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學生對話”90後”代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要相信自己,勇于奮鬥

揚眼 2024-03-08 07:55:52

“科研壓力有點大,我該怎樣做才是一名合格的未來科研人?”“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應該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年輕人爲什麽要關注兩會?”兩會開始前,揚子晚報在江蘇高校中廣泛征集了一撥00後的提問。科研、生活、人生選擇……揚子晚報記者將他們的問題帶到了兩會現場,“00後”大學生對話“90後”代表,年輕人之間的問答,充滿著真誠。

站在人生“岔路口”,“00後”這樣問——

【我在南京上了四年大學,馬上畢業了。想留在大城市南京,但媽媽卻要我回到家鄉找工作,我該怎麽辦?】

提問人:高晶東 南京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大四學生

出生于2001年的高晶東來自內蒙古,在2020年高考中,因爲對江南的向往和對南工大仰慕,毅然選擇了來到南方,成爲南工大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年輕,總是喜歡出去闖一闖,所以當初志願填報的時候,家裏人沒有反對我的意見。”大學生活豐富多彩,高晶東逐漸喜歡上了南京,“這裏和我想象中的一樣,就是江南該有的樣子!”

然而,一晃四年過去,高晶東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本科畢業後找工作就業,但去哪裏就業,我已經糾結了好幾個月了。”高京東告訴記者,自己的內心依然喜歡“闖一闖”,但現實卻讓自己有些無奈:“南京給我們的待遇、條件都很好,但家鄉內蒙古畢竟更加熟悉一些。父母也和我談過幾次,勸我回家找工作,他們告訴我,工作的本質是回歸生活。如果回家,媽媽也會更開心一些。”

在南工大,高晶東是學校就業辦的學生助理,平時接觸得最多的就是就業指導。“企業負責人進校給同學們上就業指導課,我就跟著聽,也會和他們進行交流。很多就業指導老師分析了我的情況後,告訴我‘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問題是,怎樣才是適合自己的呢?”

高晶東綜合分析了自己的情況:“我考過一次事業編,480人競爭1個崗位,遺憾失敗。和我同宿舍的同學們,考研的考研,考編的考編,定位爲就業的只有我一個。”

得知揚子晚報有向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提問的機會後,高晶東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期待著“90後”過來人給自己一個解答。“都說‘三年一個溝’,我們00後和90後年齡差距還不是很大,所以我覺得他們的故事可以給我參考,沒准我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呢。”

【現在正好是春招期間,我挺想去基層工作的,但覺得自己意志不夠堅定,我該怎樣說服自己?】

提問人: 于雪蓮 南京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四學生

于雪蓮有一張非常優秀的成績單:曾任校學生會綜合事務中心負責人,校團委青年媒體中心幹事。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江蘇省奮進獎學金、瑞華杯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學習優秀獎學金、素質拓展獎學金……她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是當一名老師,想給孩子們帶來光和溫暖。

大學期間,于雪蓮沒少參加志願活動,志願服務時長超過了400小時。“在送政策下鄉,了解民生民情的過程中,我逐漸喜歡上了基層。”于雪蓮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就來自基層。“我出生在重慶,2歲的時候跟著父母三峽移民來到了江蘇鹽城,我們受到國家的幫助,更加應該用自己所學來反哺社會。”

發展目標是“向下紮根,向上綻放”,于雪蓮的人生構想挺清晰。但她依然有些猶豫:基層真的挺不容易,做出成績更加不容易。“我的專業是英語,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學所得來給孩子們講授英語,傳遞外國語言文化。但相應的,孩子們的英語基礎也會薄弱一些。”

聯系上揚子晚報記者,于雪蓮希望通過提問的方式來給自己找找信心,怎樣才能讓自己“向下紮根”的意志更加堅定。“我出生于2002年,‘90後’的代表委員我應該還能叫一聲‘姐姐’,姐姐們的工作經驗,應該能給我一些人生啓迪。”

相信自己,勇于奮鬥!“90後”年輕代表這樣說——

全國人大代表徐瑤:相信自己的選擇,並爲之付出努力

“因爲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人生的選擇也不固定。”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覺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瑤認爲,留在大城市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很好,回到家鄉爲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也值得肯定,關鍵是正確認識自己,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然後相信自己的選擇,並爲之付出努力。

2013年,大學畢業的徐瑤放棄城市工作毅然返鄉,不惜賣掉婚房,籌措30萬資金承包了10畝土地開啓創業之路。“一開始是真苦啊,什麽都不懂,都是靠自己一點點摸索過來的。”回憶最初的創業曆程,徐瑤依然很感慨。靠著一股韌勁,徐瑤整天奔忙在田間地頭,當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成本,並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2018年,徐瑤參加了區裏組織的大學生回村任職選拔考試,成爲一名新村幹。一開始村民對這個“90後”女書記表示懷疑,“一個小丫頭能幹些什麽?”還是憑著這股韌勁,徐瑤吃住在村裏,想方設法幫村民解決大大小小的困難,終于讓大家逐漸接受這個“小丫頭”,願意向她傾訴,願意支持她的工作。

徐瑤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加入到鄉村振興大軍中來,她覺得很高興。她很慶幸自己在畢業之初就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趁年輕,去基層,把青春的汗水揮灑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國人大代表李肖娜:只要肯吃苦、能奮鬥,一定能在基層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就基層實際而言,我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夠到社區去鍛煉。”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海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肖娜說,隨著國家的發展,基層有著很多的機遇。

2013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李肖娜到社區參加工作。社區是直面居民訴求的最前沿,少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多是針頭線腦的小事。李肖娜深知能否解決好居民的“關鍵小事”決定著社區人心向背,于是她帶領社區兩委成員開展“敲門行動”,一個月內走遍轄區每家每戶,了解各家家庭情況,廣泛征集群衆訴求,將問題訴求清單化,解決一項銷除一項。社區一天天的變化讓居民們都對李肖娜豎起大拇指:這個90後的小大姐很不一樣!經過李肖娜十年紮根基層的奮鬥,原本“老破舊”的海連社區改頭換面,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的海連標准、海連模式、海連路徑被作爲典型案例全市推廣。

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曆,李肖娜由衷地說,社區工作爲自己提供了成長的平台和機會,組織上給了自己莫大的榮譽和信任,特別是去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獲評江蘇省百名示範社區書記,更讓她感到使命在肩。“一路走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到現在,我想只要我們想爲、能幹、肯吃苦、能奮鬥,一定能夠在基層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成就精彩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麗媛 楊甜子

校對 徐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