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中國AI這麽厲害:有一半以上的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爾東陳譚 2024-05-05 22:18:27

在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火爆之後,人工智能(AI)技術就成了業內外長談的話題,而它的發展速度也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似乎,AI正在掀起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全球各地都在研究它。我們中國也不例外,國內AI技術不單是發展勢頭迅猛,而且以一種獨特的優勢,正在AI領域中崛起。

據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人工智能最熱門的領域中,中國在超過一半的AI研究領域中處于領先地位(超過美國的AI研究)。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CSET發現,2017年至2022年的五年間,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論文數量排名前五的機構全是以中國科學院爲首的中國機構。也許有人又要說了,中國的研究機構雖然發表論文數最多,但論文質量並不高,好多研究主要來自于應用美歐或其他地方研究人員取得的基礎性進展。

然而,這次可能會讓說這種話的人失望了。CSET的研究人員將分析範圍縮小到“高被引論文”時,中國科學院仍然是絕對領先的,隨後才是美企Google排第2,第3-5名分別是我國的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什麽是“高被引論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學科領域中被引頻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論文,而它也是用于衡量某個論文的影響力和重要性的重要指標。因此,“高被引論文”在學術界和科研領域具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它們往往代表了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前沿觀點。

意味著,很多人都在引用中國科學院的AI相關研究論文,而這些論文對推動全球的AI技術研究、學術交流等,都起著重要作用。

那中國科研機構都在哪些AI領域裏有領先優勢?

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領先。清華大學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居世界首位,同時,我國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增長速度也很快,在該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占AI論文的32%,並且總數超越了其他國家。在AI安全方面的研究我國領先。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AI安全研究僅占所有研究的2%,意味著很多國家並未特別重視安全研究。不過,中國對AI安全還是重視的,五年裏這方面的研究增長了315%,不難看出,我國這一領域不僅領先,而且發展速度還很快。在AI應用方面我們也是領先的。比如在産業應用上,中國正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模式,推動著AI和多個産業領域的深入融合,特別是自動駕駛汽車、制造、監控等需要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的方面,都是重點推廣領域。而在AI大模型應用方面,我國發展速度和廣度都是領先的,像華爲推出的全棧自主AI大模型盤古,涵蓋NLP、CV、多模態等領域,已應用在金融、醫療、礦産等行業。

AI相關數量及規模在全球領先。比如,在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上,中國均居全球領先地位,展現出AI商業化和産業化的活躍發展。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和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研究機構發表和申請的數量都在持續增長,特別是在頂級期刊、權威平台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全球領先。

在機器人研究方面,雖然增長速度慢于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但中國的機器人研究約占所有AI研究的15%,增長了54%。特別要提醒的是,我國更重視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在生成式機器人方面,美國相關企業研究領先一點。

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方面,所有研究論文占AI論文的11%,增長了104%。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同樣活躍,盡管在國家層面上,美國在發表高被引文章方面仍然保持領先,但是單一的研究機構方面,依舊是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大學領先。

另外,在人才培養、開源項目影響力、科研産出、基礎技術支撐方面,我國也是領先的。比如,AI項目開源代碼量已超過160個;全球頂尖的AI人才超過半數來自中國培養的;可爲AI技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5G、物聯網相關技術全球第一。

這些數據表明,在全球AI競賽中,中國科研機構正在崛起。並且,中國在AI研究領域的領先,並不是局限于某一單一技術,而是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都有所突破。特別是在AI最熱門的兩個領域: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我們的研究增長速度,以及論文發表數量,都處在世界前列。

而這些成果都離不開我國對科研的大力投入,離不開科企、科研機構對自主研發的投入,更離不開科學家們的辛勤付出。而國內科企對AI的熱情程度也是十分高的,從互聯網巨頭到創業公司,都在積極探索AI技術的新應用,這推動了AI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也帶動了AI技術不斷地向前發展。

老陳相信,在未來,中國在AI領域的發展潛力會更大,前景也會更加廣闊。隨著5/6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AI技術的應用場景肯定會更廣泛,未來我們的生活中,會體驗到更多的AI技術應用。就讓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0 阅读:1

爾東陳譚

簡介:科技衆神更名:爾東陳譚,80後老陳,與你一起聊新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