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爆發,我軍贏得太快,毛主席才知道解放軍的實力有多強大

曆史輪 2024-03-31 01:12:23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個奇特的曆史現象。抗日戰爭爆發後,毛主席沒有去過日本,甚至對日本這個國家也非常不理解,對日本天皇等一幹人等更是完全不熟悉,但他就是寫出了《論持久戰》,准確地預言了抗日戰爭怎麽打,經過什麽階段,我國一定會完全勝利,事後的過程完全如同毛主席所料。

但奇怪的是,國共內戰爆發後,毛主席卻非常保守謹慎,我們要知道毛主席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熟悉國情,對老蔣的用兵之法也非常了解。但國共內戰爆發的時候,毛主席的心裏也沒底,雖然我軍經過抗日戰爭的錘煉,但畢竟在大規模、大範圍的戰爭上,並沒有特別多的經驗,于是,毛主席只是說我們要准備打一場“持久戰”,時間可能會打很久,並沒有明說大概需要多久,也沒有國共內戰的時間階段劃分,更沒有再寫一篇國共之爭的《論持久戰》,來闡述國共到底應該怎麽打。

中日戰爭,兩國國力相差十分懸殊,當時的中國就是一個四分五裂,是嚴重落後世界潮流的農業時代的國家:國民黨中央軍成立不過才10年時間,子彈都不能自己造,全靠進口和軍援,還窮得要死;我黨那時候也不成氣候,第五次圍剿被打得很慘。整個國內沒有一支有火候的政治力量。而日本的軍事體系全部自給自足,能造航母、萬噸巡洋艦、坦克、飛機、大炮、機槍,應有盡有,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全能夠吊打中國的。

可以說,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一盤散沙,割據勢力遍布。日本128名騎兵不費一槍一彈,就占領了熱河省會承德;300多赤手空拳的日本鬼子,就能打崩8000人的東北軍北大營。過往的順風順水,讓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自信地說:“只需要一個月就可以滅亡中國。”可縱然這樣,毛主席也覺得中國可以取勝,他認爲抗日戰爭要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毛主席指出:“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禦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

國共內戰開打以後,從紙面實力來看,其實形勢也不容樂觀。國軍有500多萬人,有最新的美式裝備;我軍只有120來萬人,裝備也只是小米加步槍;國軍轄區人口有3.39億,擁有國內幾乎全部的近代工業,控制著全國大多數交通樞紐和大型城市;我黨轄區只有1.36億人,經濟以手工業、農業爲主;雙邊實力相差。黨內多數人認爲暫時不具備與國民黨對抗的實力,應當與國民黨談判。

黨內有人想要和國民黨談判,其實也正常。中日戰爭總體來說是軍民一心,但對于和日本放開手腳打,國內不少人懾于日軍的壓力,其實還是有很多異議。國共內戰爆發的時候,國軍與我軍的實力差距,可能已經要甚于日軍那時候與我國的差距了,自然有的人不如毛主席那麽大氣魄,有談判妥協心理。

老蔣也信心滿滿,他聲稱只需3個月到6個月就可取得勝利,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也宣稱“也許三個月至多五個月便能解決”中共部隊。此時,毛主席還是非常實事求是,因爲從紙面實力看,我軍確實不占優,毛主席比較保守謹慎,甚至一定程度,將國軍的戰鬥力的重視檔次,比日軍高了一檔,毛主席認爲國內內戰是持久戰,但到底怎麽打贏這場持久戰,勝利是否一定在這邊,毛主席此刻也沒有完全的底。

直到第一年就殲滅了“優勢在我”的國軍100多個旅,毛主席發現解放軍的戰鬥力是能夠打贏國軍的,這才有底氣說:“對蔣介石的鬥爭用5年時間來解決(從1946年7月開始計算)”

1948年遼沈戰役的大獲成功,我軍實在贏得太快,毛主席將預估時間調整爲3年半左右時間。

直到此刻,毛主席才知道人民解放軍的實力有多強大,對國軍簡直是虐菜一般碾壓。本來以爲“優勢在我”的國軍即使不是王者,也應該是白銀,結果青銅都算不上,拉胯太多了,一場人人都以爲的持久戰,成了速敗戰。

22 阅读:7320
评论列表
  • 大享 16
    2024-04-01 20:00

    士氣,民心,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