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SCI論著六步寫作經驗

英輯學術科研 2024-04-02 14:20:59

對于醫學SCI的寫作,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習慣,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看待問題一樣,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論著在我們的平常學習中是最常見也是接觸最多的,論著的寫作一般會分爲以下幾個部分:題目(title)、摘要(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材料與方法(methods and materials)、結果(results)、討論(discussion)、致謝(acknowledgements)和參考文獻(references),這基本是正文的主要內容,另外就是圖表(Tables and figures)的制作以及注釋(Figure legends)。接下來,就從這幾部分一一介紹。

1.首先是引言

引言是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因爲引言部分主要介紹你爲什麽做這個研究以及這個研究將要解決了什麽樣的問題。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是一個人的話,引言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個人的基本輪廓。引言的目的就是讓讀者對你的文章有個初步的認識,即使是非本專業領域的學者看完也會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引言最重要的是要交代你所研究的內容的研究現狀、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及本研究所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要把你問什麽要做這項研究以及該研究解決的問題給交代清楚。引言的寫作要細致,不要過于籠統。

2.其次是材料與方法

有了引言對一個人基本輪廓的描述,接下來就是細節描述了,材料與方法的介紹就類似對一個人基本輪廓的描述細節化了,從頭到腳說一遍。材料與方法的寫作通常比較簡單,常規的實驗方法都會在以往的文章中有所描述,對于比較新穎的實驗方法,你可以多描述下。

3.結果的描述

就是類似于通過一個人的外在發現其內心的過程。結果的寫作認爲最重要的是條理,思路要清晰。舉個簡單的例子,結果的寫作就像吃水果一樣,要有順序,先把水果洗幹淨,剝皮,然後再吃。結果也是一樣,要讓人讀完後思路比較清楚,知道你第一步做的是什麽,結果是什麽,第二步是如何和第一步銜接的,這樣一環扣一環,也比較有說服力。

4.討論的寫作至關重要

一篇文章的成功與否,引言和討論兩部分占很大比重。討論就類似把一個人的內心和其他人進行比較,是否一致,爲何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在哪。一般的寫法是,第一段把這篇文章的最重要的結論羅列一下,讓讀者有個大概的認識,接下來會按照第一段介紹的順序把結論一一進行討論,這樣文章結構會顯得清晰明了。討論不是文獻的羅列,更重要的是你的觀點,要把你對結果的理解說出來。相對來說,用機制來解釋現象,這樣也能加深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也能讓讀者一目了然。最後,分析下本研究的不足、未來的研究方向,並且會把本研究的實驗結果進行總結。

5.摘要

寫完上述部分,會寫摘要部分,不首先寫摘要的原因是,一旦你先寫完了摘要,整篇文章也就被框架式了,它會局限你的思維,讓你通篇都在想怎麽圍繞摘要來寫。而最後寫摘要,就類似于爬山爬到山頂了,有種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寫起來會更加揮灑自如。其實摘要也就是對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的縮寫,排開而論,完全可以成爲一篇獨立的文章。

6.題目的書寫

最後一部分就是題目的書寫了,這也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好的題目能讓人眼前一亮,所以說題目也盡量要精練、總結性強、一目了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