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麾下四大謀士有哪些?他們的結局如何?

順化軍節度使 2024-05-23 09:12:36

闖王李自成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對于闖王李自成來說是絕處逢生的一年。原本蟄伏于商洛山中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率千余部衆進入河南。正逢河南大旱,遍地都是災民。地方官吏此時又不顧百姓死活。所以待到李自成率部進入河南,打出闖王大旗。一時之間“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旦夕之間李自成軍隊便發展到數萬,在李岩的建議下李自成又提出“均田免賦”口號,由此,李自成的聲勢更甚。不僅遠近災民扶老攜幼去投奔闖王。極少數對明朝失望透頂的小知識分子也由此加入了李自成的農民軍中。他們的到來使農民軍如虎添翼,也代表著明朝在地方政權的崩潰,李自成和農民軍也在這些知識分子的幫助下,開始了建立地方政權的嘗試。值得一提的是日後大順政權第一文官牛金星也是在這個時候來到的農民軍中。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省寶豐縣人。他的父親名叫牛垧,是魯王府紀善。史載其祖輩“先世由歲貢仕至縣博士與王府官者數人”。所以牛金星從小便學習四書五經,待到他二十余歲中了秀才,大明天啓七年(公元1627年)又中舉人。傳聞他爲人質樸,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牛金星平日裏靠設館授徒來維持生計,他的家族在地方也有不少良田。因此這一階段牛金星的生活條件是十分殷實的。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左右,牛金星因與王姓親戚起釁(亦雲“以事忤同邑之巨紳”),被誣以抗欠賦稅、強占婦女18人,而遭“盆冤”,被革去舉人功名,充軍盧氏當差服役。這一打擊對牛金星不可謂不巨大。家産被充公、被誣入獄以及舉人功名的丟失,使他不僅痛恨包庇同邑巨紳的地方官吏,也深恨腐敗的明朝朝廷。于是牛金星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在闖王李自成率部進入河南時毅然決然加入了農民起義軍(一說李岩舉薦,但是李岩是否有其人,一直存在爭議)。

牛金星在擔任李自成幕僚後,很快就顯示了其過人的才幹。如他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赈饑民,收人心”,爲李自成的政權建設和收攬人心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李自成視若左右手的軍師宋獻策就是牛金星推薦給闖王。此後牛金星爲闖營在制定規章制度、招攬人才和建立政權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大明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年)李自成襄陽建制時,任用其爲丞相,爲奉天倡義營政權文官之首。大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元稱帝之時,改內閣爲天佑殿,設大學士爲平章軍國事,仍然以牛金星任之作爲文官之首。

大順永昌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軍渡河東征時,牛金星也隨軍行動。大順軍攻入北京以後,牛金星和劉宗敏二人負責替大順政權甄選明朝降官,收取人才。據說這一時期的牛金星利用手中權勢大肆收受明朝降官的賄賂。在北京期間牛金星還負責率領文武百官勸進李自成登基以及籌備李自成的登基大典。還負責制定了《永昌儀注》,刊刻成爲一卷。“前載僞令,禁奏疏冗長。條記官制、補服、朝見儀節,以及各官往來禮束之類皆具。”

李自成東征山海關之時,牛金星替吳襄寫家書給吳三桂做挽回工作,還奉命率萬余老弱守備北京。

大順永昌元年(大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自山海關敗退回北京後,于二十九日在北京武英殿登基即位,並派牛金星代行郊天禮。

等到大順軍撤回到西安之後,因爲一連串的失敗,牛金星對前途感到悲觀,暗中與其子襄陽府尹牛铨准備後路。永昌二年(大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敗退至富池口前後,牛金星和其子突然不告而別。而後在別處降清。其子牛铨降清後任清朝黃州知府,後來升任湖廣糧儲道;牛金星因爲在大順政權中地位極高,在明朝官紳中名聲又極壞,清廷不便安排其職務,老死于牛佺官署中,死後葬于香山之陽。值得一提的是據有些史料記載,大順軍的大將李岩,就是被牛金星進讒言而導致李岩被李自成所殺。

李自成軍師宋獻策

宋獻策,又名宋康年,外號宋矮子”或“宋孩兒”,河南永城人。傳聞他苦讀書,學識淵博,熟悉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尤精通“術數”,以“術士”爲生,長期雲遊四方,占蔔吉凶禍福。

大約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左右,宋獻策爲牛金星所舉薦,加入李自成營中。傳聞宋獻策與李自成剛見面的時候,便向李自成獻上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語,利用白蓮教在民間散布的李氏當興的輿論,說李自成上膺天命。李自成很高興,尊他爲軍師。

“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童謠,也是宋獻策所編。這句童謠在百姓中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宋獻策還據明王朝政治腐敗,借術數指出其“國運將終”。所以李自成對他一直十分信任,常常帶在身邊征詢意見。大順永昌元年(公元1644年)在西安李自成稱帝建國時,封宋獻策爲“開國大軍師”。此後宋獻策跟隨李自成參與了東征北京、山海關大戰、華北撤退,潼關之戰等一系列大戰。西安失陷後,宋獻策又隨李自成退往湖廣、河南一帶。大順永昌二年(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下旬,在江西九江四十裏處被清軍攻入老營,大順軍汝侯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隨軍將領的家屬被清軍俘獲。劉宗敏和李自成的兩位叔父當時就被殺害,宋獻策卻憑借江湖占蔔騙術取悅于清廷官員,得以保全了性命。談遷在《北遊錄》《紀聞》下《宋獻策》條記載他在順治十年到北京後得知“滿洲人重其術,隸旗下,出入騎從甚衆”。

影視劇中的李自成和顧君恩

顧君恩,一名顧炎,湖北鍾祥人,明朝縣學生員。史載其多謀略,頗爲李自成所倚重。

有史料記載早在大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李自成、高迎祥等起義軍被圍車廂峽時,李自成就是采用顧君恩之計,賄賂陳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詐降,這才逃出生天。根據本人分析這一條史料應該記載有錯,首先如果崇祯七年顧君恩就出現在闖營之中,那麽不可能直至八年之後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才又出戰在史料之中,期間一點都不記錄于史籍。因爲崇祯七年的農民軍還是屬于轉戰各地的流寇,組成者大多是逃兵和底層百姓,倘若有讀書人加入其中不可能這麽默默無聞,一點都不留存于典籍。還有就是顧君恩籍貫是湖北鍾祥人,那麽他應該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之後,李自成南下荊襄時,所招攬的讀書人,這也和他大概在這時間段頻繁出現在史籍之中相呼應。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李自成略定湖廣以後,同牛金星、楊永裕、顧君恩等商討進兵方略,牛金星主張直取河北,攻占北京。楊永裕建議東下南京,塞東南半壁。顧君恩認爲牛金星的方略太過著急,楊永裕的策略太過緩慢。他主張先取陝西,收取三邊兵力,然後東取山西、河北。李自成聽到顧君恩的方案十分高興,決定采取他的方案,後來在奪取了西安之後,還特別賞給顧君恩女樂一部作爲獎勵。

在李自成稱帝後,顧君恩相繼被任爲吏政府侍郎,文谕院院長,封齊侯。

此後顧君恩也跟隨李自成參與了東征北京、山海關大戰、華北撤退,潼關之戰等一系列大戰。李自成在退出西安撤往河南、湖廣之時,曾有意直趨南京,搶在清軍之前占領東南財賦之區,由于顧君恩的竭力勸阻,才決定南下襄陽、承天。等到李自成犧牲于九宮山之後,顧君恩卻再也不見于典籍。有說他在李自成通城殉難後,跟隨李過進入湖南平江縣,後隱姓埋名于平江縣龍門土龍寺出家。也有說顧君恩犧牲在大順軍撤退的路上。

影視中的李岩

傳說中李自成的謀士還有一位李岩,在大順軍政權屬于文武雙全的人物。爲大順軍建立政權和攻占北京,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因爲被丞相牛金星嫉恨,所以向李自成進讒言,所以導致李岩爲李自成所殺。但是是否有李岩這個人一直存在爭議,後來經研究南明史的泰鬥顧城先生考究,李岩屬于虛構人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