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土豪返貧?機構:因中美電動汽車激增,全球汽油需求增速減半

北向財經 2024-05-12 20:31:35

近期,有機構發出了感歎:中東土豪有可能會返貧!

理由是近年來中美電動汽車增速強勁,導致全球汽油需求增長幅度大幅下降。

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

電動汽車增勢迅猛,汽油需求增長下滑

根據能源咨詢機構WoodMac的預測,因爲中美兩國電動汽車快速增長,預計今年全球汽油需求增速將減少一半。

根據預測數據2024年全球汽油需求的增量爲34萬桶/日,是近4年來最低的增幅,與2023年每日70萬桶/日的增量相比,增速下降明顯。

降幅明顯的背後是中美兩國電動汽車的迅猛增長。2024年,預計隨著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普及率的進一步提升,國內汽油需求增長明顯放緩,只有1萬桶/日。

競爭激烈,中國電動汽車出海已爲必選項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報告,放眼全球,電動汽車在未來10年的需求依然十分強勁,而中國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也將進一步擴大。

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預計將達到1700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20%以上。

中國自然是電動汽車銷量提升的主要力量,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預計將提升至1000萬輛,約占中國汽車總銷量的45%。

由于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熱度非常高,不少網友以爲電動汽車就是中國一家獨大了。

其實,美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的占比體量也很大,畢竟汽車是個大件,需要大衆購買力作爲支撐。

美國目前是每銷售9輛車,其中有1輛就是電動車,歐洲電動車銷量在所有汽車銷量的占比約爲25%。

再從品牌方面來看,我國很多造車新勢力其實還是小弟弟,相反,一些傳統的燃油車品牌,旗下的電動汽車銷量其實並不低。

比如2023年的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排行中,寶馬就排在了第3位,年銷量50萬輛,遠遠超過了排名第七的理想。

蔚來年銷16.3萬輛,而排名第五的大衆年銷48.2萬輛,是蔚來的3倍。

而沃爾沃和奧迪的年銷量也都超過了20萬輛,所以中國電動汽車還沒有達到壟斷的地步。

但由于國內的電動汽車産能大幅提升,已經超過需求增量,市場目前已是一片紅海,進入了慘烈的淘汰賽階段。

參照其他的汽車強國都經曆了産業集中度階段,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必然也會出現頭部效應。

預計現有的126個品牌中,TOP10車企將占據85%的市場份額,剩下的116個品牌將去拼爭剩下的15%份額,蔚來很多企業必然會關停並轉。

現在已進入5月,其實今年大部分車企都未能完成産銷計劃,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2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庫存指數爲64%,同比上升了6個百分點,爲近兩年來的最高點。

爲消化國內巨大的産能,拓寬發展路徑,出海是中國電動汽車必選項。

在東南亞,比亞迪設在泰國曼谷羅勇府的工廠,占地約96萬平方米,將在今年內投産,預計將年産15萬輛電動汽車,除滿足泰國本國需求外,還將輻射周邊其他東盟國家和地區。

我國純電電動汽車最大出口地區則是歐盟,出口占比約爲40%,且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增長,2019年的市場占比約0.5%,2023年底已達到了9.3%。

在AUTOBEST評比中,比亞迪海豚這一車型還榮獲了“2024年歐洲最值得購買汽車”大獎。

但值得注意的是出海之路也布滿荊棘。

雖然電動汽車的發展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是大勢所趨,但是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使歐洲某些國家發電成本劇增,讓歐洲對于燃油車提出的禁燃計劃有所推遲。

2023年底,德國就提前取消了每輛電動汽車購車3000歐元的補貼。

美國也針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收緊了政策。

所以,中國電動汽車出海,以後大概率還是要走海外建廠的道路,這樣可以幫助解決當地的就業和稅收問題,有錢大家一起賺。

中東土豪收入多元化

就文章開頭提到的因爲電動汽車銷量大幅提升,有網友得出中東富豪有可能返貧的結論,應該是誇張了點。

雖然目前這樣高速的增長必將大幅降低交通領域的石油消耗量,依賴石油出口的中東國家多少會受點影響,但是石油的用途並不局限于汽車燃料,飛機、輪船等也是使用燃油的。

更重要的是石油還是整個化工行業的基礎原料,它的地位現階段還不可撼動。

衣服、瀝青、塑料的化學纖維來自石油,甚至在化妝品、清潔用品以及潤滑劑等方面都離不開石油。

再說了中東土豪的收入來源也並不單一,除了石油,這些國家也在積極布局旅遊、貿易和金融板塊投資等。

寫在最後: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也在發力投資電動汽車,他們認爲這代表了汽車産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一變化也吸引了中國電動汽車廠商的注意,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歐拉、坦克等品牌已進入中東市場。

上汽、比亞迪、奇瑞等品牌也選擇中東投資建廠。

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將是中阿合作的新領域之一,這也爲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3 阅读:1348

北向財經

簡介:經濟|金融 陪你提升商業思維,賺認知以內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