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以色列打不起來,他們曾是最好兄弟,差點一起開發核武器

第一老土 2024-04-14 13:29:34

印象裏面,伊朗跟以色列應該是水火不容的兩個國家,曆史上他們應該有過多次武裝沖突。然而,真實情況是,雙方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直和睦相處,相互扶持,雖然偶爾也吵吵嘴,動動手,但是從來沒有真的大打出手過。

有一件事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以色列跟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一共打過五次中東戰爭,領土越打越大,周邊幾個國家都被揍得鼻青臉腫,但是伊朗從未參加過一次中東戰爭。實際上,從以色列建國開始,伊朗跟以色列之間關系就不錯。

1948年以色列一建國,一堆阿拉伯國家就組成聯軍。當時伊朗冷眼旁觀,甚至對以色列的遭遇表示同情。戰爭結束後,伊朗就承認以色列國,成爲繼土耳其以後,穆斯林國家裏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

那時候,以色列被阿拉伯國家包圍,入境運輸頗爲困難。爲了將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接回以色列,他們將伊朗作爲這些猶太人入境的中轉站。伊朗也樂于承擔這個角色,將大量猶太人送到以色列,尤其是伊拉克的猶太人,幾乎都經由伊朗入境以色列。

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伊朗國內宗教極端勢力反對以色列,加上阿拉伯國家對伊朗施壓,伊朗被迫關閉了駐以色列的使館,但是兩國關系反而更加密切。從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雙方關系進入一段蜜月期,高層互訪頻繁,本·古裏安、梅厄夫人、貝京、佩雷斯、拉賓這些以色列元首都曾經到訪過伊朗。

以色列開通了特拉維夫與德黑蘭之間的空中航線,進一步拉近了兩國的距離。由于遭到阿拉伯國家的集體封鎖,伊朗在當時成了以色列最大的石油來源國。以色列則向伊朗出口武器,幫助伊朗發展農業。

1974年,伊朗舉辦亞運會,他們力排衆議邀請以色列參加。埃及與以色列實現和平,伊朗從中牽線搭橋。以色列甚至向伊朗提議,兩國一起合作開發核武器,只不過雙方由于在核武器的理解不同,合作沒有展開。

當時伊朗之所以成爲穆斯林國家裏的另類,跟以色列走的那麽近,根本原因還在于雙方有共同的盟友和敵人,有合作的基礎。

伊朗一直認爲,自己是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在宗教信仰方面,他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這也與大部分阿拉伯國家信奉遜尼派格格不入。無論是民族還是宗教,伊朗一直與阿拉伯國家保持距離,甚至有幾分敵意,因此以色列在這方面與伊朗天然親近。

另外,當時的伊朗處于巴列維王朝,老國王巴列維一直奉行親美政策,爲了貼美國的冷屁股,他甚至不惜讓首相摩薩台下崗。而以色列就不用問了,沒有美國支持,他們熬不過第四次中東戰爭。

共同的盟友是他們的感情基礎,共同的敵人是他們的利益基礎,所以以色列跟伊朗一直以來都是好基友。即使後來,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雙方的合作關系依舊沒有結束。

雖然霍梅尼上台後,稱美國爲大撒旦,稱以色列爲小撒旦,以色列與伊朗正式斷絕外交關系,但是伊朗碰上了大麻煩。

當時,那個叫薩達姆的伊拉克人想當阿拉伯世界的老大,而阿拉伯世界最痛恨的是伊朗不是以色列,因爲他們將伊朗視作伊斯蘭國家的內奸。薩達姆想通過戰爭除掉內奸,進而成爲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者,于是發動了兩伊戰爭。

這場菜雞互啄的戰爭,伊拉克最初占了很明顯的上風,以色列趕緊出手幫助自己的老兄弟。原因還是之前說的,阿拉伯國家是兩家共同的敵人,以色列可不願意自己在中東少一個幫手。以色列不僅自己爲伊朗提供武器,還把作爲中轉站將美國武器運送到伊朗。

在這種情況下,霍梅尼宣稱,伊朗購買以色列制造的武器完全合法,而當時以色列總理拉賓公開表示:“伊朗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不打算改變我們的立場。”

伊朗跟以色列這對最好的朋友真正開始交惡反而是因爲中東開始和平進程,具體來說,全怪巴勒斯坦這個國家。因爲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開啓和平談判,以色列開始跟阿拉伯國家走近,他們與伊朗既沒了共同的敵人,也沒了共同的朋友,伊朗開始真把以色列當做敵對國家。

但是即便如此,這麽多年來,伊朗和以色列基本沒有發生過直接沖突,伊朗通過支持真主黨武裝發動代理人戰爭,對付以色列,以色列的反擊也主要針對真主黨武裝,很少直接打擊伊朗。

即使雙方爆發直接沖突,規模都控制得很小。比如2006年爆發的黎以沖突,以色列認定伊朗革命衛隊是攻擊以色列的真凶,殺害了6到9名革命衛隊成員,這已經是沖突的極限了。雙方一直以來,仿佛都很有默契似的將沖突規模控制在這個範圍內。

因此,從曆史上看,以色列跟伊朗這次的沖突應該也不至于擴大到無法控制的地步。伊朗本身就覺得巴勒斯坦是叛徒國家,犯不上爲他們拼命。而從伊朗反擊的力度來看,他們發動攻擊之前甚至通知了美國,顯然也不希望沖突徹底失控。

雙方的態度既然都這麽克制,沖突也不會搞太大,應該就是走個過場。走著瞧吧。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