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到塞爾維亞,歐洲成了後花園

金陵隱士 2024-05-08 16:01:23

縱觀人類曆史長河,海權國家領先于陸權國家的時間不過幾百年,不到十分之一。現如今,中法再次進入蜜月期,我看時代的齒輪會再次轉到陸權大國的時代。

歐洲諸國雖小,但其中仍不乏有大國夢的國家,比如法蘭西,從拿破侖時代開始就在歐洲有著重要地位。但在二戰之後,法國淪爲北約中的小國。

彼時的世界,出現了美蘇兩大陣營,全球諸多國家主動或者被動站隊。被打服了的島國甘于當秋田,但法國不甘屈居人後。戴高樂實現了爲法蘭西的複國夢想窒息,仍在謀求爲法蘭西的大國夢想窒息。

爲此,他提出了戴高樂主義,謀求法國在外交事務中的獨立自主,還有誰比在朝鮮半島打贏了美國爲首聯合部隊的中國更合適的?

1964年的1月27日,中法兩國發表建交公告,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對法國而言,這叫聯中制美,讓法國成爲安理會上能發表自主意見的歐洲大國,讓法國得以推進歐洲共同體以鉗制美國,維護了西歐的利益。

對我們而言,這叫聯法制美,聯美制蘇。爲今後北約諸國先後與我們的破冰之旅奠定了基礎,在恢複聯合國五常地位的過程中,衆多非洲窮兄弟們紛紛投票支持,作爲非洲背後大佬的法國的態度,也就十分關鍵。

現如今,全球經濟下行,北約深陷俄烏、巴以2大泥潭,有人甚至想把俄烏戰場打造爲一次新的兩大陣營對抗地。北約持續向烏克蘭輸血,美國贏了面子、拜登家族和澤連斯基贏了裏子,輸家卻是歐洲,在俄烏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就打光了德國的炮彈,一個貧血的人,能輸血多少?法國又看到了繼續擺脫美國制約的曙光。

法國與中合作,不僅在外交上贏得面子,更能在經濟、軍事、科技上贏得裏子。對法國而言,仍是聯中制美,但對于我們而言,則變成了聯法制歐,聯歐制美。

在軍事方面

法國是有航母,但只有一艘能否捍衛三面臨海的法國?我看是不行的,但好在,戴高樂號是是美國海軍之外外全球唯一的現役核動力的航母。航母雖好,但已老舊,作爲造船業世界第一的我們完全可以提供保養、維修等技術上的支持嘛,畢竟我們只是賺了個人情和辛苦錢而已。

法國的朋友請告訴我,學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不對,大船維修哪家強?

雖有常規動力航母,但核動力航母早晚要有的,提前多積累經驗,不是壞事。

法國三面臨海,法國軍隊有沒有總結過諾曼底登陸?一條馬其諾防線守不住法國,一條航母的意義也只是攻大于守。

再建幾艘航母,法國的經濟吃不消,但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選擇建航母,而蘇聯從經濟方面考慮,選擇了核潛艇+導彈的防守戰略。

蘇聯早已解體,但他們好的經驗和做法,被我們采納,也就有了家喻戶曉的“東風快遞”。東風快遞究竟有多厲害,美軍的航母最有發言權。97年美國航母敢在台灣海峽遊弋,現如今敢在所謂的第一島鏈附近遊弋。

法蘭西上個著名的小個子叫拿破侖,現如今馬克龍的個頭也不算高。

他雖不高,卻能像祁同偉一般,跪在家族權勢滔天的老師的石榴裙下。

在外界感歎他迎娶了愛情的時候,殊不知夫人家族早已給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助推他登上法國總統的寶座。

現在,他准備在歐洲進一步擴大自己和法國領導力的情況下,當東方大國的小弟是最優解,一方面在國際與美國繼續保持一定的距離,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強硬,另一方面也實打實獲得各方面的好處,此次會晤産生的4個聯合聲明和18個合作協議文件,就是進一步互惠共贏的産物。

其實,說到底,法國最真實的目的是“制美”,而旁邊的塞爾維亞才是真正的親中。

對于我們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安理會,是3V2的局面。巧的是,這3個還都是亞歐大陸的陸權國家,而2仍是海權國家。未來的歐洲,既是後花園,也是橋頭堡。

1 阅读:240

金陵隱士

簡介:分享自己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