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擁核50年卻打死不承認,數量超過了中國,聯合國也拿它沒招

洞察軍事 2024-05-22 11:11:23

核武器,作爲國家力量的重要象征,其擁有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在國際的話語權。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世界二百多國,只有五常是合法擁核的,還有4國非法擁核,其中一國,明明擁核且長達50多年,卻打死不承認,它就是以色列,且擁核數量不少,起碼超過了中國的350枚。

以色列的擁核是從70年代開始。當時,以色列以發展核能,提高經濟的名義,與法國合作,建造了核廢料廠、核能機構等等,同時,還跟南非合作,獲得了核原料以及核試驗場地。

所以,我們就不奇怪,爲啥南非在八十年代能造出原子彈了。兩者是共同合作,技術共享。但後來,南非銷毀了核武器,成爲無核國家,而以色列不僅不承認有核,反而變本加厲,制造了更多,在90年代,數量超過了200枚,據美軍下屬一機構稱,現在或許核彈數量在400枚左右。

不僅如此,以色列還拒絕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聯合國的檢查,甚至出現了驅趕工作人員的野蠻現象。這種態度明顯就是心虛。與以色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一些非法擁核國家,如巴基斯坦、朝鮮和印度,都已經公開承認了自己擁有核武器。

這些國家雖然也面臨國際的譴責或制裁,但至少在態度上是坦誠的。而以色列的這種“不承認不回應”的態度,讓其在國際上的形象大跌,但這也是以色列的高明之舉。這種模糊的態度,一方面讓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擁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地區國家的擔憂和緊張。

畢竟,一個擁有核武器但又不願意公開承認的國家,其核武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讓人難以放心。

更令人關注的是,以色列在對待其他國家擁核問題上,采取了雙重標准。比如它卻對鄰國伊朗的核工業發展采取了強硬的立場。以色列多次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包括采取軍事打擊在內的多種手段,來遏制伊朗的核計劃。這種雙重標准玩得跟其大哥--美國一樣溜。

那麽,爲什麽以色列要采取這種雙重標准呢?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地緣政治和戰略考量。首先,以色列于1948年才在中東建國,跟阿拉伯國家關系不好,其國家安全高度依賴于強大的軍事力量。

而核武器作爲一種具有極大威懾力的武器,對于以色列來說是最重要的戰略資産。通過擁有核武器,以色列可以在地區沖突中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當然,其威懾力也是巨大的,讓 周邊阿拉伯國家不敢一擁而上,圍毆它。

而作爲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以色列的核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國的影響。美國爲了維護自己在中東的利益,需要借助以色列的軍事力量來遏制伊朗等國家的崛起。因此,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不僅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也有助于鞏固其在地區事務中的主導地位。

但,以色列的行爲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一是,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讓周邊國家對其真實意圖感到不安。這種不信任感不僅會導致地區國家之間的對立和沖突,也會讓聯合國在解決地區問題時面臨更大的困難。最終因爲以色列不承認,聯合國也沒有抓到其把柄,拿以色列也沒有任何辦法。

2 阅读:892
评论列表
  • 2024-05-22 22:21

    巴掌大的地方發生核戰爭,以色列會死得很慘。

  • 2024-05-23 08:12

    縱深太小,核武器用不上,起威懾作用

洞察軍事

簡介:分享古今中外軍事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