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髒病並不慢!3種速度:以天計、以月計、以年計

迎夏看健康 2024-05-06 02:33:26

腎髒病,以發病和緩解的速度而論,可分爲2種:急性和慢性,這個大家都知道。

比如急性腎炎,通常是鏈球菌引起的,在進行殺菌和對症支持治療後,一周內可恢複。

急性腎病如果嚴重到腎衰竭,則稱之爲「急性腎損害」,其定義爲7天內血肌酐升幅50%以上。若是治療及時,血肌酐也會在7天內降下來。

無論病因是感染、高血壓、腎毒性藥物、脫水還是其他什麽原因,腎功能只要是7天內衰竭的,都有條件在7天內恢複。急性腎髒病來得快、去得也快。

那麽,7天以上的呢?

就到了慢性腎髒病範疇了:

2周是慢性;

1個月是慢性;

1年是慢性;

10年是慢性;

一輩子,還是慢性。

那麽問題就來了:

2周就能緩解的病,和一輩子都緩解不了的病,這是一個性質嗎?是完全不同的病,可它們都屬于慢性。

比如這裏有3位患者:

第一位患者,緩解用時5天,典型的急性;

第二位患者,一輩子都沒緩解,後半輩子靠透析活著,典型的慢性;

第三位患者,他的身份就不好說了:他緩解用時2周,是屬于慢性還是急性?

按照醫學定義,無論是病程還是病理上,都屬于慢性;然而我們都能看出來:他這個慢性和第二位慢性患者一點都不像,反倒和第一位急性患者極其相符。

所以「慢性」這個概念,並不是一個特別成功的概念。這個概念比較古老,在精准醫學發展至今的當代,顯得過于寬泛且模糊,沒辦法描述出一位患者的病情是快是慢。

經常有人講:慢性腎髒病不可治愈,最終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對第二位患者來講,這句話是正確的,確實如此;但對第三位患者來講呢?他也是慢性啊,這怎麽解釋呢?

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回到最初的起點:

我們爲什麽要發明慢性(Chronic)這個詞?

腎髒的病變有三類:

1.急性

所謂急性,是細菌攻擊腎髒內皮細胞;或是高血壓、腎毒性物質、手上大出血等等,損害腎小管上皮細胞。

這些病因來得急、而且可被迅速解除,內皮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可以迅速恢複或再生,所以稱之爲急性。

急性的病程以天計:7天內。

2. 慢性

包括腎髒的足細胞、基底膜、系膜細胞、間質細胞的損傷和凋亡。

它們不直接接觸血液,損傷速度較慢,同時病因難去除、恢複速度慢,就稱之爲慢性。

這種損傷的病程以月計:0.5-18個月。

腎髒病變只有如上急性、慢性兩種嗎?不,還有更嚴重的。當慢性嚴重到一定程度,就出現了更慢的病變:

3.更慢

不再是一個細胞、一種細胞的損傷,而是成千上萬細胞組成的腎小球,出現了全球性硬化——整個球的細胞全部壞死了。

此外,腎小管也陷入泥潭:因爲周圍的細胞全壞死了,導致一向以再生迅速而引以爲傲的腎小管上皮細胞,也失去了再生能力。

前面講的急性和慢性,受傷的都是細胞——細胞的損傷和壞死並不是多大的威脅。有威脅的是細胞之上的結構:組織,比如腎小球、腎小管、腎單位。這是一群不同種類的細胞組成的組織,到「組織」這一結構,就能掌控血液了,結構升一級就是質變。當病變從細胞層面,擴大爲組織層面的硬化和纖維化時,血液斷絕,病變就不可再恢複。

好在腎髒是器官,器官比組織高一級,有很多組織。而且腎髒的病變不均勻,做腎穿刺活檢可以看到:病變是這一處、哪一處。那些並未壞死的腎髒組織,還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困難在于:本來腎髒大多數細胞的再生速度就慢,還要和不斷壞死的組織拼速度,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這種損傷的病程以年計:3年到終生。

這個終生,沒有一個具體時間。如果再生速度 < 壞死速度,拉鋸戰失敗,這個終生可以很短;反之,如果再生速度 > 壞死速度,拉鋸戰勝利,這個終生可以很長。

當腎髒學者發現慢性病變,有慢性、和更慢兩種,稱呼是不是就該改一改了?

是的,前面那種慢性,被稱爲活動性病變(虛假的慢性);後面那種慢性,被稱爲慢性化病變(真正的慢性)。我有很多腎病患者表示深有體會:前18個月恢複很快,幾年後恢複就很慢。

你發現沒?有很多慢性腎髒病,並非真正的慢性腎髒病,而是夾雜著虛假的慢性、以及急性。只是查尿蛋白和腎功能是查不出來的,要將其診斷出來比較繁瑣,也就沒改名,一直沿用慢性腎髒病這個古老的名稱。

所以很多被診斷爲慢性腎髒病的患者,發病和恢複並不慢,是比較快的。

當然,有人覺得我治個感冒兩三天就緩解了,腎病即使幾周或幾個月能緩解就已經很慢了,也是真正的慢性,那樣也對。所謂快和慢,是個比較級,全看和誰比。

爲什麽我今天講這些呢?

因爲很多人將各種不同的病變混爲一談,開口閉口就是“慢性腎髒病治不好”、“終將發展到尿毒症”雲雲。

這種一刀切的言論,給我們腎科大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仿佛我們當初選擇腎科是人生中一個汙點,仿佛我們日夜辛勞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做無用功。幹醫生這一行的,多多少少有點道德壓力,很在意自己的名聲、在意自己活這輩子到底有沒有用。醫術精湛、學富五車又如何?學醫的那點敏感脆弱的神經,該懷疑人生的時候照樣懷疑人生。

這種一刀切的言論,也給腎友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創傷。人活一輩子不就圖個高興麽?治好了就應該高興,若真屬于第三種病變,這輩子扔不掉“患者”這個標簽了,那就盡量做些改善,改善一些就高興一些。人要是放棄自己了,還高興個毛。

這種言論不利于腎內科開展工作,也不利于腎友們重獲健康。

我寫這篇文章,只是想告訴腎友們:

「慢性」這個詞很有歧義,可別一聽到「慢性」就認爲是治不好、逃不掉尿毒症的結局。慢性也包含多種病變,其中大多數是可恢複的。

不一定自己就是最壞的那種,即使是最壞的哪一種,也不一定就會輸給病魔。

三種病程:以天計、以月計、以年計,最差不也就是以年計麽?人活一輩子就圖個高興,別想那些喪氣言論了,積極點,多看看自己病情改善的部分,改善一點就高興一點。

1 阅读:1365

迎夏看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