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被稱爲“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之原因與理由何在呢

光光的精彩生活 2023-04-26 19:30:01

梅贻琦,1931年至1948年,曾擔任清華大學校長17年;1955年,他在台灣新竹創建“台灣清華大學”並任校長,直至逝世,被人們稱爲“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近期播放的《戰火中的青春》中出現了他的身影。

今天探討的話題:是什麽原因與理由,讓梅贻琦先生獲得了上述稱號的呢?

一.危難之際,走馬上任

1889年(光緒十五年)12月29日,梅贻琦出生在天津。他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其父中過秀才,後淪爲鹽店職員,甚至失業過。雖然家庭貧困,但是,梅贻琦從小勤奮好學。

梅贻琦是南開中學第一期學生;他還曾入保定高等學堂學習;1909年6月,梅贻琦報考首批庚款留美生,在630名考生中以第6名的成績被錄取,成爲首批赴美留學生47人中的一員。

1914年,梅贻琦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曆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在前十年,清華大學的校長更換非常頻繁,曾先後有九人擔任過這一職務。

前任校長羅家倫是個年少得志的國民黨黨員。他在任期間,每天穿著國民黨少將軍服,大肆在校園內宣傳國民黨黨義,還強迫學生們軍訓,對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論動辄予以打壓。

很多與羅家倫不和的教授,都被逼得紛紛去職。原本崇尚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清華園,一時間萬馬齊喑。最終,忍無可忍的清華學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驅羅運動,將羅家倫從校長位置上趕了下來,聯合要求教育部選派新的校長。

梅贻琦,就是在這樣一種複雜局面下,成爲了清華第十任校長。很多人對此並不樂觀,因爲清華的學生們雖然優秀,但是“難纏”,不服管。羅家倫這樣的鐵腕校長尚且無法鎮住他們,梅贻琦這個文弱書生豈不是更無可奈何?

可是未曾想到,梅贻琦很快就贏得了清華師生的衷心折服。他徹底改變了羅家倫時代強加給清華的政治色彩。

二.引進頂級學者,培養優秀人才

1931年12月3日,清華大學迎來了她的第10任校長,梅贻琦校長在就職典禮上,留下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話:“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

梅贻琦認爲:大學之大,不在書多,更不在樓高。書再多,沒有看得懂的人,也是暴殄天物;樓再高,不是爲師生服務,也是形同虛設。後來,他的這句經典名言,常常被文人學者們引用。

梅贻琦個性沉靜,寡言、慎言,他有句口頭禅,就是“吾從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公衆場合,梅贻琦很少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一句“吾從衆”,並不代表他沒有堅守的東西——他堅守學術自由,抗日戰爭期間,他堅守西南聯合大學,他堅守教學相長,他堅守以學救國。

梅贻琦本人雖然學術著作很少,他也從來沒有被稱爲“大師”,但在他的任內,卻爲清華請來了衆多的大師,並爲後世培養出了衆多的大師。

在梅贻琦校長的運籌下,清華和西南聯大引來了一大批頂級學者,像朱自清、聞一多、潘光旦、曾昭掄、陳省身、華羅庚、錢鍾書、雷海宗、吳大猷、吳有訓、趙忠堯、葉企孫、王竹溪等等。

梅贻琦校長還培養和積蓄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李政道、楊振甯、張守廉、黃昆、屠守锷、鄒承魯、郭永懷、陳芳允、王希季、朱光亞、鄧稼先、汪曾祺等。

在梅贻琦任清華校長之前,清華師生趕校長、趕教授是家常便飯,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但是,梅贻琦任職清華期間,清華師生校友都能接納他,並對他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有人問梅贻琦有何秘訣,梅贻琦並不作正面回答,而是非常幽默地自誇自己是因爲姓得好:“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

三.中間立場、爲人師表

梅贻琦曾在日記中表達了自己的中間立場:“余對政治無深研究,于共産主義亦無大認識。對于校局,則以爲應追隨蔡孑民先生兼容並包之態度,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謂新舊,今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時,清華與北大、南開三校合並爲西南聯合大學,梅贻琦任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翌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

西南聯大在辦學8年的歲月裏,沒有因政治原因開除過一個師生員工,校中既有聞一多、吳晗等進步人士,也有國民黨直屬區黨部,有三青團直屬西南聯大分部,此外還有地下黨組織,有中國民主同盟的組織。梅贻琦的中間立場由此可見。

梅贻琦爲人清廉、公正,是人所共知的。清華校史研究專家黃延複說:“他長母校幾十年,雖然清華基金雄厚,竟不苟取分文。在貪汙成風的社會,竟能高潔、清廉到這樣地步,真是聖人的行爲。只這一點,已足可爲萬世師表。”

在西南聯大期間,由于時局艱難,學生們生活無以爲繼,很多學生的營養狀況非常差,衣食住行都得不到保障。梅贻琦憂心如焚,接連向國民政府寫信,請求國府能夠撥付一筆資金,專門用來補貼學生,以免學生蒙受凍餓之苦。

資金申請成功之後,大多數師生都得到了資助,暫時脫離了窘境。只有梅贻琦的幾個孩子例外。梅贻琦子女衆多,他又爲人清廉,根本養活不了全家。當時梅家生活十分清苦,衆所周知。

但是爲了避嫌,更爲了把資金留給更需要的學生,梅贻琦堅決阻止自己的孩子領取補助金。爲了支撐家中的生計,他的夫人不得不放下知識分子的體面,挎著個小竹籃到處叫賣自己制作的“定勝糕”,用賣糕點的錢來補貼家用。

四.獲得稱號的原因與理由

1948年12月,爲了保住由美國掌控的清華大學的庚子賠款基金,在國民黨的挾持下,梅贻琦忍痛離開了清華園。1955年,梅贻琦用庚子賠款基金,在台灣新竹創建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並任校長,此後的七年,他把全部的心血放在了台灣清華大學的發展壯大上,直至1962年逝世。

就這樣,梅贻琦將所有的錢,都用在了清華大學的建設上,沒有一分落入私囊。他,無愧于“永遠的清華校長”這一稱號。他獲得這一稱號的原因與理由是:

梅贻琦在擔任校長期間,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從而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爲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在貪汙成風的社會裏,他能做到清廉、公正、爲人師表。

梅贻琦先生爲清華大學及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值得人們稱頌;他的高尚品德更加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本文由“老吳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