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舞台不給觀衆任何摸手機的機會,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南京上演

揚眼 2024-03-21 11:45:40

昨晚,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的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荒誕諷刺又令人深思的劇情,戲曲、說唱、舞蹈、彈跳等元素樣樣有,加上如短視頻一般快的推進節奏,以及一會變幻成“牛眼”一會變幻成“鍋”的巨大舞台裝置,還有2個半小時超長待機的女主角李雪蓮……很多觀衆感慨,這個舞台,不給觀衆任何摸手機的機會。

很多人對小說《我不是潘金蓮》比較了解,馮小剛也將其改編爲電影過。該小說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雲第一部以女性爲主角的作品。在此話劇結尾處,劉震雲和他寫小說的事,被台詞CUE到了,引來現場陣陣笑聲。

《我不是潘金蓮》講述了頂著“潘金蓮”冤名的農村婦女李雪蓮經曆了一場荒唐的離婚案,她要證明之前的離婚是假的,更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于是走上了二十年告狀路的故事。小說中幽默反諷的文學語言,前後對比的巧妙結構,深刻體現的荒誕現實、時代隱喻和文化意蘊,都使這部作品曆久彌新,堪稱中國當代文學經典。

此次改編成舞台劇,由影評人卓別靈擔任編劇,90後新銳戲劇人丁一滕擔任導演,演員張歆藝主演李雪蓮,張隽溢、金廣發、蔣博甯等主演,率徐達、李奎、姜力豪、王丁一、周一南等身懷絕技的“怪咖”男團傾情演出。

這是張歆藝自中戲畢業後的第一部話劇舞台,一改以往時尚靓麗的形象,紮個辮子,臉蛋摸得紅撲撲,穿著紅棉襖圍著綠紗巾,一幅農婦模樣,韌勁兒和軸勁兒有余。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沒有中場休息,全場整整2個半小時,李雪蓮作爲大女主,幾乎從頭演到尾,而且舞台裝置是一個坡形的“鍋體”,一會翻身上鍋,一會在鍋邊跑,一邊在鍋下面匍匐爬行,對體力的要求可想而知。

另外,劇情跨度達20年,所以張歆藝要從不谙世事的青春少婦,演到飽經滄桑的白發老婦,從天真執著到痛苦絕望,不同年齡的心境與情感的自然轉變,要塑造出了人物不同層次的悲劇感。

舞台上第二位女性是一位古代“潘金蓮”的戲曲形象,她有兩次出場,與李雪蓮進行超時空對話。“潘金蓮”不再承擔“壞女人”的“汙名”,而是以女性視角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成爲令人反思的獨立靈魂,這是話劇版改編對小說原著的創造與升華,也是舞台藝術不同于影視作品所具有的獨特創新。

除此外,舞台上全是男性,不少男性演員客串了多個角色。

其中,曾經在當代經典話劇《戀愛的犀牛》中主演過上百場“馬路”、並參演了衆多影視劇的實力男演員張隽溢,在劇中扮演李雪蓮的前夫秦玉河,他以紮實的舞台功力和充滿力量感的細膩表演,生動演繹了這個影響李雪蓮一生命運的人物。

藝能人金廣發的出場中,突出了南京地方梗,比如李雪蓮一句“幹麽四,趙大頭”,還有趙大頭在台詞中說婚宴菜單確定了,定了南京的鹽水鴨。他的登場給舞台帶去了一些鮮活和生動。趙大頭和李雪蓮的曲折情感,尤其是“泰山頂上看日出”一段,讓人笑著笑著就落淚了,但後續反轉又讓人很氣憤。

其他的男性群演也各有特色。據說劇組當初在招募“男團”演員時,就有特殊的要求:有聲樂基礎加500分,有舞蹈基礎加1000分,有戲曲基礎加2000分,男旦加2000分……在舞台上,他們既有說唱,又有舞蹈,還有打鬥甚至彈唱等等,個個全能。

最後說說舞台,據悉,舞台視覺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師劉科棟、著名視覺藝術家王琦、著名舞台多媒體設計師胡天骥共同操刀,充滿了強烈的隱喻和沖擊力。

一個巨大的舞台裝置,一開場就帶給人豐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只見巨大的“牛眼”裏,是天地蒼茫、洪荒宇宙中被命運沖擊得顛沛翻騰的芸芸衆生。而那如同輪盤、又如漩渦的舞台裝置,又象征著生活和命運,裹挾著人物的悲歡離合不停旋轉,讓劇中人在愛恨的漩渦掙紮,與無解的命運抗爭。而且這口“鍋”是靈動的,會在不經意間變幻成其他的舞台形象,層次很豐富。有網友發文說,這像“一口鍋”,也像是一個漩渦,像鍋,人生的嬉笑怒罵、煎炒烹炸,頗有煙火氣息;像漩渦,李雪蓮作爲一個不甘受辱的女性,命運在這個漩渦裏不斷翻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徐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