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挖隧道,方便印軍直達中印邊境,大選關頭莫迪要孤注一擲?

劍道2049 2024-03-11 16:32:55

前幾日,中印兩軍才結束了第21輪的軍長級會談,並一致同意遵守雙邊協議,維護邊境和平。但剛剛過去三個月,印度一方就出爾反爾,在邊境地區加大了部署。

(印度修建的塞拉隧道)

日前,印度方面突然表示,此前派駐到印度西部邊境的一萬名士兵,如今已經被抽調出來了,即將被派往和中國接壤的邊境地區,邊境現有的9000名士兵也進行了職務調整,他們將被納入新成立的戰鬥指揮部,專程來守中印邊境。此外,印方還爲邊境部隊增加了炮火和空中支援。

其實,印方的這一突然行動,與即將要進行的大選有關。在今年4月至五月,印度即將開始大選投票,而莫迪也將爲自己爭取第三次連任。近段時間以來,莫迪的反對黨,一直在以“莫迪在邊境問題上太過溫和”而對其展開批評,所以加大在邊境的部署,也是莫迪政府爲爭取選票,采取的一個措施。

但是,對于印度來說,把士兵拉到邊境非常簡單,有車就夠了。但是如何解決前線的後勤問題,又成爲了莫迪政府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而讓莫迪爲此信心滿滿的,則是位于中印邊境的塞拉隧道的開通。在宣布完增兵的後一天,莫迪就親自爲塞拉隧道舉行了揭幕儀式。

(莫迪此前視察邊境)

這條隧道有三個不簡單之處。

首先,它位于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穿越的是喜馬拉雅山脈中的皮爾潘賈爾山脈。在建設完成後,將使得達旺和迪朗之間的距離,縮短12公裏,單程節省了近90分鍾時間。

其次,這條隧道還是世界上同等高度下,最長的一個雙車道隧道,一天能容納3000輛汽車和2000輛卡車通行,隧道內部也配備有照明、通風和消防系統。

最後,這條隧道還解決了印軍難以爲前線補給的難題。此前,由于中印邊境地區海拔近1萬4千英尺,氣溫時常會降到零下二十度以下,印軍由于裝備落後,使用的柴油車在這種條件下根本無法通行,若是遇上下雪天,更是路都走不了,這樣一來若前線有突發情況,印方連補給都無法完成。

但是這條隧道在通車後,將使得原本季節性受限的通行,變成全年無阻的通道。也就是說,無論是下雨還是下雪,新隧道都能讓印度隨時將部隊和物資帶到前線去,日後印軍在邊境的行動,也將更加順暢。

所以基于這三點,莫迪政府趕在大選之前揭幕,也是想將這條隧道當做爲自己爭取選票的王牌。

(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而反之,對于中方而言,我們也不必太過擔憂。從過去中印爆發的幾次沖突就可以看出,中印之間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從來都不是士兵數量和規模。

首先,在和印度的對峙中,中方在地理位置上本身就占有優勢,中印邊境跨越了喜馬拉雅山脈,而中方控制的關鍵地區又位于相對較高的地形上,這就給中國軍隊提供了觀察局勢的有利位置。

其次,印度之所以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還是想縮小和中國的差距。多年來,我國在相關地區已經建立了龐大的交通網絡和軍事設施,大大提高了對邊境地區的控制能力和迅速調動軍隊的能力。比如說,青藏鐵路和一系列高速公路的建設,就極大地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物資支持和快速反應能力。

最後,在軍事裝備的質量和數量上,中方也領先于印度。當前中方不僅具有強大的工業生産能力,也擁有更加成熟的軍工産業和科研體系,能夠自主研發和生産先進的武器系統。同時,中方還在持續增強信息戰、電子戰的能力,這些技術的應用提高了中方的作戰效率和戰場適應性,也爲中方在潛在的沖突中,提供了更多選擇和靈活性。

而印度這邊,在裝備領域還主要依賴進口。就在前不久,印度陸軍還表示,此前印方使用的主戰坦克無法適應邊境地形,所以最近才訂購了輕型坦克部署在實際控制線附近。

(中印就邊境問題舉行多次談判)

總之,印方依靠一條隧道和增兵一萬的行動,是無法改變和中方的實力差距的。印方也應該清楚,想要依靠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不是自己能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

也正如我國外交部所說,印度在邊境的各種小動作,只會增加中印之間的緊張局勢,給中印關系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對于印度來說,只有放下曆史包袱,摒棄零和思維,通過增強和中方的對話與合作,才能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和平穩定、共同繁榮發展的未來。

1 阅读:787
评论列表

劍道2049

簡介:看劍道2049,品社會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