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當代著名作家,1967年被打成黑幫分子,1968年被活活打死

雅可談過去 2024-05-21 08:39:24

1958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了一部電影,名爲《深山裏的菊花》,該片主要講述了青年學生楊文被下放到老根據地勞動,看到十五年前自己種的菊花,回想起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些往事。

這部影片的導演是淩子風,當年,爲了趕時間,淩子風特意找到一位作家來創作電影劇本,沒想到,這位作家只用一晝夜的時間就完成了劇本,他叫海默,原名張澤藩。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當代著名作家海默的故事。

1923年5月,海默出生于山東黃縣江格莊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海默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在父親的帶領下,遠赴北京謀生,飽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即便如此,父親還是堅持供海默讀書,先後就讀于五鬥齋小學、北師大附屬平民小學、育英中學等學校。

當時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占領了東三省,並將魔爪伸向華北地區,身爲中華兒女的海默積極行動起來,跟隨同學一起上街進行遊行示威,用石塊還擊鎮壓學生的保安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海默來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武裝鬥爭,在鬥爭的過程中,仍然堅持繼續學習,先後在華北聯大與延安魯藝學習,在此期間,海默開始進行劇本的創作,與洛丁合作發表了《糧食》,這是海默的第一部作品。

解放戰爭時期,海默仍然堅持在部隊進行武裝鬥爭,白天行軍,晚上就進行創作,創作出《十五的月亮》等優秀的作品,還憑借歌劇《兵》獲得甲等功。

新中國成立後,海默被分配到中南文工團任創作部主任,第二年,海默跟隨慰問團到朝鮮戰場進行慰問,卻因此負傷,無奈之下,只得返回國內。

1953年,海默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1956年,海默被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任編劇。

1966年,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席卷中華大地,文藝界首當其沖,許多知識分子受到迫害與批鬥,海默便是其中之一。

1967年,海默被打成“黑幫分子”和“黑編劇”,接連不斷地被“造反派”批鬥,海默手中拿著一本30年代出版的刊載著江青照片的畫報,說:

“讓這個人奪了黨的權,會把我們黨帶到那裏去,反正我鐵了心,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會給他們低頭。”

海默的行爲反而招來“造反派”的不滿與報複。

1968年6月14日,海默竟然被“造反派”裝進麻袋,封住口,給活活打死了,終年45歲。

十年運動結束後,隨著撥亂反正工作的開展,海默的案子也有了轉機,1978年,北京電影制片廠宣布爲海默平反昭雪,恢複一切名譽。

那個動亂年代,像海默這樣受到殘酷迫害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讓人們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這才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礎。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