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關節疼痛難忍,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典名方,9味中藥拔除疼痛

軒轅島 2024-04-30 19:39:06

在臨床上,風濕、類風濕是非常常見的兩類病症,不少人可能會將這兩類疾病混爲一談,但實際上,類風濕和風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類風濕是一種慢性病症,病因通常較爲複雜,而風濕則多以風濕熱最爲常見,多表現爲遊走性的紅腫疼痛,病因一般較爲單一。

而在針對這兩種病症進行治療時,中醫裏可用的經典藥方其實有很多,而其中最爲“猛烈”的,大概就是出自東漢名醫張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藥知母湯”了,此方可以將骨縫裏的風濕都給搜刮出來。不過,與其說它是一個獨立藥方,它其實更像一個諸多經典藥方的“集合”,因爲桂枝芍藥知母湯裏不僅包含了麻黃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還含有甘草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等卓越方劑,起著祛風除濕、通陽散寒、佐以清熱的效果。

關于這張藥方,用張仲景的原話來說,就是“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即全身上下的關節,小到手指、大到膝蓋,都有疼痛感,其中的“尪羸”意爲變形羸弱,在《脈經》裏也被稱爲“魁瘰”,就是指關節腫大,且還存在變形,而“腳腫如脫”就是腳腫十分厲害的意思,那麽對于這樣的病症而言,往往就能用張仲景的桂枝芍藥知母湯來緩解。

其實,風濕、類風濕病症在中醫裏均被稱爲“痹症”,在《黃帝內經》裏也說過:“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也就是說,這一病症的“最終禍首”,其實就是寒邪、風邪、濕邪的共同作用。

桂枝芍藥知母湯的藥方組成並不複雜,由9味中藥配伍而成,即桂枝、芍藥、甘草、知母、麻黃、生姜、白術、防風以及附子,其中,附子具有毒性,所以在煎煮時,需要先煮,之後在與剩下的藥材一同煎煮,這個藥方其實就是桂枝湯的衍變方,因此也具有溫陽散寒的效果。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幾乎有一半以上的藥方,都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此,還有人說“一首桂枝湯,半部《傷寒論》”。

此方中的附子,屬于大辛大熱的藥材,可以將體內的寒邪驅散,補充命門之火,而桂枝也是辛溫的藥材,可以溫補心陽,這兩味藥材的配合,可以加重自身陽氣,進而有助于寒邪的驅散,而且附子的功效很強,可以深入骨頭,將骨頭中的寒邪給搜刮出來。

寒邪問題得到解決後,就該處理風邪和濕邪了。其實,體內的陽升上來,陽氣充足後,濕邪就自然會得到緩解,同時,中醫認爲脾主運化,可以運化體內的水濕代謝,因此,張仲景便用到了具有燥濕健脾之效的白術,用以祛除體內的濕氣。方中的防風屬于“風藥聖藥”,既能抵禦外來寒邪的侵襲,又能夠將自身體內的寒邪驅散,同時“風能勝濕”,這兩味藥材的作用,就像我們平時洗衣服一樣,要麽利用溫陽之氣曬幹,要麽就放到通風的場所給吹幹。

此外,白芍酸收,可以避免麻黃和桂枝發散太過;知母具有寒涼的藥性,可以清熱,以防止邪氣郁積太久,同時還能夠利水,加快水濕的排泄,而且這兩味藥材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能夠滋陰養血,要知道,關節相當于我們身體的轉軸,在長期活動的過程中就難免會對其造成磨損,往往需要足夠的氣血滋養,才能減少對其的傷害,倘若自身氣血不足,那麽就會很容易造成磨損,因此就需要陰血的滋潤;最後的甘草主要是用于調和藥性的。

總得來說,張仲景的這一方劑主要用于因風寒濕邪造成的病症,以寒邪爲重,假如關節裏含有熱邪,同時還伴有發熱、發紅等症狀,那麽使用此方可能就達不到很好地效果,甚至還有可能會加重病症。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2 阅读:205

軒轅島

簡介:不是所有的中醫,都叫軒轅島。全力打造中醫康養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