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一顆精子,就能夠成爲父親?別做夢了!

我亦是行人 2024-04-08 15:41:49

六年前一個夜晚,在日本某小鎮醫院。

婦産科的一位剛離婚的護士,由于對自身處境不滿,心理失衡...她萌發了報複社會的念頭。

她把兩個剛出生的男嬰,交換了位置...

時光荏苒,轉眼間,六年過去了。

兩個孩子的父母這才發現,朝夕相處六年的孩子,竟然不是自己親生的...

兩個家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部《如父如子》,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13年的作品。豆瓣8.4分,IMDB7.8分,曾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提名金棕榈獎。

究竟是血緣關系親近?還是六年朝夕相處的關系更親近?

兩個家庭小心翼翼的自我介紹,交換孩子的照片和視頻;他們時常聚會,偷偷打量著對方的兒子...他們在猶豫,究竟要不要換回自己的孩子?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一個是經濟條件優越的中産家庭,另一個是開雜貨店的普通家庭。

野野宮家(左)齋木家(右)

野野宮良多,建築公司高管。年輕有爲、事業有成、嚴謹認真,希望把兒子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自律上進的男人。

[野野宮良多]由[福山雅治]飾演

良多對兒子的要求很嚴格:每天都必須彈鋼琴,沒有例外,因爲一天不練,得花三天才補得回來。生活必須自立,洗澡這樣的事必須自己完成...

他對兒子的個性很有意見:慶多這孩子不像我,性格溫吞水,缺少一些不服輸的勇氣…

可愛的[慶多]由[二宮慶多]飾演

良多這樣的爸爸,我們都很熟悉,是典型的東方文化裏的嚴父:勤奮工作,憑一己之力撐起家庭,不輕易流露感情,擺臭架子…

對此我們習以爲常,甚至覺得,爸爸就該這樣。

與之完全相反的,是另一個家庭的爸爸:齋木雄大。

他在鎮上經營一間電器小鋪,生意清淡,家庭收入拮據。他胸無大志,毫無上進心,他的口頭禅是:能明天解決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做了!

[齋木雄大]由[中川雅也]飾演

但雄大卻有充足的時間陪孩子:他不顧形象的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他推掉朋友的棒球之約,只爲和孩子們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夏天他帶孩子放煙花、遊泳、切西瓜;他還跟他們一起洗澡,玩噴水遊戲…

有一次,雄大忍不住對良多說:你該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

良多不以爲然:還有只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著我呢。

雄大回道: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這是一個揪心的故事,是枝裕和導演卻處理得雲淡風輕。沒有撕心裂肺的痛哭,沒有聲嘶力竭的咆哮,沒有刻意的煽情...

他冷靜的向觀衆抛出了一個問題:維系父子關系的是血緣?還是一起度過的時光?

良多曾經認爲最重要的是血緣:有血緣關系會越來越像你,沒有血緣關系會越來越像別人。

爲此,他不惜把自己養了六年的孩子推給對方,並強硬的接回別人養了六年的孩子,逼他喊爸爸...但事與願違,有自己血緣的孩子做夢都想回到以前的家,而自己養了六年的孩子則認爲:爸爸不要我了。

有人說,男人與女人相比,在角色轉換上要慢半拍。

女人有“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的鋪墊,她們通常能很快適應母親身份。但爸爸卻不同,他們若不努力創建聯系,感受不到與孩子之間的羁絆,就很容易遲遲進入不了角色。

直到有一天,良多無意中看到兒子偷偷給自己拍下的照片:工作的背影、累倒在沙發上的睡姿、光著的大腳…

他哭了,他終于明白了,所謂父子:不是依靠血緣,而是一起度過的時光。

關于《如父如子》的創作靈感,是枝裕和說來自于他作爲父親的一些思考。

有段時間,因爲忙于工作,很長時間沒有回家,女兒看到他很緊張,是枝裕和自己也緊張起來。第二天早晨,他又要趕去工作,女兒送他到玄關畢恭畢敬的說:下次再來啊。

是枝裕和說,當時他非常狼狽,也很受傷。他忽然明白,親子關系,僅靠血脈相連是不行的。因爲缺少陪伴,父女倆竟然如此生分。

在電影中,導演還安排了一個別有深意的場景:良多偶遇一個捕蟬人,對方告訴他:蟬在這裏産卵,幼蟲破土而出,再到羽化成蟲,要花15年的時間。

良多問:這麽久?

捕蟬人反問:時間很長麽?

孩子從記事起到成年,差不多要15年。看起來那麽漫長,其實轉瞬即逝。很可能你還沒來得及陪伴,孩子已經轉身闖自己的世界去了。

是枝裕和認爲,爸爸不是天生就是爸爸,並非孩子一出生,你就自動成爲了一個好爸爸。每一個父親,都是要經過反複修煉,多年積累,甚至一輩子的情感沉澱,才能成爲一個稱職的父親。

他說:一個男人要成爲一個真正的父親,就要接受“只有當孩子接受和承認你爲父親,你才能成爲父親”的現實。

孩子心愛的玩具壞了,你是揮揮鈔票讓他再去買個新的,還是自己動手,想辦法修好它?

當孩子不如你想象的那麽優秀,你能不能坦然接受,並告訴孩子:不必像我。

0 阅读:13

我亦是行人

簡介:給枯燥的生活多放一點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