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低迷,975萬農民工轉行

劉曉博說財經 2024-05-03 11:56:02

原創 劉曉博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透露了農民工就業方向的曆史性變化。

由于樓市低迷,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從2021年的5557.7萬人,減少到了2023年的4582萬人。兩年間減少了975.7萬人。

其中僅2022年到2023年的1年間,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就減少了650萬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753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增長0.6%。

下圖是2023年和2022年農民工就業行業分布,2023年在建築業就業的人占比爲15.4%,而2022年爲17.7%。

最近幾年,農民工從事建築業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21年,達到了19%。2021年的農民工總人數爲29251萬人。

可以計算出,2021年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爲5557.7萬人,而2023年爲4582萬人,兩年間減少了975.7萬人。

2021年正是房地産出現拐點的年份,恒大等房企暴雷,房地産進入下行周期。

雖然過去兩年政府在大基建上發力,確保了建築行業的開工規模,但房地産的拐點還是給建築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導致從事這個行業的農民工兩年之間減少了957.7萬人。

這近1000萬農民工到哪裏就業去了?

下圖是2021年農民工行業分布情況。

跟2023年對比一下,可以發現:從事建築業的占比減少了3.6個百分點,從事制造業的上升了0.4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産業的上升了2.9個百分點,從事第一産業的上升了0.2個百分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2022年還是2023年,對于農民工來說,從事建築行業的平均收入最高,其他行業都無法跟建築業相比。

這意味著,970多萬農民工從薪酬較高的建築業,轉向了薪酬相對較低的其他行業。

下面是農民工從事建築行業在曆年的占比情況:

2008年 占比 13.8%

2009年 占比 15.2%

2010年 占比 16.1%

2011年 占比 17.7%

2012年 占比 18.4%

2013年 占比 22.2%

2014年 占比 22.3%

2015年 占比 21.1%

2016年 占比 19.7%

2017年 占比 18.9%

2018年 占比 18.6%

2019年 占比 18.7%

2020年 占比 18.3%

2021年 占比 19.0%

2022年 占比 17.7%

2023年 占比 15.4%

農民工從事建築業比例的最高點出現在2014年,達到了22.3%。當年的全國農民工總量爲27395萬人,從事建築業的人數爲6109萬人。

從這個曆史高點算起,到2023年,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減少了1527萬人。

至于房地産行業,在這一輪樓市調整中有多少人離開,目前尚未有准確的數據。

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從事房地産行業的人員爲1263.5萬人(下圖)。

估計最近兩年,轉型從事其他行業的地産人超過200萬,相當一部分流入了保險、網上銷售等行業。

2018年末,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員爲5808.9萬人(下圖),其中從事房屋建築業的有3591.2萬人,農民工在其中占了相當比例。

國家正在進行第五次經濟普查,截止時間點是2023年12月31日,相關數據即將發布,到那時我們可以看到更詳細的數據,見證中國房地産和建築行業的拐點。

另據“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繼續上升,達到了齡43.1歲,比上年提高0.8歲。其中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6歲,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38.9歲。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占62.7%,女性占37.3%。全部農民工中女性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大專及以上農民工占比爲15.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統計還顯示:2023年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4.0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4平方米。其中,在500萬人以上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19.1平方米,在50萬人以下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8.6平方米。進城農民工中,47.3%認爲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0 阅读:8

劉曉博說財經

簡介:原創的財經評論,獨立的觀察視角,深度的市場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