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攤牌了:選擇中國船廠合作,過去選擇韓國,韓國的事太多了

司空知山海 2024-05-21 11:20:29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今年4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與卡塔爾簽約了一項合同,前者將爲卡塔爾提供18艘27.1萬立方米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該項目涉資巨大,創下了曆史之最。

從之前的經驗來看,韓國造船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卡塔爾也曾多次采購韓國船只。

那麽如今爲什麽給了中國這麽大的單子,中國造船行業的優勢是什麽呢?

卡塔爾與韓國造船廠

受西方國家扶持,韓國的經濟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飛速發展。

其中鋼鐵、電子、汽車等行業,爲韓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從而推動了韓國在未來幾十年的經濟飛躍。

韓國三面環海,海洋産業潛力巨大,同時經濟發展刺激了進出口貿易,所以海洋運輸業就成了必須發展的産業之一。

1962年,韓國頒布相關條令,決定大力發展造船業。

經過十多年發展,大宇造船廠、三星造船廠、現代造船廠等紛紛成立。

到了1981年,韓國造船能力上升到400萬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

俗話說量變産生質變,韓國造船廠靠著之前積累的底蘊,開始強化品質,提高生産效率,嘗試材料自給模式。

在全盛時期,現代、三星、大宇和STX是世界四大造船廠,這四家都來自韓國。

可以說,韓國曾經一度壟斷造船市場。

1994年,三星重工建造了韓國第一艘LNG船,隨後其他船廠也加大開發力度,推動了造船業的發展。

到2018年,韓國在LNG船貿易中的份額就到了78%,可謂是絕對的壟斷地位。

截止到2023年,全球共有680艘LNG船正在營運,其中2/3是由韓國建造。

客觀來看,韓國造船能力是經過市場驗證的,大多數國家在選擇LNG船時,會首先考慮韓國企業,卡塔爾也不例外。

2020年,卡塔爾能源公司擬將啓動北田計劃,加大對能源貿易的投入。

爲此,他們計劃購入一批LNG船運輸新能源。

據卡塔爾公開的消息,他們計劃購入百艘LNG船,該計劃分爲多個階段進行,世界各國造船廠都可參加競標。

這次部署,就是後來人們常提到的“百船計劃”。

卡塔爾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儲備國,有名的中東土豪。

韓國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國,在造船領域的優勢比其他國家大,所以一開始,卡塔爾的主要考慮對象是韓國船企。

在2019年,卡塔爾已經與韓國HD現代簽署了一份合同,委托對方建造17艘LNG船。

北田計劃正式啓動期間,三星重工接到了一份建造15艘LNG船的訂單,該訂單的金額高達34.5億美元,爲三星50年來最大訂單。

到了2022年,百船計劃的第一階段接近尾聲,卡塔爾能源公司先後與全球9家造船公司合作,其中韓國公司拿到了54艘LNG船的建造合同。

與韓國的造船能力相比,我國雖然也是造船大國,但是在建造LNG船方面還略遜一些。

不過這局面很快發生了轉變,隨著我國在造船方面不斷革新技術,我們建造的LNG船逐漸實現了彎道超車。

我國LNG船經曆了怎樣的發展曆程,如今又是如何成功超越他國的呢?

中國的LNG船與卡塔爾訂單

LNG船向來以高難度、高技術、高附加值著稱,多數國家的造船廠是造不出LNG船的。

20世紀90年代,國際造船行業開始大量使用清潔能源,LNG船的市場也隨之發力。

當時我國的造船技術相對落後,一沒有高技術人員,二沒有制造頂級船舶的經驗。

連一些關鍵的專利也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同時人們對清潔能源的認知也不夠。

但是我國管理部門對LNG船的研發十分重視。

滬東中華造船廠是第一家決定大力研發LNG船的企業,因爲沒有相關經驗,他們不知道在造船過程中會遇到多少難題。

不過在過往的曆史中,日本曾花了10年時間,研發出了一艘LNG船,這給滬東中華造船廠提供了範本。

既然日本能用10年造出LNG船,我們憑啥不行?

時任滬東中華總經理的王滬表示:當時的壓力很大,除了傳統的焊接工藝擅長,他們對LNG船的技術一無所知。

重點是,廠裏定了研發LNG船的目標,其實很多人都沒見過LNG船長什麽樣。

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出國參觀,並花錢購買專利權和部分技術。

在LNG船的諸多專利中,法國的GTT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坎。

GTT是液貨艙圍護系統。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存放天然氣的容器。

其技術難度在于,如何在常溫常壓下,讓船體成功裝載-163攝氏度液化天然氣,並且在運輸過程中確保足夠的安全。

想實現這個目標,精密的設計方案和特殊的材料缺一不可,這方面是GTT的強項。

從原材料來說,GTT系統中的核心材料是殷瓦鋼,可以承受-163攝氏度的低溫而不變形。

當然,只有殷瓦鋼是不行的。

以NO96型薄膜技術爲例,要鋪設兩層防護,才能安全運輸液化天然氣。

第一層防護要先做一層絕緣箱,再鋪設一層殷瓦鋼。

這期間要做一次密閉性檢測,確認沒有問題後,最後再做一層絕緣。

第二層防護的鋪設步驟與第一層一致,不過這層的殷瓦鋼一定要達到36%的含鎳量。

這兩層防護的建造精度十分嚴苛,每一個配件的精度,都要控制在0.1毫米到1毫米之間。

另外,雖然LNG船的體積很大,但是殷瓦鋼的厚度卻很小,一層殷瓦鋼的厚度大多只有0.7毫米,差不多跟普通紙張的一樣。

要在這些前提下保證工藝符合要求,還要做到足夠的安全性,可以想象,沒有任何經驗的工作人員有多大壓力。

與技術和專利上的阻礙相比,管理部門也不輕松。

LNG船由十幾萬個零件組裝而成,其中絕緣體有五萬多個,在組裝過程中十分繁瑣,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也很高。

這期間做錯任何一個步驟,都要消耗大量成本彌補。

在建造過程中,制造現場要符合HSE管理標准,即:健康、安全、環保。

烏曉紅是LNG造船工程質檢部門的一員。

爲了嚴格做好管理工作,她每天都要進行工作記錄,前前後後寫了15本工作筆記。

作爲GTT系統的主要材料,殷瓦鋼遇水會産生浮鏽,用手摸也一樣。

所以作爲管理人員,她的主要工作是保障現場的環境達到工作標准,避免包括殷瓦鋼在內的零件受到損傷。

2001年7月,我國嘗試建造了NO96薄膜型模型倉,得到了法國GTT、日本、美國等船企的認可。

至此,GTT技術算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接下來才能正式造船。

2008年,我國第一艘船正式交付,標志著我國造船業實現了巨大提升。

在制造首艘LNG船過程中,我國工作人員不斷研究相關技術,在完成目標的同時還産出了9項專利,爲我國之後的LNG船制造工作減輕了壓力。

這一年,滬東中華船廠承接了5艘LNG船,雖然無法與世界前幾位造船強國相提並論,但是也有了一定競爭力。

2022年,國際上對LNG船的需求激增,我國建造的LNG船逐漸被其他國家接受,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了25%。

阿布紮比石油公司便在這個時期訂購了6艘LNG船,委托我國江南造船廠建造。

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國造船業發展迅猛,市場占有率穩定增長,慢慢取代了韓國的地位,實現了彎道超車。

2024年4月29日,卡塔爾與中國船舶旗下的滬東中華船廠簽訂了一份合同,委托我國建造18艘LNG船。

卡塔爾對這次合作十分開心,5月14日,卡塔爾能源事務大臣表示: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能涵蓋你想做的一切,卡塔爾與中國有很好的合作。

在提到選擇中國的理由時,他說:

過去我們都是從韓國買船,現在中國造船能力提升,考慮到我們想要的船只規模,所以選擇了中國。

事實上,隨著我國造船業的發展,韓國在成爲綠葉的同時也暴露了很多問題,事多、昂貴等負面現狀,直接葬送了它之前的優勢。

中韓船企之爭

從報價階段的預計制造周期來看,我國比韓國晚上幾個月,這就導致了在定價方面處于被動。

爲了提高競爭力,我國的LNG船只價格往往比韓國更低。

不過在實際交付的時間上,我國通常會提前一段時間。

比如今年的5月15日,滬東中華船廠交付了一批17.4級LNG船,交付時間比合同周期縮短了5個月。

這意味著,購買的一方可以提前5個月投入使用,這其中産生的利潤是巨大的。

除了預計周期方面的優勢給了韓國不降價的底氣,還有一個劣勢,讓韓國不但不敢降價,而且報價還越來越高。

這個原因是,技術上被卡脖子了。

上面提到了殷瓦鋼的重要性,就意味著它的技術難度肯定很高。

以前只有法國才能制造出殷瓦鋼,不管韓國還是中國,必須從法國購買這種産品。

但是在我國的不斷努力下,寶鋼成功研制出殷瓦鋼,打破了法國的技術壟斷,讓我國成爲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殷瓦鋼生産技術的國家。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LNG船的成本下降,降價的空間也變大了。

如果韓國與我國打價格戰,是沒有優勢的。

2020年,韓國一艘17.4萬立方米級的LNG船報價是1.86億美元。

兩年後,這個價格漲到了2.4億美元,增長了29%。

我國在4月與卡塔爾談成的合同中,18艘27.1萬立方米級的LNG船報價近60億美元,平均3.3億美元一艘。

從價格上看,我國27.1級LNG船是韓國17.4級LNG船的1.37倍,但實際運貨量也高出對方57%,貨物運輸能耗低9.9%,排碳強度也低23%。

對于有頻繁運輸需求的卡塔爾來說,選擇我國LNG船更劃算。

近兩年,韓國造船業受大環境影響,遭遇了用工難的問題,以至于無法按照規定時間交付。

根據國際船舶網消息,由于韓國勞動力市場縮減,造船廠工人數量無法滿足行業需求,所以船廠的工作壓力很大。

像HD現代重工、三星重工、韓華海洋等,都不得不面對延期危機。

一旦超過交付期,船廠每天都需要向船東支付0.3%違約金,如果延遲周期超過90天,違約金額也會上升。

由于種種原因,韓國作爲造船廠老大的地位動搖了,2023年下降爲世界第二,我國成了新的世界第一造船國。

爲了推動造船業發展,韓國政府擬將投入9萬億韓元(486億人民幣)扶持各大船廠。

不過韓國船企面臨的困境太多了,想重新成爲世界第一是非常困難的。

在技術上,韓國一直沒有重大突破。

而我國最新交付的LNG船,已經更新到了第五代,在綜合能耗、低溫性能、輕量化、操控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

韓國想奪回市場,恐怕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

從産業發展方面來看,我國造船廠擁有足夠多的技術人員,造船效率高,不管在制造過程還是後期維護方面,都不會出現“韓國式”用工難困境。

從價格方面來看,我國LNG船零件的國産化率越來越高,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如果韓國的定價跟著我國的價格走,只會越來越不賺錢,而如果韓國定價一直居高不下,它的市場份額還會繼續被我國占領。

不管怎麽說,屬于韓國造船業的輝煌,已經慢慢遠去了。

總結:

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達4232萬載重噸,同時還有13939萬載重噸的訂單,同比增長了11.8%和32%。

目前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有14種做到了世界第一。

在綠色能源領域中,LNG、甲醇動力、氨燃料預留、氫燃料電池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這些,都是韓國目前想追也追不上的。

參考資料:

《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拿下!》證券時報

《中韓造船巅峰對決:關鍵就在這顆“皇冠上的明珠”》新華網

《卡塔爾能源大臣:過去我們所有的船都來自韓國,現在我們選擇中國造船廠》觀察者網

《韓國造船業,有點慌》澎湃新聞

《我國第一艘LNG船自主建造紀實:10年鑄劍摘取明珠》新華社

5 阅读:1789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9:18

    事多就算了,最主要是從棒子開始向狗進化了

    記錄 回覆:
    [靜靜吃瓜][靜靜吃瓜]
  • 2024-05-22 08:47

    中國彎道超車是個綜合因素的結果,疫情期間正常建造,不出意外地每次都是提前交付,借疫情期間韓國船廠停工停産大挖韓國産業工人和技術工人,借因疫情導致韓企成本上升停擺時接單,殷瓦鋼自主,很多專利權自主,中國是卡塔爾天然氣重要買家你不用我造的船我不買

  • 2024-05-22 07:21

    卡塔爾“百船計劃”訂造了總計122艘LNG船,其中HD韓國造船海洋34艘,三星重工33艘,韓華海洋25艘,韓國船廠産能飽和接不下的30艘訂單由滬東中華獲得。[笑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