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貞:朱元璋稱帝後唯一活著的同輩,三世皆封王,因其孫爵位除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4-03 12:29:05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對一位叫李貞的老農格外的關心。將其封爲鎮國上將軍、恩親侯,但是不需要李貞跟其他的臣子一樣去上朝,只需頤養天年即可;甚至還賞賜五爪金龍的龍袍給李貞穿;李貞年紀大了以後,爲了方便經常見到,便將皇城內的一套房子直接賞賜給了他。

朱元璋經常去李貞家裏,皇太子朱標、諸位藩王也都會經常去李貞家中做客。在李貞病重時,得知消息的朱元璋便放下朝政立馬趕了趕去,抓住他的手:你還記得我嗎?

此時的李貞已經說不出來話,但是他仰著頭一直哭,朱元璋也跟著一起哭。

朱元璋回宮後,來探望李貞的朝臣是絡繹不絕;李貞病逝後,太祖特地爲其辍朝三日,親自去祭奠。並且將其追封爲隴西王,要知道在明朝初期能夠在死後被追封爲異姓王的,都是戰功赫赫、跟隨太祖一起南征北戰的功臣。

從未上過戰場,卻得此恩寵,李貞究竟是何許人也?

可以說李貞是朱元璋稱帝後,唯一一位活著的同輩,而且還是對朱元璋有恩的同輩。

李貞不僅是朱元璋的二姐夫,還是明朝初期大將李文忠的父親。父子二人爲家族爭得“三世皆爲王爵”,然而卻因其孫,公爵爵位被除,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01 郎舅終于相見

朱元璋一共有兩位姐姐,長姐被追封爲太原長公主,二姐朱佛女被追封爲曹國長公主。

太原長公主作爲長姐出嫁的比較早,而且在出嫁後並沒有像妹妹朱佛女一樣照顧自己的娘家。兩位姐姐嫁人時,朱元璋尚且年幼,而且幾乎所有的親戚家都比較貧寒,所以談不上互相接濟。唯獨只有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家中尚且能夠吃得飽飯,經常會幫助朱元璋。

一來二去的,朱元璋自然會跟二姐一家較爲親近。

而且據說在朱元璋創業之初,被元兵追殺,走投無路便逃到了長姐家中,但是長姐跟長姐夫王七一擔心會受到朱元璋的牽連,並沒有讓弟弟躲在自己家中。朱元璋對此很是介懷,所以即便是坐上皇位也很長時間沒有提及自己的長姐,甚至將二姐朱佛女當成是長姐來對待。

李貞是盱眙縣人,曹國長公主嫁給李貞後,于1339年生下了兒子李文忠。

“靈迹鄉人,尚曹國長公主。初避兵淮東,後複居故土。倉卒遇變,有勘定功。

在兒子李文忠只有12歲的時候(1350年),李貞的家鄉盱眙發生了旱災,而且禍不單行,很快又發生了瘟疫。李貞所在的村子一共是兩百多口人,但是大部分都去世了。沒多久曹國長公主也沒有躲過這場瘟疫,而病逝。曹國長公主病逝時,兒子李文忠只有13歲,而曹國長公主只有36歲而已。

李貞心善,爲了能夠同鄉親們一起渡過難關,便將自家的牛和豬都殺了分給鄉親們一起吃。

了解曆史的應該知道,在曹國長公主去世這年(1351年),劉福通、韓山童等人起義,反抗元朝。自此以後,起義軍與元軍之間的爭鬥持續了很多年。在李貞與鄉親們守望相助時,亂兵進入盱眙,爲了避禍李貞不得不帶著兒子離開自己的家鄉。

1352年郭子興在濠州起義,自稱爲元帥,而朱元璋則是在1353年因爲老鄉湯和的緣故而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

朱元璋因爲作戰勇猛、做事機靈、還略懂文墨而得到郭子興的重用,留在自己的身邊做親兵,而且還將自己的養女馬氏許配朱元璋。只是郭子興心胸狹隘,他的兩個兒子更是容不下在軍中威望越來越高的朱元璋,便百般爲難。

朱元璋便帶著“淮西二十四將”單打獨鬥,打算南下定遠。

在南下定遠的途中,朱元璋先後招撫驢牌寨三千人,缪大亨兩萬人,實力大增。而且還得了一位左膀右臂——李善長,就這樣朱元璋很快便攻下了滁州。

在1353年十一月,李貞終于得知妻弟朱元璋在郭子興的麾下,便打算前去投奔。因爲兵荒馬亂的,李貞跟兒子不得不風餐露宿,幾次差點活不下來。好在一個月後李貞帶著兒子終于到了滁州城,見到了妻弟。

李文忠見到舅舅朱元璋,便想起了自己已經病逝的母親,便直接撲倒舅舅的懷裏大哭。能見到親人朱元璋很是高興,但是得知二姐已經病逝的消息,有非常難過。便對外甥說:外甥看到自己的舅舅,就跟看到自己的母親一樣。你在舅舅的身邊,以後的日子便就有了依靠,你日後便跟我姓朱吧!

就這樣,李文忠改叫朱文忠。

(爲了方便閱讀,整篇文章都稱呼李文忠)

朱元璋對待外甥就像是親生的兒子一樣,專門請了老師來教李文忠讀書,李文忠很聰明,很快便能通曉文章的內涵,不僅熟讀經史,而且詩詞歌賦方面也頗有造詣。

02 兒子立戰功

1357年,李文忠已經19歲,朱元璋便帶著外甥一起帶兵馳援池州,雖是第一次戰場,李文忠便立下了戰功。

次年李文忠跟隨大將鄧愈、胡大海一起進入浙江,從元軍的手裏將建德奪了過來,朱元璋大喜,將其擢升爲親軍都指揮,並且鎮守在建德。在此期間,李文忠還將楊完者的舊部三萬多人收服。

沒過多久,李文忠便同胡大海一起攻占了諸暨;並且在嚴州大敗張士誠,而張士誠正因爲在李文忠那裏吃了虧,不敢再打嚴州的主意。而李文忠,憑戰功被擢升爲同佥行樞密院事。

1362年,大將胡大海與耿再成都在苗兵叛亂中被殺,李文忠平定叛亂,並安撫其部衆;這年張士誠派十萬大軍攻打諸全,謝再興支撐不住求援李文忠,李文忠便派胡德濟前去救援;但是仍舊支撐不住,恰逢朱元璋正在征伐處州的亂軍,無暇顧及諸全,李文忠便心生一計,到處說徐達大將軍馬上就要率領大軍來到諸全,徐達是朱元璋麾下智勇雙全的大將,張士誠十分忌憚,便連夜率兵逃走。如此,諸全才得以保住。

然而不久謝再興背叛了朱元璋,投靠張士誠,並且率兵攻打東陽。得知消息後李文忠便率領上千騎兵打敗謝再興,並且在諸全城外五十裏又修建了一座城池,互相依靠,哪怕是張士誠派十六萬大軍前來攻打,都沒有成功。

1365年張士誠再派麾下大將李伯升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新城,李文忠同朱亮祖一起救援,並且在新城城外實力安營紮寨。麾下大將胡德濟派人告知李文忠,李伯升部勢頭正盛,最好是先駐紮城外,等待大軍到來後再行攻打張士誠的部隊。

然而李文忠並不是這樣想的,他認爲“用兵在謀而非人數多少”,所以便在次日的早晨開始進攻。恰好天色昏暗起了大霧,李文忠親自率兵對戰李伯升,恰好池州的援軍到來,李文忠便手持長矛,騎著馬直接沖入敵軍之中,很快便被敵軍團團圍住,但李文忠作戰勇猛,很快便大敗敵軍。並且率兵追擊潰敗而逃的敵軍十裏,斬殺數萬人。

此戰李文忠大獲全勝,得到的糧草、兵器足夠大軍用很長時間。

朱元璋得知後非常高興,便將李文忠召回武昌,好好設宴慰勞一番。

1366年秋,朱元璋率領大軍征伐張士誠,而李文忠的任務是率兵攻打杭州,牽制主杭州一帶的敵軍。李文忠便帶著麾下大將朱亮祖一起攻下了桐廬、富陽等地,很快便兵臨余杭城下。鎮守余杭的是謝再興的弟弟謝五,李文忠便給謝五寫信,若是謝五能夠歸降的話,便答應不會殺他。就這樣謝五、謝再興父子五人全部歸降李文忠,雖然諸將都建議李文忠處死謝再興五人,但是李文忠都沒有同意。

緊接著李文忠率兵到了杭州城下,杭州城守將潘遠明也投降,並且准備好了歌妓迎接李文忠進城。但是李文忠整肅軍隊後進城,將部隊駐紮在高樓,並且下令:絕不允許將士們擅自闖入老百姓的家裏。

此戰李文忠俘獲三萬人,糧食二十萬。

朱元璋將李文忠加封榮祿大夫,並且讓其改回本姓,仍舊叫李文忠。

1367年,李文忠奉命平定了建州、延州等地。在路上李文忠看到很多被棄兒,便讓士兵們收養,李文忠此舉救活了不少人。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雖然已經建立大明王朝,但是對于明朝來說,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平定。畢竟元朝的殘余勢力仍舊存在,李文忠跟隨大將常遇春北上,直逼元大都北平,元順帝逃走。常遇春死在北伐的路上後,李文忠便接替常遇春率兵,同大將徐達一起攻打慶陽

此戰李文忠大勝,不僅斬獲敵軍上萬人,而且還活捉了元將脫列伯。

1368年李文忠又跟隨大將徐達一起分道北征,李文忠率領十萬人,先後攻占興和、駱駝山、開平、應昌等地。並且在應昌俘獲了元昭宗的嫡長子、王妃、宮女、文武大臣等數百人,在經過興州的時候,又俘獲元軍三萬多人;到達紅羅山時,楊思祖麾下一萬六千人,被李文忠降服。

一個接一個捷報傳到南京城,朱元璋非常高興,在奉天門接受朝賀。

並且開始大封功臣,李文忠被封爲“開國六公爵”之一的曹國公,年俸三千石。

被封曹國公後,李文忠仍舊需要領兵出征:

洪武四年,在大將颍川侯傅友德平定四川後,李文忠奉命前去修築新城,並且派兵駐守在要害之地,一切完成後才返回南京。

次年以左副將的身份北征,到達胪朐河的時候,李文忠便命韓政等人護送辎重,而自己則是率領大軍,僅帶20天的糧食迅速趕到土剌河。元軍全部渡河,李文忠便率兵直接進攻,敵軍才有退卻的意思;等到了達阿魯渾河的時候,元軍增加,李文忠的馬受傷,李文忠只好手持武器繼續戰鬥;在重獲戰馬後,李文忠殊死作戰,終于大敗敵軍,俘獲上萬人。

原本李文忠大捷,但是在接下來對元的作戰中,李文忠錯過了舊路,宣甯侯曹良臣、指揮使周顯等人都戰死沙場,所以太祖並未賞賜。

洪武六年(1373年),李文忠率兵在三角村大敗敵軍;

次年先後攻克順甯、楊門、白登、大甯、高州等地,之後一直到洪武十年之前一直在防備邊境。洪武十年(1377年)回到南京,同韓國公李善長一起商議朝政要事。

在京僅兩年的時間,因洮州十八番族反叛,李文忠又聽西平侯沐英(太祖養子)一起前去平定叛亂。回京後,朱元璋讓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以及國子監的事務。

此時的李文忠已經是位極人臣,再加上戰功赫赫,在朝中的威望極高。

然而洪武十六年李文忠病重,次年便病逝了,年僅46歲而已。

李文忠病逝後,朱元璋將其追封爲岐陽王,配享太廟。並且讓其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爵位,而且朱元璋非常喜歡重視李景隆。

李文忠作爲李貞與曹國長公主唯一的兒子,成爲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的一員虎將,立下赫赫戰功,獲封曹國公。朱元璋本就對姐夫李貞曾經的幫忙感恩戴德,再加上外甥如此骁勇善戰,自然不會虧待李貞一家。

03 李貞被追封隴西王

在朱元璋稱帝後,1368年便將姐夫李貞封爲恩親侯、驸馬都尉;“恩親侯”的侯爵確實非常符合李貞,李貞既是朱元璋的親人,又對朱元璋有恩。並且李貞的祖上三代皆追封爲王:

李貞父親李富,被追封爲隴西王

李貞祖父李六二,被追封爲岐陽王

李貞曾祖李五二,被追封爲隴西王

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將外甥李文忠封爲曹國公時,又將二姐夫李貞加封爲榮祿大夫、右柱國、曹國公。按理說有了爵位,還有了官職,應當是跟其他的朝臣一樣上朝聽政的,但是朱元璋並未如此,而是允許李貞無需上朝。

“衣冠焜燿于三世,恩澤滂沛于一門,揆今食祿之家未有過于臣者”

甚至隨著李貞慢慢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不能經常入宮,朱元璋便再皇城內選了一處宅子讓李貞一家居住。不僅朱元璋經常去看望李貞,皇太子朱標以及弟弟們也會時常去看望姑父

對于李貞而言,被封曹國公、驸馬都尉、榮祿大夫,便像是突然掉下來的榮華富貴一樣,所以經常心中不安。哪怕是朱元璋允許李貞穿龍袍,李貞也並未因此恃寵而驕,穿衣服得體幹淨即可,從不追求華麗;所吃的飯菜能夠吃的順口即可,也不會刻意追求奢侈。

朱元璋知道姐夫勤儉,便經常送給李貞衣服穿,但是李貞經常是將穿壞了的衣服縫縫補補接著再穿。值得一提的是,劉貞不僅如此要求自己,對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是有期望,經常給子孫們講自己還是農民時的樣子,希望子孫們即便是得了榮華富貴也不要忘了貧賤的時候,如此才是君子。

“一旦富貴而忘貧賤,君子不爲也。

其實李貞如此,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明白人。他很清楚朱元璋雖然是自己妻弟,兒子李文忠的舅舅,兩家是至親;但在朱元璋登基後,兩家便要首先論君臣,其次才是親情。若是作爲君臣的話,李貞很清楚哪怕是朱元璋再厚待自己,也不願意看到親人恃寵生嬌;只有謹言慎行、謹小慎微才能確保一輩子的安穩。

而且李貞作爲朱元璋所有親屬中最年長的一位,他很清楚自己更應該給子孫們做一個榜樣,如此才能教養好子孫們。

“今上方以勤儉化天下,吾爲戚裏之長,苟爲奢靡,何以勸率家人!

也正因爲李貞如此,朱元璋一直很尊敬他;在李貞病逝後,將其追封爲隴西王。

李貞與兒子李文忠爲自己的家族掙來了曹國公實世襲的爵位,以及在朝中的地位,再加上兩家是至親關系;所以朱元璋非常器重承襲曹國公爵位的李景隆,在明朝初期不斷長大的將二代中,朱元璋最喜歡的除了徐達的長子徐輝祖,便是李景隆。

然而,曹國公這個世襲的公爵爵位,卻因爲李景隆而爵除,僅在大明王朝傳了三代而已,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04 曹國公爵位除

李景隆于洪武二年出生,從小便長得眉清目秀,而且喜歡讀書,尤其是典故,朱元璋非常喜歡這個外甥孫。洪武十九年李景隆作爲長子承襲曹國公爵位,並且多次前往湖廣、陝西等地練兵,而且還曾掌管左軍都督府。

長身,眉目疏秀,顧盼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太祖數目屬之。

建文帝登基的次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

一開始建文帝派老將耿炳文前去征討燕軍,但是耿炳文首戰並敗了;建文帝聽從心腹黃子澄的建議,讓曹國公李景隆率兵前往。雖然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但是被燕王打的落荒而逃;

雖然李景隆一敗再敗,但建文帝並未處死他,還是對其委以重任。

建文四年五月燕軍已經到了揚州城,建文帝見狀,便派李景隆等人前去跟燕王朱棣求和,其實這是建文帝的緩兵之計,在等待黃子澄與齊泰能夠募兵歸來,繼續與朱棣周旋。但是朱棣看穿了建文帝的詭計,並未上當。

很快朱棣便率領燕軍渡過長江,兵臨南京城下。

李景隆見建文帝大勢已去,便與谷王朱橞一起打開金川門,讓朱棣進入南京城。

朱棣登基後,便將“功臣”李景隆加封太子太師、左柱國,年俸增加一千石。

然而李景隆畢竟曾經與朱棣爲敵,率兵攻打燕王,所以在永樂二年,因群臣彈劾,朱棣便將李景隆抄沒家産,削掉公爵爵位,囚禁家中。

宣德四年,李景隆病逝。

就這樣,李文忠憑自己的戰功獲封的曹國公爵位,僅三代而除。

李景隆的功過是非我們暫且不論,畢竟靖難之役是叔侄之間爭奪皇位的爭鬥,不管是朱棣還是建文帝在皇位上,大明王朝始終是朱家的天下。然而靖難之役卻成爲明朝初期很多功勳之家的轉折點,很多對建文帝忠心耿耿的臣子被朱棣處死,並且牽連到了自己的家人。

李景隆雖然在靖難之役快要結束的時候,打開了金川門;但李景隆並非將帥之才,而且妄自尊大,本就威望不高;再加上曾任征討燕軍的主帥,讓燕軍吃過虧,自然是靖難功臣們的眼中釘。可以說從朱棣坐上皇位開始,李景隆的結局便注定了。

景隆貴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諸宿將多怏怏不爲用。

只是因李景隆一人之故,便將曹國公爵位除,確實非常可惜。

13 阅读:4312
评论列表
  • 2024-04-12 15:58

    最騷的是曹國公府的龍袍是老朱給的,到靖難之後李景隆的其中一條罪名就是私藏龍袍[得瑟]

  • 2024-04-11 10:56

    李景隆,趙括式的將軍。李文忠如趙奢一樣,威武霸氣,兒子卻是庸才。

    逍遙遊 回覆: 用戶18xxx11
    的確,碰到了武安君大殺神。[哭笑不得]
    用戶18xxx11 回覆:
    李草包比趙括差遠了,趙括肯定不是庸才,只是對手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