後飛升極樂世界了,冥冥之中指引自己前來做寺廟的住持。

于是王先凱就來到了這所寺廟住了下來,由于這裏沒有經過正規的備案,所以也沒有必要的生活補貼,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香客的供奉,香火少的時候一個月只有40塊錢,這可能是普通人一天的支出,但是對于修行中生活簡樸的王先凱來說足夠了。

就這樣慢慢的,這所寺廟的香火漸漸旺盛起來,也有些香客會請開光後的佛像回去供奉,也算是一筆收入。

期間王先凱的親生父親來找過幾次,對于他年紀輕輕不找正經工作的事情很是憤怒,但是王先凱不以爲意,他知道這樣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小結

王先凱來到這所寺廟已經7年之久了,村民也把這裏當成心靈的聖潔之地,有人去世之後也會請王先凱進行超度,而王先凱每天就是修行的居士一樣的生活,他的這一生已經和佛結緣了,並且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滿足,這才是真正適合王先凱的生活。

3 阅读:718
评论列表

等會育兒

簡介:等會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