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總理親自接機,最高外交禮儀接待,外交成果顯著,中法正義發聲

陳虎新觀察 2024-05-08 19:21:04

這兩天一直在關注我國最高領導人訪問法國的相關報道。爲什麽如此關注此次訪法行程呢?這是一場重大的外交活動,也是一場難度頗高的外交活動。我是抱著既有期待也有擔心的這樣的一個心情,去看待這次訪法行程的。

要說這次外交活動意義十分重大,不用我解釋大家都清楚,但是爲什麽說這次外交活動又是一次頗爲艱難的外交活動呢?因爲中法兩國之間在重大問題上既有共同之處,也有相異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元首出訪的外交活動就需要在求同存異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公約數。而求同存異,說容易實現起來,其實是有相當難度的,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我說我是抱著期待同時又有幾分擔憂的心情去看待這次訪問的。

第一個感覺應該還是不錯的。從機場上法國總理接機、紅地毯,禮兵開始,所有的外交禮儀法國方面還是都做到了,說明法方也是高度重視此次中國元首來訪的,也是希望通過這次外交活動達成相應的成果,取得相應的收獲。

然而,當我看到國家領導人和法國總統在巴黎愛麗舍宮會談之後共同會見記者的報道時,擔憂又多了幾分。

爲什麽呢?從新華社的報道當中看到,全文都是我們的領導人說的什麽,沒有看到法方領導人說了什麽,這就難免讓人有其他的想法,産生一些擔憂。同時也看到這篇報道的文字當中在講到重大國際問題的時候,把巴以沖突的相關的觀點和論述放在前面,把烏克蘭危機放在了後面,顯然對于巴以沖突,中法兩國的共同點更多,而對于烏克蘭危機,兩國的差異更多。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如何達成求同存異呢?

終于5月7日下午,我們看到了新華社發自巴黎的報道,內容是中國領導人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期間雙方達成的聯合聲明和部門間協議。一共有4份聯合聲明,第一份是《中法關于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第二份是《中法關于就生物多樣性與海洋加強合作的聯合聲明(昆明-蒙特利爾到尼斯)》、第三份是《中法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第四份是《中法關于農業交流與合作的聯合聲明》。雙方達成的部門間協議就更多了,一共18份,在這裏我就不一一提及了。不能不說這個成果是令人欣喜的,而且也體現了雙方高度的外交技巧。

一般來說像這種的聯合聲明我們通常是看到一份很長的聯合聲明,但是在這裏呢,我們看到的不是一份而是多份聯合聲明,顯然雙方在同的部分達成一致發出聯合聲明,而在存在差異的領域進行了回避。這就是所謂的求同存異,有差異不要緊,關鍵是把雙方認同的東西做起來。能把雙方認同的東西做起來做好了,差異的東西可以一點一點地彌合,一點一點地改變。

4份聯合聲明當中,《中法關于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尤其引人關注。細細讀下來就會發現和中國的一貫立場基本一致,顯然這不是一份搞折中玩妥協靠低級求同而形成的聯合聲明。

其中明確講到了,兩國元首呼籲以決定性不可逆方式重啓政治進程,具體落實“兩國方案”,確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作爲鄰國和平、安全共處,共同以耶路撒冷爲首都,在1967年邊界基礎上建立一個有生存能力獨立、擁有主權的巴勒斯坦國。

這一段文字說起來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中國曆次的外交文件和對外聲明當中經常看到,而中法兩個大國、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能夠在這些方面達成一致是難能可貴的,同時也是對實現巴以和平會産生一個巨大的推進作用。

當然,對于巴以沖突,當務之急是立即實現可持續停火,確保在加沙地帶提供大規模人道主義援助,保護平民。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人質,確保人道准入,解決他們的醫療和其他人道需求。對所有被扣押人員遵守國際法,呼籲立即有效落實聯合國有關決議,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第2712號、2720號及2728號決議。這是唯一保障所有人和平與安全,並確保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均不再經受2023年10月7日襲擊以來可怕遭遇的唯一可信途徑。

什麽叫正義的呼聲?聽到嗎?這就是。那麽,看到中法雙方發表的聲明和部門間協議,最初那份期望和擔憂的心情算是落地了。期望達成了,擔憂可以免去了。

什麽叫外交的成果,外交的成功?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範例了。

0 阅读:234

陳虎新觀察

簡介:陳虎專欄,國際軍情點評,武器裝備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