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在武漢郊區的小村,被城市鋼鐵森林包圍,水鄉面貌慢慢消失

喵星人日記 2023-03-15 13:30:35

從城市到鄉村,行程的變遷有遙遠也有咫尺,而看到的景致,幾乎完全與城市不同。鄉村的風景裏,往往更加甯靜,即便有城市擴張的影子,兩者的界限也會相當直白。像在武漢蔡甸郊區通城大道附近,有一座高廟村,它位于蔡甸城郊結合部,村莊規模不大,但周邊被新建的商業小區包圍。曾經有過的平房、田地、小路被擠占殆盡,村莊的氛圍變得開放且“熱鬧”,生態水鄉面貌慢慢消失,讓人十分感慨。

與多數位于城郊結合部的小村一樣,高廟村的狀態,早就被四通八達的馬路所分開。鄉道變得更寬,省道環繞而過,還有高速公路的高架橋毗鄰,看似交通十分便捷,但往來之間,還是需要繞行出入口。像從武漢城區出發前往打卡,要走的路線就不短,除了走常規的漢陽大道、新天大道轉到蔡甸廣場和茂興路,還可以走城市的三環線,在米糧互通處轉到漢蔡高速,之後在與城市繞城高速的紅廟互通出口下,轉到漢江路、茂興路,再到高廟村。

當然,作爲城郊區域的鄉村,住在蔡甸附近也可以乘坐262/268路公交車,在通城大道高廟站點下,隨後可以步行至村裏的鄉道。只要走到村口,馬上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致,它包含曲折的鄉道和村落,還有一條蜿蜒的小河,行道樹與河堤,河灣處的綠化帶,臨河居住的民房。如此景致和布局,很有幾分水鄉人家的氛圍,最主要的是,由于拆遷還建的範圍還沒有延伸至此,所以多數民房裏還有人生活,包括民房布局仍然保持著老舊的氛圍,十分久違的感覺。

繼續沿著小河走,到最近的一排民房。這是六七棟紅磚房子,戶型不大,相互擠著建在一起,多數是兩層的高度,平頂,也有三層的戶型,帶紅色瓦房,裝修簡樸。民房南面臨著河岸建設,北面靠著馬路,所以前後有充足的空間拓展,變成一棟棟標准的前門後院戶型。前門圍著院牆,後院緊貼河岸,自然下沉到河灘上,也有種滿了果樹的戶型,加固了河岸,自家坐在後院裏,當作休息的好場所。即便遇到漲水的時候,院子變親水平台,也絲毫不影響生活的節奏。

不過,從對岸看去,也有好幾家的後院修建得非常開放。這種開放從某個角度來說,顯得非常簡陋,對成年人而言無關痛癢,但對小孩來說,非常危險。後院裏有房屋的後門,通到河邊後有寬闊的場地,與河水幾乎沒有護欄,小孩子來回走動,基本直來直去,沒有任何“阻擋”。只有成年人,拎著工具,做洗漱和其他,顯得非常吻合環境。

小河蜿蜒至盡頭的時候,由路上明河變成地下暗河,河床與規模大爲縮減。這邊臨河建築的民房開始打破秩序,從橫豎直線型變成圓弧聚集型,更像是自然狀態,只有臨馬路的房子還是直線擠著。因爲馬路的朝向變化,民房的順序也跟著改變,遠遠看去,戶型單一,十分單調。好在,每一戶的前門都改造過,種了盆栽和花壇,相當于是自家專屬的點綴,春夏之交裏,花卉和果蔬都是鮮嫩的,生機勃勃。

走過這一片民房後,高廟村裏出現了一個池塘,幾個池塘連在一起。單個池塘的大小只有羽毛球場子的面積,裏面種滿了荷花,初春時節,全是頹敗的荷葉,水面被遮滿,看不到深度。由于是幾個池塘相互連接,又有樹木遮掩,看不清本來面貌,但從區位上判斷,這裏其實就是與剛才的暗河連接,組成一個水網。從池塘到鄉道處,翻出了幾塊田埂,面積很小,種了果蔬,長出鮮嫩的葉子,寓意著春天慢慢走來。

過高廟村的邊界,看到近處是一座超大的商品房小區,圍牆和高樓就在眼前,高度差和環境差別令人有點唏噓。一邊是鄉村風情,一邊是鋼鐵森林,屬于完全相反的生活風格,居民朋友來回走一趟,看著咫尺距離,卻要繞行很遠的路程。從大方向來看,類似高廟村的鄉村最終都會消失在城郊結合部,那種樸素的生活和樸素的場景,估計以後都很難再見。

0 阅读:227

喵星人日記

簡介:專注旅遊隨筆文字,記錄美好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