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精細管理!曹妃甸第八農場中學紮實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

視角在線 2024-05-17 08:00:54

編者按

5月15日,曹妃甸教育體育局召開了“2024年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精細化管理”現場會。會上,區第六農場中心校、區第八農場中心幼兒園、區第八農場田莊小學、區第九農場中心校以及區第八農場中學5位校園長結合本校(園)實際情況,就“精細化管理”工作作了經驗分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曹妃甸第八農場中學的經驗做法。

凝心聚力  精細管理

曹妃甸第八農場中學

1992年,八場中學由原八場的三所中學合並而成,占地面積48671平米,建築面積7839.77平米,人數最多時有1500余人,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民進城,學校生源在不斷減少,今年在籍人數421人,是一所規模不大的農村學校。盡管如此,學校學業成績依然出色,特別是中考成績近年來始終位居全區前列。

  ——科學辦學,文化引領

曹妃甸第八農場中學根據黨和國家的育人要求,教育部門的法律法規,在繼承學校的曆史傳統,發揮全體師生聰明才智的基礎上,凝練、優化、補充了學校的辦學理念,來指導和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爲。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讓每個孩子都展現自己的精彩。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學校注重引導和激發學生走自我發展之路,尊重生命,尊重差異,爲其終身發展賦能。學校的辦學理念也包含著學校的育人價值觀,“每個孩子”體現的是面向全體、平等教育,“自己的精彩”體現的是“個性發展、多元評價”。

學校明確了辦學目標:“把學校打造成一所有影響、重德育、興教研的人民滿意的農村強校”,根據這個目標又提煉出了“打造農村強校,培養國之棟梁”的長期願景。

學校概括了育人目標:“培養志向遠大、守正規範、睿智陽光、勇于擔當的棟梁之才”,其中“志向遠大、守正規範、睿智陽光、勇于擔當”這十六個字就是希望學生畢業時呈現的樣子。

學校老師的成長目標是建設一支厚德博學、勤研高效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學校仁愛守信、務實擔當的校風,教師厚德博學勤研高效的教風,學生自主合作參與競爭的學風,以及嚴謹勤勉、實幹創新的校訓,這些口號化的語言,凝練了學校複雜教育教學目標和行爲,把它們外化于文,內化于心,逐漸形成一種校園文化,用文化來引領,用文化來育人。

學校的管理通過明確制度,使每個人在學校的日常活動中,遵守相同的規則,減少沖突和混亂的發生。學校完善和出台了《八場中學量化評比制度》《曹妃甸八場中學業績考核辦法》《班級量化管理考核細則》《星級學生評比細則》《八場中學德育評比細則》《備課檢查制度》《作業布置與輔導制度》《領導、教師聽課評課制度》《教師集體備課制度》等教育教學制度,更好地保障教學目標落地生根。

——以生爲本,立足終身發展,關注生命成長

  學校把只注重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的傳統育人觀,改變爲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的人本思想。學校從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入手探索了“135”育人模式,即“打造農村強校,培養國之棟梁”的一個目標,“七年級磨砺品行、八年級綻放青春、九年級放飛夢想”的三個階段以及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進爲基礎進行星級學生評比”的五個要素。

本學期,學校以“ 展現風采 快樂成長”爲主題,在七年級實施學生成長檔案體系。學校對成長檔案的板式進行了精美的設計,對檔案的內容進行了精心的設置,分爲“開篇”“勤奮篇”(關于學習)、“擔當篇”(關于勞動)、“陽光篇”(關于體育)、“大氣篇”(關于德育)、“美育篇”“風采篇”(關于生活)、“閃光篇”“結束篇”(關于榮譽)9個板塊,每個學期成冊一本。

在“開篇”裏的寄語板塊:老師或是家長通過贊賞、鼓勵、祝福用溫暖的文字傳達對學生的愛和認可,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完成一次思想的教育和心靈的交流。

在“勤奮篇”裏的讀書板塊,要求學生得多讀書,在無形中訓練他們的自控能力,增加文學素養,培養良好習慣。

在“結束篇”裏的榮譽展示板塊,鼓勵學生爭取獲得更多獎項和榮譽,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和榮譽感。

學校通過調整學生的成長檔案,將“我要你成爲……”轉變爲“我要成爲……”,激發學生自我成長的需求與動力。同時,將人生百態與幸福點滴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零散的珍貴時刻,爲學生串聯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持續推進課堂改革,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學校的課堂以學生的學習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定教。當前,學校正在探索“3+X”高效課堂”模式。

“3+X”高效課堂,即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打造學生學習的課堂,實踐的課堂,思考的課堂,自主的課堂。3指的是三個要素:教師、學生、當堂檢測(或叫課堂生成)。

教師作爲課堂的主導,以學情爲基,精准備課,制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環節和任務,調控課堂節奏,嚴格把控教授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進入深層次學習,學到知識、方法和邏輯;學生在課堂上作爲主體,自主參與、積極探索、不斷思考、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當堂檢測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展示。利用表演、辯論、知識總結、課堂小測等,老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自身可以在檢測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查漏補缺。“X”,作爲一個變量,要體現學科的特色、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不拘泥于一種死板的模式,展現各自課堂的自我風采。現階段,學校對上課時間分配作了要求,教師授課時間不超過20分鍾,其余盡可能多的設計活動,把時間留給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學校的“3+X”課堂已初具規模。

0 阅读:2

視角在線

簡介:獨特的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