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穆沙拉夫被判死刑,巴法庭要求懸屍三天,軍方公開嚴厲斥責

司空知山海 2024-05-07 19:44:58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2023年2月,流亡迪拜的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去世,巴基斯坦官方發文表示哀悼。

穆沙拉夫曾在2001年~2008年成爲巴基斯坦領導人,但是在執政期間,國內對他的態度褒貶不一,更有機構想將他懸屍于廣場。

那麽穆沙拉夫到底做了什麽,他爲什麽在外流亡,又是誰想將他置之死地呢?

穆沙拉夫的政變上位

1997年,謝裏夫成爲巴基斯坦總理。

當時印巴之間的關系很緊張,他急于尋找一個有威望和手段的人,幫他管理軍事。

穆沙拉夫是軍人出身,作戰勇猛,能力突出,同時做事強硬,不善于勾心鬥角。

謝裏夫認爲他值得栽培,便任命他爲陸軍參謀長。

謝裏夫對穆沙拉夫說:我知道你和其他人一樣,想得到這個職位,之所以選擇你,是因爲只有你沒有刻意討好我。

謝裏夫說的沒錯,穆沙拉夫確實沒有討好他,甚至還在必要時刻,把他拉下馬。

1999年,謝裏夫不願意與印度死磕,希望和平解決矛盾。

但是瓦傑帕伊出任印度總理後,態度十分強硬,根本不理會謝裏夫的溫柔政策,堅持在印巴沖突中謀取更多利益。

如此一來,巴基斯坦的境地就有些尴尬了。

軍人出身的穆沙拉夫對謝裏夫的政策大爲不滿,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國家一把手和軍隊實際掌控者之間的較量,其實是強硬派與柔和派的碰撞。

謝裏夫上任後,想建立一個文官和武將互相制約的體系,首先提出了“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個機構,以削弱穆沙拉夫在軍事上的權力。

這一年,穆沙拉夫飛往斯裏蘭卡,進行友好訪問。

等到機會的謝裏夫忽然發難,革去對方的職務,並禁止他的飛機在機場降落。

但是這次變革最終走向了失敗,謝裏夫政府反被軟禁。

在穆沙拉夫成爲巴基斯坦最高領導人後,謝裏夫沒有被清算,而是通過特赦的方式被釋放。

隨後謝裏夫離開巴基斯坦,前往沙特阿拉伯生活。

謝裏夫的離開並沒有讓整起事件畫上句號。

他背靠的謝裏夫家族,是巴基斯坦屈指可數的世家,即使謝裏夫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他的家族依然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這也爲穆沙拉夫的最終下場埋下了伏筆。

政變後,穆沙拉夫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出現,手中抱著兩條狗,引發了當地人的不滿。

巴基斯坦信奉伊斯蘭教,而狗在伊斯蘭教中是不潔的,所以穆沙拉夫的舉動被視爲對宗教的忽視,自然影響了人們對他的態度。

2001年6月,穆沙拉夫正式上任,幾個月後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穆沙拉夫和小布什一樣,都沒有做好准備。

美國,實力最強的國家;巴基斯坦,恐怖組織的活動區域。

911事件之後,美國開展了大規模的反恐行動,而巴基斯坦作爲其中一個目標地區,也卷入其中。

穆沙拉夫在公開場合中表示,願意支持反恐行爲,並同意美國人進入巴基斯坦境內,開展反恐行動。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大兵進入巴基斯坦,不但擾亂了當地人的生活,甚至還威脅著普通民衆的生命。

作爲補償,美國前前後後給了巴基斯坦100億美元的援助。

但是這筆錢,並不能彌補巴基斯坦的損失,也不能挽回穆沙拉夫收攏不住的民心。

既得罪了謝裏夫世家,又不被平民喜愛的穆沙拉夫,在第二年又進行了一次選舉。

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很低,不過穆沙拉夫表示,有98%民衆支持他連任下一屆總統。

在國內外媒體的口誅筆伐下,他宣誓正式連任下一屆總統。

而這個決定,徹底點燃了巴基斯坦人的反抗怒火,在以後的日子裏,穆沙拉夫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危機。

穆沙拉夫下台

上任之初,穆沙拉夫即確定了兩個工作方向:提振經濟和反腐倡廉。

這兩個目標,不管哪個都十分棘手。

巴基斯坦是以農業爲主的國家,所以利潤增長面並不大。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經濟發展不僅受到本領域影響,也與社會局勢、國際關系等息息相關。

印巴關系沒有解決,恐怖分子沒有消除,巴基斯坦的經濟就很難有明顯發展。

反腐倡廉更是像鏡花水月一樣看得見摸不著。

巴基斯坦的主要經濟和政治動脈,一直掌握在幾個大勢力手中。

比如前總理謝裏夫、前總理布托,都是本家族的代表人。

假如家族的成員成爲國家重要官員,那麽家族也會跟著受益,其他成員也會在政界或者商界混得開,這已經是巴基斯坦官員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穆沙拉夫想提升經濟,其實核心是先整頓領導班子,解決貪汙問題,再布局經濟,最終實現經濟增長。

而要整頓領導班子,就是動了各大家族的蛋糕。

不過不管怎麽說,穆沙拉夫在提振經濟和反腐倡廉方面堅定不移,而巴基斯坦的經濟增長確實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在2005年前後,本國經濟增長率達到9%,GDP直接翻了兩翻。

從當時來看,改革是十分成功的。

但是改革的成功不意味著政治的成功。

由于穆沙拉夫將政權與軍權獨攬一身,又實現了連任,所以有媒體認爲,他是世界十大獨裁者之一。

在國內外的輿論下,危險不期而遇。

2004年,拉瓦爾品第發生了一起爆炸,有7人在爆炸中喪生,這件事一度成爲媒體報道的焦點。

因爲在爆炸的前幾分鍾,穆沙拉夫剛從爆炸點經過。

幸運脫險的他沒有因此高興,因爲針對他的正面襲擊已經拉開帷幕,暗處,必定隱藏著更大的危機。

2007年,是穆沙拉夫執政生涯的階段性落幕,他的總統任期到了,這一年是巴基斯坦的選舉大年。

此時的穆沙拉夫已經失去了曾經的控制力,其他黨派對他的不信任、人民的不滿、國際上的負面輿論,甚至是軍隊的左右搖擺,都可能將他拉向深淵。

而真正讓他感到無力的是兩件事:紅色清真寺事件和布托遇害。

紅色清真寺是一個極端的穆斯林組織,在巴基斯坦地區比較活躍。

年初,巴基斯坦准備拆掉一批違建的寺廟,引來紅色清真寺的不滿。

該組織與當地警察對峙,並制造了一起綁架事件,由于人質中有外國人,因此也引發了國際關注。

綁架事件落幕後,紅色清真寺變本加厲,對政府官員指指點點,還發出死亡威脅,甚至試圖推動伊斯蘭教法令,發動宗教運動。

7月,巴基斯坦政府與紅色清真寺對峙,談判失敗後即組織了清剿任務,造成了59人死亡,29人受傷。

就在這時,離巴基斯坦大選只有三個月時間,對于穆沙拉夫來說,這場選舉關乎他的身家性命。

而對于其他政治家族來說,能否在大選中勝出,也關系著本勢力的利益。

在各方協調下,流亡在外的謝裏夫和布托紛紛回國,參加選舉。

這兩人的回國,意味著穆沙拉夫與反對黨的矛盾稍有緩和,這對于他以後執政有很大好處。

但是在12月,布托在演講時突然遭到自殺式襲擊,最終不治身亡,現場同時遇害的還有二十多人。

布托是反對黨的參選人,她的去世,直接讓穆沙拉夫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

不久後,恐怖組織認領了襲擊布托事件,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爲,是穆沙拉夫在背後推動了這一事件。

至于真相如何,已經無從考察。

布托遇刺後,謝裏夫表示將繼續參與競選,這個決定在當時並未掀起多大浪花,因爲政府的權力還掌握在穆沙拉夫手裏。

果然,在2008年的選舉結果中,穆沙拉夫再次成爲巴基斯坦最高領導人。

只是這一次,他的政治寶座已經不再穩固。

長期的軍政合一,引來了越來越多人的不滿,他只能先辭去陸軍參謀長一職,再就任新一屆巴基斯坦總統。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穆沙拉夫卸任陸軍參謀長的決定,並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說反對他的人,並不只是想讓他交出軍權而已。

2008年8月18日,穆沙拉夫引咎辭職,反對他的呼聲終于暫告一段落。

穆沙拉夫謝幕

從穆沙拉夫執政期間主張的政策,和各界的反應來看,有四個方面共同推動了他的被迫下台:

第一、法院不承認他的地位

巴基斯坦的總統職位需要得到最高法院的承認,在穆沙拉夫身肩陸軍參謀長一職競選總統的時候,最高法院就提出了質疑,不願意承認穆沙拉夫的總統地位。

後來他強制解除了最高法院諸多高層的職位,屬于是強行讓法院承認自己的地位。

後來迫于輿論,曾經反對他的法院人員恢複就職,但又在2008年再次拒絕承認他的新一屆總統職位。

這一次,穆沙拉夫再無手段逼迫對方服軟,所以總統一職的合法性始終沒有定論。

第二、對手共同狙擊

穆沙拉夫宣布成爲新任總統後,他所在的政黨卻在國民議會中落敗。

這就導致了一個尴尬的事情,只要是他發布的政策,都有可能被議會阻攔,最終不了了之。

也就是說,他的總統職位大概率會被架空。

穆沙拉夫曾想用強制手段解散議會,但是如此一來,很有可能造成國內政治動蕩,自己也將身陷囹圄。

反之,如果不解散議會,那麽自己將被其他政黨組成的議會控制。

可以說,不管他是否解散議會,結果都很糟。

第三、美國態度模棱兩可

在穆沙拉夫執政期間,美國一直在推動反恐運動,這與穆沙拉夫的主張是一致的,所以兩國時有合作。

不過推進巴基斯坦地區“民主進程”,同樣是美國人想實現的目標,爲了達成目標,美國暗中支持布托與穆沙拉夫共同領導巴基斯坦。

隨著布托遇刺,他們對穆沙拉夫的態度也有些徘徊不定。

沒有美國的聲援,穆沙拉夫將舉步維艱。

第四、軍隊的冷淡態度

軍人出身的穆沙拉夫,在軍事方面的底蘊十分強大,不過在穆沙拉夫交出軍權後,新任陸軍參謀長並不准備幹涉政治。

執政聯盟向穆沙拉夫施壓,要求他辭職時,軍隊表現出了中立的態度。

軍隊是穆沙拉夫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底牌,一旦失去對軍隊的掌控力,他便走向了徹底的失敗。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來看,穆沙拉夫顯然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卸任是必然趨勢。

2008年穆沙拉夫卸任總統,很快離開巴基斯坦,前往英國倫敦。

他失勢後,巴基斯坦一直在尋找布托遇襲的細節,越來越多的人認爲,布托的死亡與穆沙拉夫有關。

2010年,聯合國表示穆沙拉夫存在保護不周的問題,對布托的死負有責任,不過他是否爲布托遇襲的參與者,並沒有確切定論。

隨後,巴基斯坦反恐法院認爲布托之死與穆沙拉夫有關,並表示要逮捕他。

2013年是巴基斯坦競選年,穆沙拉夫回國參加選舉,引起強烈反響。

最高法院明確表示,只要他敢回國就將遭到逮捕,恐怖組織也屢次發聲,威脅穆沙拉夫放棄回國想法。

穆沙拉夫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他穿著巴基斯坦民族服飾,在衆多記者的簇擁下到達巴基斯坦,他對人們說:

我是來拯救國家的。

很快,法院剝奪了他的選舉權,並將其扣押,以違反憲法、叛國、謀殺布托、殺害宗教神職人員等罪名起訴他。

穆沙拉夫度過了一段時間的牢獄之災,之後在2016年獲得允許離開巴基斯坦。

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很差,在迪拜的醫院裏,穆沙拉夫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3年,直至2023年去世。

然而,穆沙拉夫的去世並沒有平息某些人的憤怒。

2019年,巴基斯坦特別法庭將其判爲死刑,首席法官甚至要將穆沙拉夫的屍體懸挂在議會廣場三天。

面對這個言論,軍隊倒是嗤之以鼻並公開斥責,表示法官的言論觸及了人性、文明和任何道德的底線。

總結:

巴基斯坦的政治環境比較複雜,不管是去世的穆沙拉夫,還是他的死對頭謝裏夫,甚至是遇刺身亡的布托,都在生與死之間徘徊,尋求政治上的平衡。

從穆沙拉夫的從政生涯來看,他有成功的一面,也是失敗的政客。

不過不管怎樣,穆沙拉夫的離去,代表巴基斯坦進入下一個時代。

但願巴基斯坦的未來多一些希望和溫暖,少一點風雨和磨難。

參考資料:

《穆沙拉夫爲何暮年流亡,至今方能還鄉?》中國新聞周刊

《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去世,政治強人爭議中走完一生》北京晚報

《新聞任務穆沙拉夫:黯然離去的巴基斯坦鐵腕總統》央視網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