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件事,一輩子!

農民日報 2024-05-22 14:20:19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他的世界那麽小

小到似乎只有一塊小小的試驗田

他的夢想那麽大

大到想讓億萬人吃得飽

他就是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三年前的今天

2021年5月22日

袁隆平院士逝世

從此,春種秋收

都和懷念有關

“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來再幹就是了。”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發生了嚴重饑荒

1950年,我國水稻平均畝産只有141公斤

誰來養活當時6億人口?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曾就讀農學系的袁隆平發現了

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

這是一株“天然雜交稻”

他將其播種到試驗田裏

結果卻大失所望

稻子高的高、矮的矮

穗子大的大、小的小

這次育種,以失敗告終

袁隆平卻在失敗中看到了希望

既然有天然雜交稻的存在

就有培育出“人工雜交稻”的可能

爲此,必須打破水稻自花授粉的天性

1964年7月,水稻進入花期

兩個月的時間裏,袁隆平用手檢查了14萬株水稻

一共找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

爲雜交水稻的攻關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但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

“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複系)配套的努力

前八年都失敗了

“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

失敗了就失敗了

我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

我再爬起來再幹就是了。”

有心人,天不負

1970年11月23日夜裏

袁隆平助手發現了“野敗”植株

經過兩年的試驗

利用“野敗”轉育取得了重大進展

雄性不育性可以100%遺傳

也就是說它們的後代都是雄性不育株

這最終成爲雜交水稻研育最關鍵的一步

這一步,袁隆平走了十余年!

1973年,江蘇省蘇州市召開的水稻科研會議上

袁隆平發表了《利用“野敗”選育“三系”進展》

標志中國籼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

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

“我做了一個夢。”

袁老常說自己有兩個夢想

一是禾下乘涼夢

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他的一生都紮根在農田

爲實現兩個夢想而奮鬥不止

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別實現了

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

2020年實現周年畝産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

……

每每出席論壇

袁隆平就會像個孩子一樣

開心地聊起“禾下乘涼夢”

“這是一個真實的夢

我曾經夢到自己種的水稻

跟高粱一樣高

穗子像掃把那麽長

顆粒像花生米那麽大

哎呀,我好高興

太陽曬起來

我和我的助手就在稻穗下乘涼……”

這位一生逐夢不停步的老人

一稻濟天下、蒼生謀稻粱

一次采訪中

主持人問袁隆平

“您是不是害怕,有一天饑荒再次來臨。”

袁隆平斬釘截鐵地回答

“不可能了!”

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與大面積應用

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是以袁隆平爲代表的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對

“誰來養活中國”的最好回答

“我要退休了。”

袁隆平的妻子鄧則說

袁院士直至八九十歲都幾乎沒提過退休

去世前一月,袁隆平在湘雅醫院住院

入院之初

他每天都要問醫務人員:“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護士說28℃

他急了

“這對第三季雜交水稻成熟有影響啊。”

去世前兩月,在三亞南繁基地

因腿腳不便、不能下田的他拿起顯微鏡

仔細觀察第三代雜交水稻種子……

袁隆平把一生都“交”給了雜交水稻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留給中國種業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時隔三載春秋

袁老在大家腦海裏“音容依舊”

還是那身樸素的衣服

依舊站在曾撫摸過無數次的稻浪間

……

禾下逐夢

一夢一生

袁老,我們想您了!

1 阅读: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