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疏忽忘賞,燒山逼其現身,介子推甯死不出

隱真曆史 2024-03-30 09:48:42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晉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不離不棄,甚至在重耳饑餓難耐時,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

後來重耳回到晉國成爲國君(即晉文公),在封賞功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沒有主動邀功,而是帶著母親隱居到綿山。

有人爲介子推打抱不平,晉文公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于是派人去尋找介子推。但介子推執意不肯出來,晉文公便下令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然而,介子推最終甯死不出,與母親一起被燒死在山中。

晉文公對此深感愧疚和悔恨,爲了紀念介子推,他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介子推不肯出來受賞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性格使然?他本身就是個淡泊名利、忠誠低調的人,不在乎賞賜和功名利祿。二是對晉文公失望。介子推或許對晉文公忘記賞賜自己感到失望,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三是追求甯靜生活。曆經磨難後,他希望過上平靜、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卷入紛爭和權力的漩渦。四是堅守自己的信念。他認爲忠誠和奉獻是出于自己的信念,而非爲了得到回報。五是對官場的厭倦。自已十分厭倦官場的爭鬥和虛僞,希望遠離這些紛擾,不需要賞賜。這一故事反映了晉文公在功成名就後,未能及時報答介子推的恩情,表現出了他的疏忽和健忘。同時,也展現了介子推的忠誠和淡泊名利的品質。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