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模型“主戰場”,誰是敢于正面“亮劍”的“國家隊”?

龔進輝 2024-03-07 19:18:36

《亮劍》中,李雲龍用“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來鼓舞士氣,在遭遇強敵時敢于亮劍,比追求勝敗更加重要。去年以ChatGPT爲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掀起新一輪産業革命,就連比爾·蓋茨都盛贊不已。2024年,全球AI競爭進入“系統性”競爭階段,主戰場也聚焦于通用大模型之爭。

正所謂大浪淘沙始見金,曆經2023年國內“百模大戰”在垂直領域的殘酷洗禮,2024年國産通用大模型進入“淘汰賽”階段,能夠“留”在賽場的都是具備硬核實力的“高能玩家”。而中國要想引領大模型産業的全球發展,必須從産業鏈上掌握主動權和主導權,頂層政策端如何謀劃全局,才能打勝這場“硬仗”?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做了22年全國人大代表,一直深耕AI賽道的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出了一個系統性解決方案,引發行業共鳴。他建議聚焦自主可控通用大模型,頂格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劉慶峰認爲,在這一輪以大模型爲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競爭中,唯有搭建自主可控國産算力底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縮短國際化差距。以我國首個基于全國産算力訓練的全民開放大模型——訊飛星火大模型爲例,其預計在6個月內可達到GPT4/4V當前最好水平。但是隨著GPT-5的發布,這個差距可能會被拉到一年以上,如果從算力、數據、模型訓練等方面組織好資源全力追趕,這個差距有望在1-2年內被追平到相當的水平,同時我國也在語音大模型、醫療大模型等領域形成國際領先的比較優勢。

而從全球背景來看,在中美科技脫鈎的今天,美國在“軟硬兼施”,從硬件端的芯片到軟件端的人工智能都實行技術隔離,就連科大訊飛也不可避免地被納入實體清單。

面對現狀,劉慶峰認爲,既要正視差距,也要加快追趕。他表示,今年是中國第1顆原子彈爆炸的60周年,我們要發揮“兩彈一星”的精神,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系統性地對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競爭提出建設意見。通用人工智能就是數字時代的“原子彈”,中國必須得有自己的。

劉慶峰建議,應該聚焦通用大模型“主戰場”,整合各方資源,持續加大投入。他圍繞自主可控通用大模型研發、源頭技術前瞻布局、算力生態構建、高質量數據開放共享、科學的評測標准制定、人才培養、法律制定和倫理人文等維度提出9點建議。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像這次通用人工智能的爆發,就讓人工智能應用躍升到更高維度。當我們將指針撥到2017年,當時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下文簡稱“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爲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並作爲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此次“兩會”,劉慶峰建議在2017版《規劃》基礎上,瞄准我國通用人工智能發展中需要補齊的短板進行設計,重點囊括自主可控算力生態的構建、高質量數據的開放共享等維度,系統性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古人常說師夷長技以制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中美在大模型領域存在差距,英偉達等高端顯卡在華禁售,也讓國産算力替代急劇升溫。雖然中國被制約,有短板,但也具備奮力追趕的條件。比如科大訊飛與華爲合作推出的首個國産算力平台“飛星一號”就給出了很好的示範,通過軟硬件一體化能力和網絡系統構建,彌補了單個芯片算力當前的差距,爲構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底座打下了自主可控的基礎。劉慶峰認爲,中國有望成爲全球智慧湧現的第二極,爲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

今年“兩會”期間,“人工智能+”、“新質生産力”成爲高頻熱詞沖上熱搜,背後折射的是,只有推動人工智能與産業融合,才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發揮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

60年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試爆成功,不但突破了西方的科技封鎖,憑借自己的力量鑄成了一把捍衛民族尊嚴的鋒利寶劍。今天,得益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舉國體制優勢,必將實現我國在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自立自強。而科大訊飛作爲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國家隊的擔當,堅定源頭技術創新,在追趕國際一流水平的ChatGPT時,敢于直面差距,加快追趕!

1 阅读:34

龔進輝

簡介:TMT觀察者,關注通信、新零售、金融科技和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