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九十年代的照片抹黑六七十年代,你可曾見過?還真有這奇葩事

桃成柳老人 2024-05-14 08:18:34

文/柳成蔭

先來看一幅真實的照片,你看看,這是哪個年代的農村生活?

照片中是父親和兩個女兒,三個人都是衣衫褴褛,破破爛爛,小女兒還在啼哭,肯定是窮哭了。再看房子,同樣是破破爛爛,四面鑽風,屋頂蓋的稻草,幾乎搖搖欲墜。看到這幅照片,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寒酸吧?

我說這是六七十年代的真實照片,你信嗎?當然信,我也信。

各位看官坐穩了,如果我告訴你實情,也許你會驚訝得從凳子上摔下來,會驚訝得下巴掉下來。

其實,這是九十年代初的真實照片!你驚訝了嗎?

這幅照片正是某些人發到網絡上,借此照片說事,說六七十年代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說是分田單幹後,吃飽了,有錢了,住樓房了,奔小康了。借此歌頌分田單幹,抵毀改革開放前三十年。

事實真相是,這幅照片是九十年代初攝影家解海龍的希望工程系列攝影作品。1991年4月拍攝于河南省商城縣蘇仙石鄉琉璃河村。

照片中的姐姐當年十四歲,叫楊永香;妹妹十一歲,叫,楊永貴。照片中的內容是:姐姐把得到的救助款讓給了妹妹,妹妹感動得嚎啕大哭。

看到這張照片,我說九十年代比六七十年代貧窮,你也許懵了。所謂的貧窮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說的是:琉璃河村九十年代比某些地方六七十年代還貧窮。

難道不是嗎?1973年江南的江陰縣就家家戶戶住上樓房了;六十年代,我生活的鄉村絕大多數人家已經住上磚瓦房了,就連豬圈都比照片中的房子強多了。

其實,地區差異還是很大的,不能一斑窺豹看待六七十年代。你那裏吃不飽,其他地方已經吃得很好了;分田單幹後,有的地方確實生活條件好了,有的地方依舊寒酸落魄。不可拿最貧窮的地區來看全國,甚至借機抹黑,應該看主流!

小崗村分田單幹帶頭人嚴金倡說了句實話:分田到戶38年,小崗村依舊沒有富裕!

9 阅读:485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3:00

    [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 2024-05-16 20:08

    七十年代,農村,坐標鄂東北,大別山余脈(丘陵)。我們大隊一台東方紅20馬力拖拉機、兩台12馬力手扶拖拉機、一台碾米機(脫谷殼爲米)、一台粉碎機(粉碎幹花生稞爲豬飼料)、抽水機若幹,82年通電(發電機發,供四個大隊),全黑瓦房,當面或青磚或石條,其余三面或土磚或夯土牆,偶爾吃肉,糧食沒多余的,但也不至于挨餓(比例:70%大米、20%小麥、10%紅薯)。

  • 2024-05-20 18:19

    我80年代都過得比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