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總理孫健逝世中央不派人吊唁,谷牧以私人名義發唁電、送花籃

峻輝聊過去 2024-05-11 06:28:27

1997年11月,國務院前總理孫健因肺癌病逝,享年61歲。

吊唁期間,孫健的家人收到了來自老一輩革命家谷牧的唁電,以及大批中南海同事的花籃。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身爲前總理的孫健,逝世前的職位卻是中國機械工業安裝總公司的一位經營經理。

那麽,從曾經的副總理到機械廠經營經理,孫健一路走來都經曆了什麽?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

將“學徒”二字放在心中

孫健,20世紀70年代中國政壇的一位後起之秀。

1975年被周總理提名爲國務院副總理那年,他不過39歲,算是黨內最年輕的核心幹部之一。

但鮮有人知的是,這麽一位年輕有爲的政治家,卻只是一個翻砂工出身。

1936年,孫健出生于河北定西西裏村,直到22歲才成爲中國共産黨的一份子。

孫健的職業生涯起步,始于天津內燃機廠。

起初,他不過是一名普通的翻砂工。

這個工種在工業領域,是出了名的最苦最累。

孫健就在這個崗位上從最底層熬起,一步一個台階,慢慢從一名學徒爬到了班組長、車間主任、黨委書記。

1969年,在內燃機廠奮鬥十幾載的孫健,一躍成爲天津市第一機械局的副局長,並接連突破人生高峰,成爲天津市主管工業部門的副書記。

本著笨鳥先飛的原則,孫健在擔任副書記期間,跑了天津周圍內外600多家企業。

1975年,孫健在第四屆全國人大會議上,被周總理親自提名爲國務院副總理。

年僅39歲、政治生涯起點爲零的孫健,這一年來到了自己的政治巅峰。

後來有無數人問他,當年究竟是如何被一眼相中,坐上副總理職位的?

孫健總是沉吟介紹道:“我只知道這件事先由毛主席審批,再由會議討論通過,最後由周總理提名。”

這背後究竟有何緣故,孫健自己可能也說不清楚。

但站在後來者的角度,能贏得周總理的信任和囑托,孫健身上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親自下基層跑600多家工廠,或許就是原因之一。

因爲在首次參加國務院會議時,周總理就在給副總理分配工作時說:“孫健是最年輕的一位,多花時間在下面跑,掌握清楚情況,以便後續的工作。”

可見,周總理對孫健頻頻下基層的方式,是十分認可且鼓勵的。

按照周總理的吩咐,孫健馬不停蹄的跑了全國各大工業基地。

或許是因爲太過年輕,又自覺資曆太淺、經驗不足,孫健工作時總是小心翼翼,從不張揚自己。

釣魚、打獵、遊山玩水這些休閑項目,他從來不沾邊。

他住的院子裏有塊空地,閑暇時刻在這裏種點白菜、茄子、大蔥,就是他最大的放松和娛樂項目。

在中南海工作的那些年,孫健始終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

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老老實實幹事,夾著尾巴做人”。

他自認爲:“我是小馬拉大車,水平還不夠。”

這種謙遜的“學徒”態度,貫穿孫健工作生活的始終,甚至延續到了他離開政壇、成爲一名普通工人。

離開政壇,重回老本行

1978年,孫健下野。

離職前他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回到家鄉天津,最好是回歸自己的老公司——天津內燃機廠。

從副總理的位置跌落至普通工人,兩者的差距無疑是巨大的。

可對于看淡一切名利,在總理崗位上本就兢兢業業,從未給自己謀過任何私利的孫健來說,生活變化並不大,心理上的落差也可以接受。

機械廠的忙碌工作,很快讓他從此前的壓力中走出,就連困擾他多年的失眠問題也緩解了許多。

到了晚上,一沾枕頭就進入夢鄉。

午飯休息時間,放下碗筷十秒鍾也能入睡。

就連年輕人在邊上打撲克、聊天,也絲毫不耽誤他打呼噜。

更難能可貴的是,孫健把在中南海“學徒”式的作風,延續到了普通工人崗位上。

他丟掉所有的心理負擔,以一名普通業務員的身份,整天在政府、部委、機關、街道、商販、包工隊之間來回奔波。

但凡工作需要,哪裏都能見到孫健的身影。

按照常理,從上級機關下來的幹部,出來以後大多會出現一段不適期,很難開辟出新的生活領域,甚至在自怨自艾中慢慢沒落。

可在孫健身上,卻看不出任何的頹態。

面對曾經的上級、下級、熟人,作爲前國家總理的孫健,沒有絲毫的遮遮掩掩,坦坦蕩蕩的以基層辦事員的身份,頻頻出現在他們面前。

從中南海到天津內燃機廠,孫健像是重新活了一次。

他富有毅力和獻身精神,從不說答話,從不與別人鬧不愉快,性格沉穩不愛激動。

抛開前總理的光環,孫健就是一個無比熱愛生活、性情寬容的普通人。

妻子生病在家,他會每天從單位趕到家裏,爲妻子做好飯再回去上班。

同事生病,他一定會前去看望。鄰居家生孩子,他也會送去祝福和禮物。

在工廠的工作又苦又累,工作環境跟中南海根本沒得比,可他渾然不覺,生活始終惬意悠閑。

當年在國務院周總理交代他的“多往下面跑跑”,孫健始終牢記在心,一直是工廠的一線員工。

在孫健的帶領下,工廠耗時一年多時間,成功建造起一座兩萬平米的新廠房,並購置了大批新裝備,爲工廠增添了摩托車發動機生産線。

提到新廠房,工友們都會由衷的贊歎:“這些樓有一半都是孫健蓋的。”

1987年初,廠裏召開表彰大會,孫健作爲寥寥幾個先進人物之一,被請到了台上發言。

從翻砂工到副總理,孫健一路領著各種獎狀走入中南海,廠級的、市級的、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時隔多年之後,孫健再度走上領獎台,他的人生仿佛轉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當初美好的模樣。

站到領獎台上,抱著廠裏頒發的羊毛毯獎品,孫健思緒萬千,久久說不出話來,可台下早已響成一片。

“孫頭兒!好樣的!”

“應該應該!你拿獎名副其實!”

面對熱情的同事們,孫健真切的感受到,原來群衆一直在關注著他,人民也從未忘記他。

谷牧發來唁電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孫健作爲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理,一直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沉浮,繼續爲天津市的工業與經濟發展勞心勞力。

可惜的是,61歲那年,剛剛達到退休年紀的孫健,就因爲患上肺癌在天津病逝。

孫健的逝世,在京津地區一度引發了不小的波動。

吊唁期間,孫健的家人收到了很多親朋好友的唁電和花圈,其中不乏來自當年中南海的同事和友人。

還有一些曾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以個人名義發來慰問。

就連作爲中央核心領導人的谷牧總理,也發來唁電和花籃。

谷牧總理,是中國老一輩的革命家、政治家。

1975年1月,谷牧和孫健同時被周總理任命爲國務院副總理。

不過,彼時的孫健只是個不惑之年的年輕人,谷牧卻已經是在政壇摸爬滾打多年的前輩。

因此,進入國務院工作崗位後,谷牧便成了孫健工作上的領路人、師傅。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二人都是以師徒相稱。

對于這位學生,谷牧一直非常看重。

孫健初到中南海時,師徒倆曾有過一次對話。

當時孫健正好在散步,半路偶遇了老師谷牧。對方看他仍然孤零零一個人,就關懷的問道:“你爲什麽不把家屬接過來,跟你一起住?”

面對老師的關切,孫健卻一本正經的回答:“我現在還是‘學徒’,這期間是不允許帶家屬的。”

短短一句話,將孫健嚴于律己的形象,深深刻畫到了谷牧心裏。

仔細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

自此,谷牧便沒再提過這事,可內心對孫健的敬佩卻多了幾分。

孫健從國務院離職後,二人之間的情誼不減分毫。

因此,得知曾經的學生兼同事去世後,谷牧第一時間向孫健的家人發去唁電和花籃。

只不過,這時的孫健已經不再是中央幹部,身上僅僅挂著一個“經營經理”的頭銜。

官方不方便向他發去唁電,谷牧的慰問也只能以私人名義發出。

但對于孫健的家人來說,能被曾經的老領導牽挂,這份情誼已經值得他們銘記。

谷牧等一衆中央領導同事的關切,給了孫健家屬極大的安慰。

結語

從一名翻砂工,一步一個腳印坐到國家副總理的職位,這稱得上是一個絕對勵志的故事。

但在孫健平步青雲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辛勤的付出和勞動,是跑遍六百多家工廠、幾十年深入一線的堅守。

對孫健來說,最大的幸運或許就是,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得到了周總理的賞識。

即便後來離開中南海、走向新的生活,孫健也沒有被挫折打倒,反而以另一種積極的方式,開創出一片新的生活。

這份堅韌、這份毅力,足以令人動容。

參考資料

王筠.孫健:從翻砂工到副總理[J].文史博覽,2007(09):16-18.

[2]孫健:從國務院副總理到機械廠總經理.紅歌會網.2022-11-19

38 阅读:31350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4:04

    總理前加個副吧,這個差別很大!

    今年賺很多錢 回覆:
    有個副啊
  • 對影 37
    2024-05-13 13:15

    亂稱呼

  • 2024-05-14 12:35

    沒聽說過此人任過副總理

  • 2024-05-14 11:06

    得肺癌去世! 可見心裏壓力很大很大!好人!

  • 2024-05-14 16:04

    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