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贏姚振華後,中炬高新又陷造假舉報風波

商訊社 2024-03-06 09:35:58

來源:雷達財經 文|李亦輝

土地訴訟危機解除不久,中炬高新再陷風波。

3月4日早盤,中炬高新股價一度大跌7%,截至收盤跌4.67%。根據公開消息,2月29日晚間,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其微博貼出廚邦前生産總監高聽明實名舉報廚邦蚝油造假材料。舉報稱,僅廚邦蚝油一項,涉嫌非法所得超10億元。

3月1日,作爲廚邦醬油母公司的中炬高新發布澄清公告稱,報道中涉及的醬油、蚝油産品生産標准、質量以及財政補貼的相關情況,均缺乏事實依據,公司各項生産經營均合法合規。

對于中炬高新的回應,王海告訴雷達財經,澄清公告“都是無效語言,毫無理據”,將堅持舉報。

此前,中炬高新因兩大股東內鬥而備受關注。去年7月24日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會完成“換血”,姚振華的寶能系正式出局。目前,火炬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爲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

伴隨著“內鬥”告一段落,公司的土地合同糾紛訴訟也在近期迎來和解,中炬高新2023年業績預計扭虧轉盈。不過隨著身後的千禾味業迎頭趕上,中炬高新“醬油老二”的位置岌岌可危。

回應後股價仍大跌

平地起驚雷,廚邦蚝油被前高管實名舉報造假。

2月29日,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其微博貼出廚邦前生産總監高聽明實名爆料: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技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調味品企業“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蚝油,蚝油汁僅占1.6%。

高聽明指出,在蚝油最核心的指標氨基酸態氮含量的提供中,添加劑味精是原材料蚝汁的61.5倍,且標簽配料表上將蚝汁用量擴大10倍進行虛假標注。高聽明稱,以上行爲不符合蚝油國標的要求。

舉報材料顯示,高聽明2000年7月畢業後進入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後在醬油廠、品控部從基層的技術員做起,曆任主管助理、副主管到醬油廠(副)廠長等職位。

2012年,美味鮮公司在陽江市陽西縣設立子公司廣東廚邦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7月,廚邦公司正式投産後,高聽明被任命爲廚邦公司生産總監,全面負責廚邦公司的生産、質量、安全等全面工作(除采購、財務、銷售由總部負責外),在美味鮮公司(含廚邦公司)工作22年。

有媒體發現,高聽明曾多次現身于官方媒體對廚邦的采訪報道中,其職務正是“廣東廚邦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總監”。

天眼查顯示,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6月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爲中炬高新技術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75%。

廣東廚邦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4月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該公司大股東爲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80%。

按照舉報內容,廣東廚邦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過程中全程造假,詐騙國家補貼資金約2億。僅廚邦蚝油一項,涉嫌非法所得將超10億元。

此外,在王海發布的另幾條微博中顯示,廚邦醬油六成鮮味成分由味精提供,曬足180天實際84天;廚邦部分醬油系冒充自己生産,將外購半成品醬油調配貼牌欺騙消費者。

公開資料顯示,廚邦是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廚邦醬油美味鮮,曬足180天”的廣告更是深入人心,但這次爆料讓一些網友擔憂産品的質量問題。

3月1日中午,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近日,網傳廚邦蚝油造假被前高管實名舉報,監管局高度重視,目前正組織開展相關核查工作。”

對此,中炬高新也通過公告緊急回應,“報道中涉及的醬油、蚝油産品生産標准、質量以及財政補貼的相關情況,均爲缺乏事實依據的不實報道。公司各項生産經營均合法合規,所生産的産品嚴格遵守國家各項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

但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此番澄清未能完全安撫投資者的情緒。在公告公布後的3月4日,中炬高新股價低開並收跌4.67%,總市值約190億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跌幅超10%。

王海告訴雷達財經,中炬高新的回應都是無效語言,毫無理據。他表示,公告並沒有就舉報人提出的事實做出一一說明,將堅持舉報。

隨著市場監管機構介入,上述舉報內容真實與否,有待權威部門做出准確結論。

土地訴訟迎來和解

天眼查顯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注冊資本7.85億元,1995年1月份在上交所上市。

成立之初,中炬高新主要負責中山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的開發、投資、建設和綜合管理,是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的首家上市公司。

1999年,中炬高新收購了生産經營醬料及調味品的中山市美味鮮食品總廠,這也是其子公司美味鮮公司的前身,此後蛻變成了一家以賣醬油爲主的調味品公司。

沒人預料到,隨後數年間,這家醬油企業會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控制權爭奪戰。

資料顯示,在2015 年之前,火炬集團一直是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中山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爲實際控制人。

2015年4月,姚振華通過旗下前海人壽大肆收購中炬高新的股票,以進行舉牌。一年後,前海人壽以24.92%的持股比例成爲第一大股東。

對于寶能系的介入,火炬集團曾表達出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發行股份等方式反擊的計劃,但最終不了了之。

2018年9月,前海人壽將24.92%股權轉讓給了同爲寶能系控制的中山潤田,後者成爲第一大股東。寶能系一番“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後,中山潤田牢牢占據了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寶能系入主後,中炬高新的調味品業務近年來整體保持增長,但相比于頭部的海天味業仍有差距,因此被投資者稱爲“醬油老二”。

不過,火炬集團與寶能系並未握手言和。2019年,雙方就曾出現經營決策方面的分歧,中山潤田提出剝離地産業務的主張遭到了火炬系董事的反對。

2020年9月份,和火炬集團同一實控人之下的工業聯合突然“發難”,翻出20年前的土地舊案,並向法院申請對中炬高新采取財産保全措施。

在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看來,工業聯合起訴中炬高新的目的很可能是爲了削弱寶能系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力,迫使寶能系放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

寶能系也未善罷甘休。2021年7月26日,中炬高新抛出了新的定增計劃,定增擬全由大股東一人承包。有分析師認爲,“定增完成後,中山潤田的持股比例將由25%增加至42.31%。”

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來,姚振華的寶能系深陷流動性危機,自顧不暇,不僅定增難以推進,所持的中炬高新還頻頻被動減持。

在此情況下,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趁勢反擊,連續增持中炬高新,並在2023年1月重返第一大股東之位。2023年7月份,雙方的鬥爭進入白熱化,並出現姚振華被保安堵門這一“商戰”名場面。

同年7月24日,由火炬集團組織的臨時股東大會完成對董事會“換血”,此前股權被強制執行淪爲二股東的寶能系,最終出局中炬高新董事會,姚振華的實控人地位也自此失去。

中炬高新2023年半年報顯示,中山潤田不再爲公司控股股東,姚振華亦不再爲公司實際控制人。

但從過往情形來看,姚振華並非輕言放棄之人。有投資者揣測,這次舉報事件是否跟寶能系有關?答案外界不得而知。

根據公告,截止2024年1月,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61億股,持股比例爲20.44%,爲公司第一大股東。

同時,一直困擾中炬高新的土地訴訟糾紛,也達成和解。2月29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各方已達成和解,工業聯合已就三起案件向法院申請撤回起訴,公司已就三起案件向法院申請撤回上訴。

近年來業績不理想

近年來,在股權爭奪陰影下的中炬高新基本面也不理想。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爲虧損5.92億元,錄得上市27年以來的首次虧損。

對此公司解釋稱,利潤方面受到工業聯合訴訟一審判決的影響,年報中計提預計負債11.78億元,是造成年度業績虧損、淨資産收益率下降及資産負債率攀升的主要原因。

2023年前三季度,中炬高新歸母淨利潤再度虧損12.72億元。財報中公司表示,上述土地使用權案件的判決令公司本年度計提預計負債 17.47 億元,使得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

如今隨著案件和解,中炬高新的業績也迎來反轉。據悉,本次訴訟和解及撤訴事項預計將增加公司 2023 年度損益 11.78億元(未考慮所得稅影響),即 2022 年計提的預計負債 11.78 億元將計入 2023 年度的營業外收入,而 2023 年上半年計提的預計負債 17.47億元將沖回。

由此,中炬高新預計 2023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 15.34 億元到 18.41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扭虧爲盈。

不過,其扣非淨利潤預計約4.72億元到5.67億元,很可能低于2022年的5.56億元。拉長時間來看,中炬高新的扣非淨利潤已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醬油在中國作爲必需品,消耗量極大,但全國各地的口味偏好差異大,區域性強,行業多年維持“一超多強”的格局。作爲老大哥的海天味業雖遭“輿情沖擊”,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潤雙降,但扣非淨利潤仍超過41億元。

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業增長迅速。2023年度,千禾味業預計扣非淨利潤爲5.08億元至 5.75億元,同比增長50%-70%。

由于醬油行業老大的位置暫時難以撼動,“老二”位置競爭變得激烈。目前來看,如果千禾味業的扣非淨利潤反超中炬高新,後者很有可能要痛失扣非利潤“老二”地位。

隨著曆史遺留問題一步步解決,中炬高新還能否重回昔日的高增長,市場拭目以待。

0 阅读:7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