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之弟張衛率軍守衛陽平關,曹操猛攻數日後將其攻破

史海撷英 2024-05-20 10:36:19

劉備襲取益州後,開始觊觎有西川鎖匙之稱的戰略要地漢中,曹操得知後大爲驚懼,不欲劉備染指漢中進而威脅關中,因此親率大軍南下攻打漢中,意欲切斷劉備出川的通道。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親率大軍攻伐漢中張魯,在武都遭氐族武裝阻擊,曹操遣大將張郃、朱靈將其擊潰。四月,曹操率軍經陳倉出散關至河池,氐王窦茂率衆萬余據險堅守,阻抗曹操,拒不投降。五月,曹操督軍攻破窦茂險寨,並大開殺戒,將萬余氐人悉數殲滅 。逃至金城的關西叛將韓遂被部下殺死,將其首級獻給曹操。

當年七月,曹軍突破羌、氐武裝的重重阻擊,進抵陽平關。陽平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是關中通往漢中盆地的門戶、樞紐,地理位置異常險要。

曹操率大軍來攻,自稱漢中王的張魯思忖無力抵敵,想就此投降算了,其弟張衛卻不同意。“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關出武都征之,至陽平關。魯欲舉漢中降,其弟衛不肯,率衆數萬人拒關堅守。”

隨後,張魯遣張衛及部將楊昂率軍進駐陽平關。張衛入關後,仔細勘察了地理地貌,決定構築城牆以加強防禦,他督率軍士沿著山勢夯築了長達十余裏的城牆,分別派兵據守,靜待曹軍的到來。

曹操

曹操統大軍抵達陽平關下時,特地走馬觀察敵情,只見四周皆爲茫茫群山,地勢陡峭,險峻異常,而敵軍沿山勢構築的城牆非常堅固,很顯然是易守難攻之地。戎馬一生的曹操深知,陽平關乃極險要之處,若發起強攻,軍隊傷亡必然十分慘重,但大軍長途跋涉至此,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在關前紮下營盤,命大軍稍作休整,自己和幕僚們整日苦思破敵之策,卻無計可施。大軍遠征,耗費巨大,現實已經容不得曹操再猶豫下去了。耽擱幾日後,曹操決定放手一搏,督軍攻關,這也是他唯一的可選之法了。

曹操一聲令下,披堅執銳的曹軍將士接踵向陽平關及四周山上沖鋒,但是山勢險峻,荊棘滿布,難以攀登,而且張衛督率守軍張弓搭箭,輪番俯射,滾木礌石傾瀉而下,不斷有曹軍士卒被密如飛蝗的箭矢擊中或被滾石砸得肝腦塗地,關前、山腳下竟成了埋葬曹軍的墳場。

曹操無路可退,只得硬起心腸督軍發起一波波沖擊,每一波都有數千將士死命仰攻 ,大多數均遭守軍殲滅,每次僅有不到百人能抵近城牆下,但都已筋疲力竭,有的還渾身帶傷,很快就被守軍一一剿滅。曹操見硬攻不行,便改變策略,先出動小股疑兵手持盾牌從正面發起佯攻,以吸引敵軍注意力,而攻堅主力則趁敵分神之機,從側背發起沖鋒,但這伎倆很快被張衛麾下的守軍發現,旋即報以一陣猛烈的滾石、箭雨,迅速將進攻中的曹軍摧垮。

曹操親冒矢石在陽平關下指揮大軍猛攻數日,卻久攻不克,而己方損失卻很重,至少有一兩萬曹軍將士在一次次沖鋒時丟了性命,關下遺屍累累,汙血橫流,境況慘不忍睹。 因曹軍士兵死傷極多,減員嚴重,且軍糧也快耗盡了,曹操憂心如焚,心情十分沮喪,他望著堅如磐石的陽平險關徒喚奈何,一籌莫展。

而張衛在關上俯視著因久戰不利而狀態萎靡、呈現頹勢的曹軍,心中一陣狂喜。而在漢中的張魯聽說弟弟屢屢擊潰曹軍,陽平關屹立不倒,也很欣慰。曹操連小小的陽平關都攻不下來,還損兵折將,數萬大軍在陽平山下進退維谷,看來他不過是只外強中幹的“紙老虎”,實力不過如此。

張衛

張魯、張衛高興得有點太早,幾天後,曹操居然奇迹般地恢複了元氣,並一舉攻破陽平關,終于啃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陽平關一破,失去屏障的漢中、南鄭便岌岌可危了。

《三國志》所記載的“公至陽平。張魯使弟衛與將楊昂等據陽平關,橫山築城十余裏,攻之不能拔,乃引軍還。賊見大軍退,其守備解散。公乃密遣懈剽、高祚等乘險夜襲,大破之”,這就是在往曹操臉上貼金。《世語》所載:“魯遣五官掾降,弟衛橫山築陽平城以拒,王師不得進。魯走巴中。軍糧盡,太祖將還。西曹掾東郡郭谌曰:‘不可。魯已降,留使既未反,衛雖不同,偏攜可攻。縣軍深入,以進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數千突壞衛營,軍大驚。夜,高祚等誤與衛衆遇,祚等多鳴鼓角會衆。衛懼,以爲大軍見掩,遂降。”所以董昭和楊暨這2位曹魏重臣才會感慨:“幸而克獲”、“天祚大魏,魯守自壞”!

不管哪個記載是曆史事實,反正曹操因偶發事件幸運地奪取了陽平關,曹軍意外地轉敗爲勝,總之是曹操獲勝了,盡管他爲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曹軍攻破陽平險關後,無險可守的漢中似乎已唾手可得。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